APP下载

努力开拓学术创新 谱写古老学科新篇章

2020-02-13蔡文琴

解剖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组织学解剖学院士

蔡文琴

(陆军军医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神经生物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我驻足回首,依然铭记老一辈解剖学人于192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一个实验室中成立了中国解剖学会。当时会员仅有50 人,而今学会会员达到3 000 余人,团体会员22个,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和香港、澳门等地区。作为一个古老学科,中国解剖学会成立之初,只有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后来逐步加入了人类学、神经解剖学4 个专业委员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解剖学会2018年后已增加至16 个专业委员会(人类学、解剖学与数字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神经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再生医学、临床解剖学、医学发育生物学、干细胞转化医学、脑网络组学、护理解剖学、血管科学、人脑库研究、中医形态学、虚拟现实学、运动解剖学),9个工作委员会。这些表明了解剖学科随着传承与发展,组织体系逐步完善,学术涵盖面扩大,学科再分支与融合度大大增强,科研水平显著提升。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石,是培养一个医生的“入门课”。没有解剖学,医学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解剖学在医学教育中占很大的比重。值此中国解剖学会百年华诞之际,回顾学会创建发展历程,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的解剖学人,是他们敢于拼搏、埋头实干、无私奉献,推动解剖学科不断向前发展;是他们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口传身教,引领和扶持一代又一代青年解剖学人开拓进取。没有他们的积淀,就不会有中国解剖学会的今天。记得当年为了解决学会的挂靠问题,已故的薛社普院士毫不犹豫地让出自己的办公室给学会办公。我永远不会忘记,周国民教授告诉我,成令忠教授去世前在病床上还在坚持逐字逐句地审阅着即将出版的组织学的文稿。他们用行动把高尚的品德和人格无声地銘刻在一代又一代解剖学人的心中。

1978年,改革开放给解剖学科发展带来了春风和雨露。随着全球信息互通互联,涌现了不少新兴的学科。国内外学术交流增加,学会还参加了一些国际会议的学会组织领导工作。各种新的实验仪器及技术,从宏观到微观,从细胞到分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进入了教学领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扩大了学生们科学的视觉领域。自编出版的各种学科教材、图谱、视频等取代了早期应用的苏联教材译著。在解剖学科领域潜心钻研教学,涌现出很多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优秀名师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同时,我国解剖学科研论文质量水平也不断提高,科研成果丰硕。其中,李云庆教授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赵春华教授团队获得干细胞研究国药审批专利,顾晓松院士团队、宋志坚教授团队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等等一系列科研精品。

人才是国家科学兴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归国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为解剖学科的发展壮大引进和储备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人才。如今他们已成为学会各个学科的领军人物。一些优秀人才还被遴选为院校大学的校长、医学教育管理人才。他们是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是解剖学会发展的未来。今天,中国解剖学会由钟世镇院士、鞠躬院士、吴新智院士、苏国辉院士、顾晓松院士领衔,汇聚了解剖学科的一批优秀人才,是学会的宝贵财富。

中国解剖学会经历了百年沧桑,百年峥嵘岁月的磨练,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一名老会员,看到今天百岁华诞的解剖学科人才辈出,硕果累累,真是万紫千红春满园,一派欣欣向荣、繁华似锦的景象,感到无比的兴奋、激动和自豪。这是全体解剖学科技工作者勤奋不懈,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结果。

展望未来,科技发展将是国家发展的主力,科技博弈将促进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从而产生世界的大变化,作为古老学科的解剖学科将面临更大挑战。让我们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减少跟班式科研,进一步开拓学术创新,焕发古老学科的青春。

风雨与硕果同行,衷心祝愿中国解剖学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组织学解剖学院士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