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小说的艺术特点分析
2020-02-12叶秦羽
摘要:《鬼吹灯》是盗墓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本身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吸引了众多读者。本文重点分析了《鬼吹灯》小说在叙事、人物刻画、修辞方面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鬼吹灯》;艺术特点;叙事;修辞
前言:
当前《鬼吹灯》系列小说深受大众喜爱,并且改编自《鬼吹灯》的电影、电视剧也逐渐增加,小说本身除了以神秘的故事情节、惊险刺激的桥段吸引读者之外,还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修辞方式等艺术特点引起文学爱好者的关注。
一、在叙述手法上的艺术特点
(一)叙述空间
《鬼吹灯》小说在叙述空间上采用的是地理空间与抽象空间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小说从地理空间与抽象空间的描述中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文章情节。在地理空间的描述上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地理空间;二是,微观地理空间。在宏观地理方面,小说描写了陕西的龙岭石窟、昆仑山、长白山、草原、沙漠等等景象,这些景色具有地理位置跨度较大的特点,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跟随地理位置上的变化来形成跳跃的阅读思维,增加了故事情节的吸引力[1]。同时在小说中对地形地貌的描写也十分形象,增加了故事情节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进而更好的调动读者的阅读情绪。在微观地理方面,是小说叙述空间的重点,作者通过对地下墓穴的景观描写来增加故事的神秘感。作者描写了不同年代、不同地理位置所形成的不同地下古墓的空间景观,其中包括了墓穴的壁画、墓室的结构、棺椁的外形等。结合年代与地理位置的特点描写古墓,可以让读者通过地下墓穴的空间景观联想到那个年代的历史背景与环境,进而吸引读者的眼球。
在抽象空间的描写方面,《鬼吹灯》也有其独有的特点。在《鬼吹灯》中的抽象空间指的是生死的边界,一个混沌的空间。对于抽象空间的描写也是小说的重点叙述部分,与现实空间相比,在抽象空间中体现着作者描述的独有的生命观、价值观以及鬼神观等,使故事情节变得更为神秘。为了增强小说的阅读性,体现小说对生死主题的升华,作者通常将抽象空间的价值观与现实空间的生死观进行交融和改变。在《精绝古城》这一章节描写了精绝女王传奇一生也难逃一死,从抽象空间的描述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探索,升华了故事主题,为读者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
(二)叙述时间
《鬼吹灯》在叙述时间方面运用了顺时序与逆时序相结合的手法,其中逆时序的应用次数较多。在逆时序的描写中包含了闪回、交错。通过这一叙事手法可以为后续故事情节做好叙事铺垫,还能够增加读者的阅读性[2]。此外作者通过填充闪回可以对叙事过程中的某些省略或者遗漏的情节进行补充,将故事交代的更为完整。
二、在修辞手法上的艺术特点
(一)引用类型
在《鬼吹灯》小说中应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其中引用分为明引法与暗引法。由于小说的创作背景是上世纪70年代左右,因此在文中经常出现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或其他名人名言的内容,由于读者对毛主席的诗词较为熟悉,为了增加读者的兴趣,作者采用暗引的方式较多。此外在小说中谚语、俗语、歇后语出现的次数也相对较多,极大的增加了人物语言与叙事语言的趣味性,让小说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同时在应用谚语时作者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格,使谚语具有对称性,加强的所要表达的内容,也有利于读者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
(二)引用功能
在敘事过程中应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可以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语言内涵,同时引用读者熟悉的诗词、歇后语、谚语等内容,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帮助读者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潜在信息。
三、人物形象的刻画
《鬼吹灯》主要讲的是胡八一、王胖子与杨小姐的盗墓传奇经历,在小说中作者对三位主角的人物形象刻画的鲜活生动,各自有其独特的人物性格特点。作者为了塑造胡八一成熟、稳重的性格,先讲述了他有过当兵的经历,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坚定的毅力,为了丰富人物形象,作者还描写了他具有易冲动、有心理创伤的缺点。而在描述王胖子贪财、偷懒的性格时也不忘体现他讲义气、重情感的性格特点。并在胡八一与王胖子的对话中会经常出现毛主席语录的相关内容,表明了二位主角是当时参与革命的一份子。为了体现杨小姐的不同,作者先介绍了她的教育背景与职业背景,从美国海军院校与摄影师的信息可以为观众呈现一个具有冒险精神、思想聪慧的形象。三位主角不同的教育背景与精神追求证明了故事情节中人物之间出现矛盾的合理性。同时作者在塑造主角人物的过程中不忘在人物身上体现强烈的爱国情怀。此外在描写其他配角的形象时也充分体现了各自鲜明的特点,如大金牙、明叔等等。
总结:
综上所述,《鬼吹灯》小说在叙事手法、修辞方式、人物刻画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别之处。在叙事手法上,将地理空间与抽象空间进行了和谐的融合。并且在叙事时间上采用顺时、逆时相结合的方式,极大的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在修辞方式上也运用了“引用”的手法,使故事情节具有诙谐幽默、言简意赅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贾宽涛.《鬼吹灯》系列小说叙事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7,35 (02):69-72.
[2]朱婉莹.论《鬼吹灯》的艺术特色及其贡献[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 (S1):40-42.
作者简介:叶秦羽(2002.3.1)女,浙江省宁波市,高中学历,单位:宁波市象山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