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卓越医生计划的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20-02-13薄海美张婧曦李建民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文医学课程

薄海美,张婧曦,李建民,苑 杰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医学高校将增强科研和创新思维能力纳入医学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与一般的教学方法相比,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强调“特殊性”,兼具“符合一般”和“针对特殊”两层含义,既符合一般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又适合精英人才的自身特点。根据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建设内容,重点从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科研创新等方面构建拔尖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1 基于“三学”,按照学习成果导向理念选拔学生

按照“灵活滚动”的选拔方式组建“拔尖班”也称“卓越班”。根据大一新生入学成绩,择优录取前30名学生组建拔尖班。学校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以学习成果导向理念为指导,基于“三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主、以学习效果为导向),优化提升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境界,倒推培养过程,形成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挑选医学教育名师名医进行授课,并自大二学年开始,按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单独给其安排课程。

2 建设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教学研究平台为依托,实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教学研究、课程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开发医学整合课程,推进学生创新学习;引进国外高层次、高水平专业带头人的同时充分学习国内优秀医学院校经验,聘用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教学活动;长期举办“名医、名家”讲坛活动,开阔学生专业学术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组建实力雄厚的实践教学团队,鼓励激情四射的青年医师参与实践教学,使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学生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师生陪伴成长、共同进步。

3 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激发创新思维

灵活采用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个体化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教育,重塑医学教育教学形态。从而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使拔尖生的学习、沟通、合作、应变等“关键能力”得到提高[1]。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由“讲授者”转变为纠正学生学习思路和宏观掌控教学方向的领路人[2]。

4 创新临床实训模式,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要求与课程特点,开设独立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即人体形态学、人体显微结构学、病原生物学、人体机能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5门融合实验课程。构建以“实验目标为导向、实验内容为载体、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创新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逐步提高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设立人文素质技能、临床基本技能、临床岗位技能3个技能训练模块,通过“模拟技术-临床患者-模拟技术-临床患者”的循环反复的训练,加强学生临床技能训练,并使人文素质技能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学生与临床医生组成“一对一”实施“临床实践活动”,应用医学模拟技术,结合标准化病人辅助教学,强化学生病史采集、疾病诊治和医患沟通等临床基本能力培养。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床边为中心”,将学生由“患者床边的观察者”转变为“全程诊疗的参与者”,将传统的“以知识记忆和积累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与临床思维能力。

5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实践,培养创新思维

由资深的医院管理者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创业项目申报,共同探讨和制定研究方案,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意识。组织召开科研项目申报交流会,传授论文发表等经验。定期开展专题讨论会,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重点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每年举办临床医学创新实验设计大赛,组织所有拔尖班的学员同台竞技,加强各临床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其创新创业的素质水平。

不仅支持创新项目立项,同时设定相应奖励机制。对成果突出的项目团队和个人予以表彰,纳入评优评先机制,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热情。同时,每周举办学生医学研讨活动,搭建各年级学生的科研交流平台,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传授科研经验[4],交流心得,提高学生的整体科研水平。

6 实行双语教学,培养学生走向国际化

课程实现全程双语教学,介绍本专业乃至本学科国内外研究水平,传授最先进的知识给学生。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并根据课程内容,现场模拟临床案例,锻炼口语水平并提高英文交流能力[2]。从而提高学生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具备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国际化教育方面,打造“留学中国”品牌,积极与国外高水平医科院校开展合作,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医学人才。一方面,利用学校与国外大学的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增加临床医学专业国外师生访学和交换生数量;另一方面,依托中医特色和孔子学院,吸引外国学生来我校进行交流,建立学生与留学生“一对一学习伙伴”制度,提高医学英语口语水平。强化学生与留学生的相互学习,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与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医学人才,为走向国际化奠定基础。

7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发挥学校综合性大学优势,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拓展学生的精神文化视野。在教学安排方面,除了开设心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等课程外,还增设文学、绘画、礼仪等人文类选修课程,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贯穿于临床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在教学手段方面,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理论灌输为主的应试教育方式,代之以模拟医患情景、重现真实案例等启发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重视仪式感,每年新生入学和医师节举行医学宣誓仪式,将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植根于“初心”,着力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以人文关怀和职业素养为主线,定期组织医学人文素质讲座与知识竞赛,开展“与名家面对面”等活动,邀请优秀专家学者为学生介绍医学职业素养及前沿学术进展,加强人文与医学的融合;在社会实践方面,依托医学专业优势,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健康梦”爱心义诊志愿活动和“失独老人关爱工程”志愿服务,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医学教育作为精英教育的必经之路。华北理工大学秉承“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培养理念,依托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探究式、研讨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提高自身软、硬件设施,营造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更新了教学观念,完善了制度与环境的建设,优化了课程体系,建立了利于师生创新的评价激励机制,不断为师生提供了外出交流及拓宽国际视野的机会,以期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国际化的卓越医生。

猜你喜欢

人文医学课程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医学的进步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