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浮小麦、煅牡蛎治疗虚汗多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2020-02-13杨浩宇张莉莉顾成娟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浮小麦腠理自汗

杨浩宇,张莉莉,顾成娟,仝小林*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3.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福田 > 仝小林名中医工作室,广东 深圳 518000)

西医认为虚汗多属于“多汗症”范畴,多汗症是指全身或身体某一部分慢性自主性汗出过多的一种现象,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1]。中医依据临床观察总结,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将出汗异常与人体气血阴阳、脏腑、情志因素相联系,治汗又不独治汗,治疗思路多样,导师仝小林教授在治疗虚汗多时,审其病因,把握该病的核心病机,在厘清证型的基础下,配伍使用黄芪、浮小麦、煅龙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厘清病机使敛药

中医对汗产生的过程,有着独特的理论。《素问·阴阳别论》言:“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是指体内的阳气;“阴”是指体内的津液。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是指汗是来源于津液的化生,汗在体内为津液,经阳气蒸发从腠理外泄于肌表则为汗液。在汗液的分泌和排泄中,卫气起到重要作用,卫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腠理开,则汗液能正常排泄;腠理闭,则无汗。中医认为汗是人体机能活动,气血运行,新陈代谢之产物。正常汗出,是营卫协调,阴平阳秘,五脏安和之象,汗液有载邪外出,调整气血,调和营卫,清除废秽,保持机体阴阳相对平衡的作用。《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脏化液,心为汗。”《医宗必读·汗》中说:“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后世认为汗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因此虚汗多者,为防止进一步耗伤津液,常常会选用固表敛汗之药。

虚汗多在中医属于汗证范畴,常常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虚,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所致,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因此在治疗虚汗多时,常常选择固表止汗的中药,固表敛汗之药虽不能从病因和病根上治疗患者,但是能快速止汗,以防止津液的进一步外泄。导师仝小林院士指出在明辨多汗病机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敛汗药,并根据汗出程度,津液耗伤程度,选择相应的药物,以实现标本兼顾。如属阳气虚弱,阳虚无以固涩于外,腠理失密,自汗不止者应在温阳益气基础上加敛汗固表药;对于阳虚瘀阻,阳气不能卫外而为固,导致汗出似蒸伴随着肢冷便溏,舌质紫暗,脉涩,治宜温阳行滞,化瘀通络,在温阳活血化瘀药基础上加用敛汗之药。对于外邪未尽或热病多汗者,不宜过早使用,以免“闭门留寇”。如导师仝小林院士在治疗黏汗时[2],虽然症见汗出绵绵,但汗出色黄而黏,汗出如洗,或口黏腻,伴随着渴不多饮,心烦不寐,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此属于湿邪在里,湿郁化热,湿热熏蒸所致,治宜清热化湿,方用茵陈五苓散或霍朴夏苓汤加减,使湿有出路,虽不止汗而汗自止,此时非敛汗药所宜。

2 固表收涩止汗强

虚汗多主要可分表虚自汗和阴虚盗汗,对于表虚自汗者,仝小林院士常采用桂枝汤加减;阴虚盗汗者常采用当归六黄汤加减,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诸多固涩收敛药中选出黄芪、浮小麦、煅牡蛎组成三味小方,可随证加减治疗自汗与盗汗,以达到调整阴阳,固表敛汗的作用。

黄芪出自《神农本草经》,味甘、微温,归脾、肺经,补脾肺之气而升举阳气,乃“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肺气虚弱,则腠理失固,毛窍疏松,因此常自汗出,黄芪擅长补脾肺之气,脾旺则土能生金,肺气足则表固卫实,可谓补脾益气、实卫固表之要药。仝小林院士临床善用此药,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而异常汗出又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之一。仝小林院士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虚汗多几乎必用黄芪,一是取其益卫固表止汗之功;二是黄芪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胃轻瘫等并发症中均可发挥重要作用;三因经现代药理证明,黄芪的主要药理成分黄芪多糖能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病证[3],与降糖兼顾,标本兼治。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为止汗专药。《本草纲目》言其可“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可用于体虚多汗。浮小麦专敛虚汗,不论自汗、盗汗均可应用,常配合黄芪、麻黄根、或五味子、牡蛎等同用。裴妙荣[4]就止汗功效,以大鼠足趾部位汗点数、大鼠体重差异、大鼠足趾部位空泡发生率为指标,对浮小麦和小麦进行了止汗功效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浮小麦具有显著的止汗作用,小麦作用不明显。

牡蛎出自《神农本草经》,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之功。牡蛎具有良好的收涩作用,可用于遗精,崩漏,虚汗,泄泻,带下等症,常与龙骨配伍应用。止汗名方牡蛎散将其作为君药,治疗体虚自汗、盗汗证。《本草备要》谓其:“主男子……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同龙骨合用,可增强固涩收敛,清热除烦之效。牡蛎性微寒而质重,敛阴潜阳,对于卫外不固、心阳不潜、阴液外泄者,均可用之。牡蛎煅制后,其收敛固涩之力增强,因此止汗常选用煅牡蛎。研究认为牡蛎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抗惊厥作用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5],推测牡蛎可通过对神经系统的调节,改善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减少汗出。

