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教学的高校“概论”课实效性研究
2020-02-12刘晓宇张慧刘衡宇
刘晓宇,张慧,刘衡宇
(锦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中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思政课教师如何利用新手段、新形式来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使思政课在全过程育人中始终围绕着“八个统一”展开。无论思政课如何改革与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做到要用心、走心、入心,要坚持结合实际、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是思政课教师需探索的现实问题之一。在线上实践不断丰富的今天,网络延伸到哪里,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延伸到哪里,思政课不能在“网络阵地”中缺席。因此,如何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实现思政课线上线下“同质等效”甚至“优质高效”成为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科学设计“概论”课线上专题式教学模块
线上教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充分发挥了其特有的教学特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线上教学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学校分离等决定了必须探索其教学规律。在常规线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同一时间与空间,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等协同进行,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教学效果如何。但在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存在客观因素的限制,互动时由于存在着时空的差异并不能及时做到同步进行。因此,就需要教师做好各方面准备,尤其在专题内容设计上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专题内容设计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要尽可能做到优化设计、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在专题内容设计中,思政课教师要清楚专题式教学的核心要义。专题式教学是按照教材体系,根据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针对课程的性质以及课程的内容体系,结合授课对象实际,按照一定逻辑脉络将教材体系中的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各个专题内容之间并不割裂而是紧密及有机联系起来的,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彰显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概论”课的线上教学要根据其教学特点,科学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题内容。线上教学有别于线下教学,不能将线下教学的专题内容“毫不保留”地搬到线上来进行讲授,如此模式学生接受起来则比较困难,也略感枯燥。因此,要根据线上教学特点,做到直观性、简洁性、重点性等,重新设计专题教学内容。在授课前要根据线上教学特点、教材特点、教师讲课风格等科学合理设计好线上教学的专题架构。
“概论”课2018 版教材共十四章内容,从教材编写的特点来看,教材体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第二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第三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教材体系来看,三个组成部分逻辑脉络清晰、内容紧密相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两者在逻辑体系、内容宗旨、最终目标等相辅相成。比如,线上教学尤其要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解释清楚。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青年大学习”等主题学习平台,学生前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较多,但对毛泽东思想了解有待加强。所以,在开展线上教学中要科学地把两者之间的关系解释清楚,不能在授课中让学生感觉这两部分似乎没有明确的关系。
目前,在疫情期间大部分高校相关思政课程还需要进行网络直播授课,即使在疫情过后的常规教学中,线上教学包括混合式教学也将发挥其独特作用。这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与压力,但辩证地来看,在线上教学活动不断摸索过程中其实更加促进了改革与创新的动力。“概论”课在必修思政课中所占学时数最多、包括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每学期涉及专业也不尽相同,常规线下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而搬到线上教学教师压力可能加倍。但无论压力多大,“思政课教师要准确把握疫情形势,以疫情防控为主题,搜集整理相关素材,进行认真地分析总结和反思。”[1]为此,应在原有的专题式教学基础之上,重点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应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专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专题等相关专题结合疫情、结合实际科学设计,从而事半功倍。
二、以启发性组合“概论”课线上菜单式教学要素
针对线上教学特点,必须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将专题式教学结合疫情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主。同时,结合中国大学MOOC 慕课等平台,让同学们课前自主学习、课上集中讨论、课后集中答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增加互动性、增强实效性。通过对“概论”课的具体研究,专题式教学课堂、菜单式实践课堂与微课堂模式已逐渐普及并被认可。“三个课堂”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共同完成思政课的全过程教育教学。而通过线上的菜单式实践课堂更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学习得到提升,从而使思政课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的目标。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要拓展菜单式实践教学空间。过去传统的思政课往往要求教师与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在指定的教室里上课,经常会有思政课教师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一味地灌输,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感、满足感并不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传授多样、大量的显性知识。这主要是受时间、空间、师资、设备等因素的制约,所以会大大降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削弱了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而在线上教学的今天,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有效地设计适合线上教学特点的菜单式教学要素。在线上的菜单式实践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突出菜单式教学的特点,以启发性为主,设置不同的菜单要素如讨论时事热点、主题辩论、课堂讨论、课题调研等实践环节。线上教学带来的巨大变革,就要求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顺应时代变革的趋势,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模式,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要创新菜单式实践教学素材。在线下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素材主要是国家规定的教材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教师获得教学素材的渠道比较单一、狭窄,所以减弱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为此,在线上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应通过网络资源不断拓展及丰富教学素材。目前,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是以感性为基础的,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价值判断极易受非正确的价值取向所引导,这就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网络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多样性。在思政课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素材的背景下,就需要体现出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让学生在丰富的资源素材中去体会学习思政课的必要性,达到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目标。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要增强菜单式实践教学效果。思政课具有联系社会实际的现实性与高度开放性,这决定了其极为适合运用网络媒体资源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新媒体时代信息资源十分丰富,但同时信息的真伪性、导向性、价值性等问题就需要理性甄别。学生有时是通过感性去判断的,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去积极引导。在思政课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可以极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疑惑来进行知识的收集与整理,使思政课教学不再乏味,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动性,进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思政课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特定的知识并有目的地去学习。如通过指定的讨论话题,让学生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以进行集中汇报等方式展开,这就凸显了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的目标,即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目的。
