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雕塑具象语言的当代化

2020-02-12裴文仟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雕塑

摘要:雕塑具象语言在雕塑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元素,其文化特质较为明显。而在现阶段的雕塑创作中,人们也将如何合理应用雕塑具象语言,作为焦点问题,深入分析了雕塑具象语言的当代化措施,以期促进雕塑创作语言的创新,进而创作出形式各异的个性化艺术作品。

关键词:雕塑;具象语言;当代化

1具象语言概述

具象主要指具体形象,在艺术领域,具象主要指可辨认的且与外部世界联系密切的内容,客观地反映了外部世界。具象艺术手法是生动再现物象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写实手法中的重要内容。具象艺术是与客观对象相似度较高的艺术。希腊雕塑作品中以近代写实主义和现代超写实主义为主,作品形式主要有岩洞笔画和宗教雕塑等。

2雕塑具象语言当代化表现

2.1具有鲜明的文化立场和批判精神

1)文化立场

我国现代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本质上是雕塑艺术西化的发展史。上世纪初期的艺术家十分推崇法国的写实主义雕塑风格,而20世纪中叶,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人们普遍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现实主义雕塑风格,上述发展历程均为我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改革开放后,雕塑创作的理念也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其突破了文革时期雕塑艺术创作的风格。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星星画展上的作品广受关注,作品本身采取了非叙事风格,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批判与思考,此外,也成为了当代雕塑语言学发展的重要转折。

上世纪80年代中叶,西方艺术观念影响着我国的艺术创作,本土雕塑艺术也在不断发展,我国雕塑创作逐渐形成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和内容及形式的二元对立局面,这也极大地推动了现代主义艺术创作的进步。当代雕塑的现代主义发展变革依然不完整,当代雕塑的文化批判、思想启盟和形式革命并未充分结合,其影响了艺术体系的完整性。上世纪90年代初期,现代主义并未全面发展,现代主义融入到了后现代的语境之中。我国文化多元化趋势明显加强,因此二元对立局面日益凸出。

我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前进道路上,更加关注西方语境下,中国艺术评定的标准与内核的建设问题,人们将重点放在了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延续西方艺术体系,二是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艺术批评文化立场。以坚定明确的文化立场为基础,方可在当代艺术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的今天,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为此,有必要正确解读艺术文化发展的概况和现状。

以全球化潮流为基础,中国雕塑艺术在西方艺术发展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教育体系与文化传播均与西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学习借鉴并不等同于全盘西化,发展中要以自身的文化立场为基础,与当代的历史发展充分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批判精神、坚定文化立场和独特视角的雕塑艺术作品。

2)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主要指以更高的层次看待并分析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批判精神展现了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而且其也是个体在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矛盾中所汲取的精神力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当前,信息数量剧增,我们进入到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也需要我们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和解读社会大环境。

当代艺术充分彰显了批判精神,深刻地反思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概况,在创作中表达了个体情感。对传统美的追求是当代艺术批判精神的重要体现。当代艺术中,一方面要展现审美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还需以感性的表达形式呈现批判精神。当代艺术主要以生活来影响生活,在展现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引导人们反思生活,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为此,艺术家也要在雕塑创作中创新形式语言,让作品更具批判精神,进而深度展现雕塑具象语言现代化的特征。

2.2直接体现个体生存体验

以直接的方式呈现个体的生活体验,是当代艺术的主要特征。唯有立足个体生存体验,方可创作出引发群众情感共鸣的优秀作品。艺术作品应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生活是艺术的土壤和源泉,艺术创作要在体现艺术规律的同时,彰显生活的价值。而植根于现实生活是增强艺术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艺术创作也要以个体的生存体验为基础,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采取多种灵活的创作形式,增强作品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艺术创作实质上就是通过加工个体生存体验,并将体验外化的过程,当个体生存体验与社会群体产生情感共鸣时,则其会高度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

当代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对艺术作品能否传递艺术家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创作的主观解读上,以及其是否与创作者的感知能力,是否与创作者的艺术追求相契合。当代艺术已经超越了情感形式、心理形式和观念形式。艺术家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在作品中融入了藝术的文化和艺术家自身的艺术创作理念。当代艺术创作中,创作者的个体生存经验成为了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艺术本身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在雕塑艺术创作中,只有高度融合个体生存经验,方可推动雕塑具象语言的当代化发展。

3结语

古代雕塑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在于其具备批判精神和独特且坚定的文化立场。当代的雕塑作品也要直接体现创作者的生存体验,创作者可采取更加灵活的艺术语言,传达艺术理念和思想。

参考文献:

[1]郑宣彪.当代雕塑“被当代”现象和思考[J].雕塑.2013 (02)

[2]李伟.“枯树”与“浮木”:有关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之关系的思考[J].美育学刊.2011 (06)

[3]孙德明.在后现代消费文化中坚持艺术立场[J].美术.2006 (09)

[4]徐淦.美国当代艺术的社会和文化功能[J].世界美术.1998 (04)

[5]王熙梅.论艺术的社会功能[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 (01)

作者简介:裴文仟(1995.08.16)女,汉族,安徽铜陵人,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18级在读研究生,学士学位,专业:雕塑,研究方向:雕塑。

猜你喜欢

雕塑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出版纪录
雕塑的说教与雕塑的煽情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
雕塑动态
雕塑动态
室外雕塑的尺度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