3 合理平衡量与效

2015年《药典》记载,黄芪临床应用范围为9~30 g,浮小麦为15~30 g,牡蛎为9~30 g。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仝小林院士认为用量策略是医生对病人、疾病及病情进行精确判断后,给出的用量对策,合理用量是疗效的关键所在。临床中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剂量。仝小林院士在临床上运用黄芪治疗多汗症时,常用中小剂量10~20 g,取得了很好的疗效[6]。浮小麦常用剂量为15~30 g,煅牡蛎一般用量在30~120 g,未见副作用。煅牡蛎为敛汗之要药,凡虚汗,皆可用之。临床常与煅龙骨同用。轻汗,煅龙牡各30 g;中汗,各45 g;大汗,各60~120 g。

4 病案举例

患者宿某,女,48 岁,身高165 cm,体质量70 kg,BMI:25.7 kg/m2。主诉:糖尿病伴随汗出异常18 年余。现病史:患者18 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口干口渴,经当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2 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控制血糖,服药期间血糖控制不佳,且伴有汗出异常等症,疗效欠佳。现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就诊。刻下症见:烘热,自汗出,夜间盗汗,醒后即止,晨起可见枕头被褥湿透,恶风,乏力,口干口渴,自觉下腹硬,腰以下发凉,嗳气,大便量少,无便意,色黑。腹胀明显,纳差。小便色黄。眠差,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情绪不佳。舌胖大有齿痕,脉弦硬偏数。血生化检查示:HbA1c 7.6%,GLU 7.58 mmol/L,ALT 84 IU/L,AST 44 IU/L,CHO 7.41 mmol/L,载脂蛋白A1 2.18 g/L,载脂蛋白B 1.31 g/L,LDL-c 5.11 mmol/L,游离脂肪酸 0.61 mmol/L。西医诊断:糖尿病,高脂血症,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断:消渴,汗证。中医辨证: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固表,处方:生黄芪 24 g,煅龙骨 60 g,煅牡蛎60 g,浮小麦 15 g,当归15 g,黄连 9 g,盐黄柏 15 g,知母 30 g,茵陈30 g,赤芍30 g,醋五味子15 g,醋香附15 g,陈皮9 g,砂仁6 g,炒酸枣仁30 g,红曲6 g,生姜15 g,大枣9 g。服药30 剂,二诊盗汗好转50%,烘热减轻60%,乏力好转30%,患者诉心情抑郁,情绪不佳。加仙茅 30 g,淫羊藿 15 g,山茱萸15 g,火麻仁45 g。三诊:服药30 剂,自汗消失,盗汗好转90%,情绪明显好转,睡眠改善明显,大便仍偏干,故仙茅减为15 g,火麻仁增加至60 g。四诊时考虑汗出症状已基本消失,故改以它法调理其余症状。

按:患者处于更年期,根据烘热,自汗出,夜间盗汗,醒后即止,晨起可见枕头被褥湿透,恶风,乏力等症状,辨证为阴虚火旺证。阴虚火旺,火热内蒸,加之夜间卫行于阴,表虚不固,故见盗汗。火热上冲,扰乱心神,则阵发烘热;乏力等均是热伤气阴之象。故选用当归六黄汤加减。仝小林院士常用当归六黄汤治疗女性更年期烘热汗出者,认为此方为调整更年期阴阳气血之效方[7],李东垣称之为“治盗汗圣药”,仝小林院士用此方时,少量用黄芪,常去熟地黄,以防滋腻,女性更年期,重在调血调肝,故加当归15 克;且当归、黄芪、黄连、黄柏、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益气固表;煅龙牡固涩敛汗,浮小麦止汗退热除烦,失眠加炒酸枣仁,因患者伴有肝功能异常,故加茵陈、赤芍、醋五味子保肝降酶[8]。香附、陈皮、砂仁疏肝行气,治疗其嗳气腹胀。红曲调理其血脂异常。二诊时,汗出症状已有明显缓解,加山萸肉增强敛汗功能。更年期“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故肾气不足加淫羊藿、仙茅;仝小林院士认为“扶阳则阴霾自散,壮火则忧郁自除”,临床常选择淫羊藿、仙茅扶阳抗抑郁。至四诊时,汗出已基本痊愈。诊疗过程中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临证配伍黄芪、浮小麦、煅牡蛎三味小方可取得良效。

猜你喜欢

浮小麦腠理自汗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La flor de madreselva y el trigo trechel
不同产地浮小麦HPLC指纹图谱研究
基于运气理论应用紫菀汤辨治自汗经验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神厥穴敷药对自汗、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