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蝉饰与蝉意

2020-02-12马腾

东方收藏 2020年1期
关键词:白玉青铜器器物

马腾

中华民族对蝉的认识和喜爱由来已久,这从目前出土的文物,特别是玉器和青铜器上的蝉纹和蝉饰就可见一斑: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左右红山文化遗址就出土过几件造型抽象、线条简单的玉蝉。商周以来,青铜器成为重要的礼器和日常使用器具,蝉纹即是器物上雕刻的各色图纹中较为常见的装饰之一。汉代是中国玉雕艺术的极盛时代,玉蝉出土数量众多,雕琢工艺较前代更为精巧,主要特征是线条简单,棱角分明,刀刀见锋,有“汉八刀”之称。类似的青铜器和玉器在河北博物院的展厅中也有不少实物例证,在不同器物上的蝉饰既提升了器物的艺术水准和审美意境,其背后蕴含的象征意义和深刻寓意更值得人们研究和深思。

●  河北博物院展蝉饰文物赏析

1.青铜器蝉纹

这尊饕餮纹蝉纹铜鼎(图1)从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定州北庄子商代墓地出土。通高19.5、口径16厘米,在三组饕餮纹的上方绘有一周横向蝉纹。

这是夔纹蝉纹铜鼎(图2),从磁县下七垣商代遗址出土,通高24.4、口径11.8厘米。鼎身以云雷纹为地,在一周夔纹下部装饰有竖向蝉纹,并在三支粗壮的柱形足上装饰蝉纹。

这两件铜鼎上的蝉纹具有商代蝉纹的典型特征,其吻似心形,大头、大眼,头与身体为两个独立的整体(其中一鼎中间以菱形图案相连接),躯体的上部是由两个单线相对纹饰围成,下部总体呈三角形图案,腹部内填波折纹,组成蝉的体节。这些蝉纹以横排或纵向排列呈条带式连续出现,一般作为次要的纹饰,与饕餮纹、夔龙纹等其他纹饰组合在一起。

2.佩饰玉蝉

此组玉蝉(图3)是从战国中山王族3号墓中出土,身长2.2-2.5厘米不等,形质也分为两类,一种是青玉质近似瓜子形,一种是白玉质近似三角形,蝉头部前面左右各凸出一眼,頸部刻两道直线,背脊部中心为一道隆起的脊线,背部中心有一个小穿孔,应为穿绳配系和装饰所用。

玉蝉不仅可以单独当作佩戴的饰品,同样可以与其他物品组合起来起到装饰作用,这条串饰(图4)出土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窦绾墓中,放置于窦绾金缕玉衣的内胸部,除了玉蝉之外,还有舞人、瓶形、花蕊形的玉饰以及水晶、玛瑙、石质的珠子。玉蝉与其他饰品大体上自口至尾都有一个孔径约为0.1厘米贯通的孔,因而考古学者认为这些饰物应为编联在一起的串饰,并根据想象图予以复原,形成了这条华美的“玉舞人玛瑙水晶珠串饰”。

3.口琀玉蝉

琀就是放入死者口中的玉。往死者口中放物的做法自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主要为了防止死者牙齿紧闭吃不上东西,口含早期以谷物为主,周朝以后,慢慢开始出现玉质器物,至汉代发展成为普遍的习俗,并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此蝉形白玉琀出土于战国中山王厝墓椁室,体形修长,长4.6、宽1.3、厚0.2厘米,总体呈现薄片圭形,前端齐平,尾尖,身上细阴线刻眼、翼等纹。(图5)

