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研究
2021-01-19周诗雪姜兆权
周诗雪,姜兆权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2)
医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早期,是个体的个性发展关键时期,此时期的个体大多充满激情[1]。同时医学生又与其他大学生有所不同。因为医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关乎人的生命,因此,医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形成认真、严谨,不能有一丝马虎。而繁重压抑的学习氛围让很多医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自己生活质量所作出的认知性或情感性整体评价,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提示其生活质量就越高[2-3]。因此,主观幸福感是衡量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人格特质指的是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情境中保持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倾向[4]。其在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引发人们行为和主动引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应的心理结构。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对外界变化环境的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状态。该状态是一种动态形式,有其伸缩空间,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并在变化中达到对环境的动态调控和适应。有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个体的性格、生长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同时也有学者证实医学生个体的性格、生长环境等因素也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通过查询文献发现[5],当前对于医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甚少。因此,研究者通过调查探讨医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使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 年10~12 月,对某医科大学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是纳入标准: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对调查内容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医学院校中的医学生。二是排除标准:医学院校中非医学专业学生;已经确诊心理疾病的医学生;医学院校中的研究生或者高职学生;未在校或者休学医学生;非全日制医学生。发放800 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42 份,有效回收率为92.75%。研究对象中男387 人,女355 人;年龄17~26 岁,平均年龄为(21.72±6.83) 岁。年级:大一学生225 人,大二学生161人,大三学生281 人,大四学生75 人。
2.工具。一是一般资料调查表。该量表主要包括医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年级等资料。二是中国五大人格量表简版[6]。用于评价医学生人格特质情况。该量表由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等共计5 个维度,40 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得分为1~6 分,量表总分为0~240 分。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2。三是心理弹性量表[7]。使用心理弹性量表评价医学生心理弹性情况。该量表主要由乐观、自强、坚韧等三个维度构成,共计25 条目,每个条目得分范围为0~4 分,量表的总得分为0~100 分,总分越高说明医学生心理弹性就越大。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7。四是主观幸福感量表[8]。使用该量表评价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该量表共4 个维度,由正性情绪、负性情绪、正性经历和负性经历24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得分范围为0~2 分,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正性情绪维度得分-负性情绪维度得分+正性经历维度得分-负性经历维度得分+24。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总分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931。
3.统计方法。使用SPSS20.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医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使用Pearson 相关分析;心理弹性在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使用AMOS19.0 进行分析;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应用回归分析和Bootstrap 法[9]进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医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结果显示,医学生人格特质得分为(115.45±26.73) 分,其中各个维度得分情况为外向性得分(22.35±5.47)、宜人性得分(22.32±5.46)、尽责性得分(21.16±4.28)、情绪稳定性得分(19.82±5.34)、开放性得分(29.80±5.32);心理弹性得分为(61.82±12.54) 分,其中各个维度得分情况为乐观得分(20.63±5.82)、自强得分(20.35±4.65)、坚韧得分(20.84±5.18);主观幸福感得分为(21.75±10.52) 分。
2.医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人格特质与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之间均正相关(r=0.462,P<0.001;r=0.354,P<0.001),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0.342,P<0.001)。
3.主观幸福感与各变量之间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以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考虑到医学生年级、专业情况有可能会影响结果,因此,将医学生年级、专业带入方程1;之后将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带入方程2;最后将乐观、自强、坚韧带入方程3。在控制变量的年级、专业、人格特质各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由0.029 升至0.358;在引入乐观、自强、坚韧时,人格特质各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由0.358 升至0.493,这说明心理弹性在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4.心理弹性作为中介变量验证结果。构建医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使用AMOS19.0 对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进行验证,结果显示:χ2/df=0.953,NFI=0.962,RFI=0.938,IFI=0.941,TLI=0.925,CFI=0.953,GFI=0.937,RMSEA=0.039。使用Bootstrap 法验证对医学生心理弹性在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中介作用,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总效应的95%CI 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综上所述,心理弹性的部分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成立,且部分中介效应为0.158,占总效应的30.86%(0.158/0.512),结构方程图见图1。
图1 心理弹性在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
三、讨 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医学生中主观幸福感得分为(21.75±10.52) 分,这一研究结果要低于Ac NE 等人[10]的研究结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医学生与其他专业的本科学生相比,学习任务要更重一些,医学生未来要承担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重任,在校学习时应精益求精,不能有一丝马虎和放松,因为任何一点放松或疏忽都可能会出现不可挽回的场面出现。同时目前各大医院除了要求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要有较高学历,因此,医学生本科毕业后大多要进行考研或者考博,这就使得医学生的就业时间要比其他专业晚4~8年,甚至更长时间。繁重的学习任务、较长的学制和高标准的要求,这就严重降低了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而要想提升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除了要给予医学生心理减负之外,还要让医学生热爱自己所学专业,学会心甘情愿地进行奉献。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在进行医学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思想引导教育,比如请一些医学大师给医学生讲授从医心路历程,讲授在救死扶伤中自己的经验与成就,进而增加医学生的职业认可度,从而提高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心理弹性得分为(61.82±12.54) 分,这一结果要高于Tang L 等人[11]的调查结果,因为医学生的学习任务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同时医学院校对于学生乐观、自强、坚韧等方面的培养要好于其他专业学生,因此,医学生的心理弹性得分要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的心理弹性在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具有外向性格,有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同时乐于助人、富有责任感的医学生更容易在学习、生活中得到正向的反馈和信息。再加上这些医学生乐于投入到活动中,从活动中得到积极的反馈,同时这些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制定标准常常是自己所能接受范围之内的标准。因此,具有外向性格、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同时乐于助人、富有责任感的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而情绪稳定性较差的医学生由于常常情绪不稳定,主观幸福感水平就会有所降低。人格特质是随着个体的增长而逐渐形成,其形成受到个体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与生活环境影响,而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为了战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而促使个体心理弹性形成。情绪稳定性较差的医学生对于控制自己情绪方面稍显不足,使得这些医学生常常生活中处于负性情绪中,对战胜眼前的困难缺乏信心,也失去自强精神和坚韧,最终导致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降低。对于如何提高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提出以下建议:医学院校多请一些医学生熟知的医学大师进行定期讲座,或者请一些英雄事迹人物,例如:请在新冠肺炎期间表现突出的医生,让他们讲一些在抗疫期间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让医学生更认可自己的职业,激发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定期组织一些竞争性活动,培养医学生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精神,同时在遇到困难时乐观自信。这些活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
综上所述,医学生心理弹性在人格特质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但是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未找到针对性措施来提高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再者研究对象选择上纳入的都是医学院校的医学生,而没有纳入非医学生和其他院校的本科生进行对比,希望后续研究能够加大样本量,找到针对性且有效的措施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为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