三、不断提高“概论”课线上教学同质等效的对策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奋发有为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的寄语“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高校思政教师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在将新媒体运用到教育教学的今天,思政课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在线上教学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各种网络直播平台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思政课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做到思政课的线上与线上同质等效是要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
“概论”课的同质等效问题是线上教学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做到线上与线下课程内容教学的一致性、学生接受知识的同等性、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思政课教师要着重解决的难点问题。线上教学只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契机,线上教学完全替代线下教学在思政课发展规律上来看也不太现实。线上教学只是辅助于线下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只不过是在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下,或疫情后特定时空背景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在以后常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线上教学模式的特点,做到思政课“八个统一”。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的关键。为此,要进一步提升“概论”课线上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念、精炼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设计、增加课堂互动、推荐优质教学资源,并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政课教师要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带给学生更多线上学习体验与知识获得感,不断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关注的焦点和学习的效果。思政课教师利用线上进行思政课教育教学不仅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通过线上教学,学生可以在专题式教学中了解现实生活的本质,可以在菜单式实践教学中查找感兴趣的话题,并根据思政课教师的引导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实现“翻转课堂”的效果。目前,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更关注的是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如何通过专题式教学内容去解释现实以及指导现实是思政课教师要着重解决的问题。通过思政课教师的线上与线下的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做到“同质等效”甚至“优质高效”的在线教学效果。
其次,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加强“概论”课“八个统一”的课程建设。“八个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改革与创新中的殷切期盼,也是思政课建设、改革与创新的方法论。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将教学内容与当前形势、社会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认真挖掘各专题内容中知识点的思政元素。做好特殊时期、社会热点背后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教育引领。线上教学活动极大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素材,增强了思政课的有效教学手段,打破了思政课教学空间的限制,从而在线上教学中不断增强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意识。思政课教师在对待线上教学的问题上要不断地克服线上教学的短板,通过多种多样的网络平台、收集新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创新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利用线上教学将思政课教育教学渗入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这样通过线上教学有效地增强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再次,以线上教学为契机,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线上教学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在以往的常规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也在尝试利用不同的网络手段来实现育人的目的。但这次疫情的影响下,线上教学模式被快速推向教育前端。新的挑战带来新的机遇,线上教学实践对于混合式教学、各级别层次的一流课程申报、教学研究项目等工作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积极探索思政课线上教育教学的对策,总结思政课线上教育教学的规律。从专题内容设计上来看,结合教育部制定的教材,“概论”课线上专题设计应从整体上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又要体现出专题之间的联系,并重点结合线上教学的规律。同时,在菜单式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菜单式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塑造价值。实现“教学更好地贯彻了人本教育理念,积极采用了情景项目参与、专题研讨等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2]思政课教师通过线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最后,要加强线上学习学风建设。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定期以及随机组织开展学习交流会、讨论会等活动,让线上学习效果好、获得感强的学生及时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做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线上的学习风貌,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在以往的常规教学中,线下的思政课教学由于在固定场所进行,因此学生缺席较少,但是如今把思政课搬到线上来进行,如果思政课教师不探索线上教学规律,不去关注及理解“他们自身成长的话语环境决定了其更倾向于接受生活化和感性的话语体系”,[3]而是一味地追求理论灌输,做不到理论大众化、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做不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话,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所以,在做好思政课教师正常授课之外,要加大对学生线上学习的有效监督。监督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对思政课教师来说要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做好线上线下衔接、菜单式实践教学的指导等相关工作。
总之,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实现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首要目标。但是如何利用好线上平台,尤其是思政课作为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非常明显的课程,如何在线上平台上实现教书育人目的是需要思政课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新的教学形式给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要在线上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的:“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在创新中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