此枚白玉蝉于1959年从河北定县北庄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通长6.4、宽3.3厘米,蝉双目外凸,用斜磨阴刻线条勾出头、胸、双翼等细部轮廓,蝉尾和翼端呈尖锋状(图6)。刘焉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约生活在公元39-90年,距离中山王厝的生活年代有300余年,因而同样是玉琀蝉两者在外形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整体造型较之更加生动细腻。中国现代汉语的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对这枚白玉蝉不吝赞美之词:“刘焉墓出土的这件玉琀蝉是中国所有出土汉代玉琀蝉中最精美的,其美质良工在全世界所有博物馆藏品中都罕有其匹。这件玉蝉用新疆顶级羊脂白玉料制成。它通体洁白晶莹,其温润半透明感之重超乎常人想象,几乎可以带给人震撼的窒息。玉蝉身体线条尖颖方正,所有转弯处却又圆洁轻灵。这件俊逸挺拔、刚柔并济的鬼斧神工之作如果拿到手中,玉蝉光滑轻巧,简直就是振翅欲飞。”

●  蝉的自然属性蕴含的象征意义

蝉之所以受到古人的宠爱与其身上许多特有的自然特征是分不开的。陆机在《寒蝉赋·序》写道:“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取其容也。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

蝉首先因其声表现物候时序的变化而被先民注意,进而逐渐认识蝉的其他习性,经过不断的衍生和强化,形成先民对蝉的独特情感。

●  蝉饰文物的美好寄托

基于蝉所具有的种种美好品格,古人经常以蝉表达自己的美好寄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最早的世袭制王朝夏朝之“夏”字,就是取蝉之形而创造出来,触须、宽宽的额头、网络状的像纱一样的薄翼均在甲骨文的“夏”字上体现了出来(图7)。原因是“蝉在夏天是常见其形,常闻其声的一种昆虫,作为夏天的特征之一,确实可以用蝉来表示夏天”。 同样,古人也常常把蝉纹装饰于青铜器上,把玉蝉佩戴在身上或者含在死者口中,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  甲骨文中的“夏”字

1.饮食清洁

蝉纹是青铜鼎的常见装饰之一,鼎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也可用于祭祀,按照清朝冯云鹏兄弟所写的《金石索》的解释,在鼎上雕刻蝉纹的意思是取居高饮清之义,以此象征器物的清洁,这体现出饮食卫生是商人很注重的生活细节,体现出商人对于生活品质提升的内在要求。

2.品质高洁

古人常有佩戴玉蝉以自喻高洁的传统。这是由于蝉与玉具有五德,蝉之文之清之廉之俭之信寓意美好,玉之仁之义之智之勇之洁同样为世人所推崇。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以玉之质结合蝉之意,成就了玉蝉品质高洁的独特象征,而常为君子佩戴所自况。

3.灵魂不朽

祝福死者灵魂不朽是玉琀蝉最重要的含义,古人视死如视生, 将玉雕刻为蝉形“玉琀”即是希望其成为连接两个世界之间的联结。也就是说,死人含蝉,亦表示其肉身虽死,但只是外壳脱离尘世,心灵未必死去,就如同蝉一般,其暂时脱离的只是阴暗、物质的现实世界,其将通往的是光亮、超脱的太虚之境。玉琀蝉主要在两汉之前大量存在,这是由于古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较为低下,从而将蝉的自然变化赋予诸多神秘色彩,但随着人们认识客观规律能力的不断提升(如东汉王充提出“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人们对死而不朽的幻想逐渐破灭,玉琀蝉也不再成为主要的陪葬品。

蝉的象征意义远不止于此,有学者认为蝉纹往往以横排或纵列呈条带式连续出现,联系上蝉轮回往复之天性,因而认为其预示着权力的逐代延递与力量的永久保持,我们现在所说的“蝉联”也是由此而引申出来;也有人指出蝉类数量众多,符合古人注重生殖的心理倾向,因此蝉纹在古代还具有强调种族繁衍的意义;还有人认为口中含蝉是赋予死者在幽冥世界中永不丧失的言语能力或者是作为美食而存在。但无论出于何种考虑,彰显何种品格,寄托何种寓意,蝉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被人们所熟知所喜爱所寄托是可以确定的,而且,任何一种蝉饰文物所蕴含的含义都恐非单独的一种,而是以上数种的结合,用以表达自己多角度全方位的祝福。

猜你喜欢

白玉青铜器器物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春笋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白玉花盆
器物之心
A White He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