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次院校统战官方微信公众号调查分析
2021-01-19周围韩金承耿丽晶李睿
周围,韩金承,耿丽晶,李睿
(1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2;2 锦州医科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统一战线是新时代下弘扬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政党、各民族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优路线[1]。是维护各政党之间的关系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要求[2]。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对于加强党的统一领导、提高统战成员的政治认同、维护政党关系和谐以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有积极的影响[3]。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内容形式多样、受众面广、使用界面简便等优势[4]。高校统战工作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提高工作质量、汇报工作及时、扩大受众面等优势。高校应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做好统战工作,积极汇报工作、宣传思想[5]。为了解国内不同层次院校高校统战工作情况,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对国内27 所各层次高校进行统战工作调查分析。
一、分析对象及方式
1.分析对象。高校统战工作质量的评价难以用某一层次院校的表现来反映实际情况,本次调查共选取27 所高校。所选院校中既是211 又是985 的院校共5 所,仅是211 的院校共8 所,既不是211也不是985 的院校共14 所。既是211 又是985 的院校为国内一流高校,汇集各专业英才;211 院校为国内21 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既不是211 又不是985 的院校为国内数量最多、基数最大的院校。将高校按层次分类分析,可发现各层次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在统战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有利于各层次院校互相取长补短。
2.时间范围。关注选择的院校公众号后,统计自微信公众号开设或第一篇文章发布之日起截止到2020 年5 月6 日23:59:59 期间其所发布的50篇左右的文章,如所选院校发布文章的总数不足50 篇,则全部统计。
3.调查方式。实证调查。
4.统计内容。统计内容包含两个板块,板块一为公众号基本信息,包括公众号名称、所属高校、层次、地区、开办时间、总推文数量、设计的板块内容。板块二根据其发布的文章内容性质将各文章分为两大专题:专题1 包括通知类、文件类、理论学习宣传类、人物宣传类、实践活动展示类、投票类、其他;专题2 为按照各民主党派分类统计。其中专题1 调查结果分别用A-G 表示;专题2 调查结果分别用1~14 表示。
5.数据分析。将搜集到的数据录入WPS 表格后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不同层次院校发布内容情况及更新频率。截至数据搜集截止日期,所选院校共发布6 181 篇内容。不同层次院校发布内容数量及互动情况见表1,表中的平均值为该层次中平均每所院校的值。
表1 不同层次院校发布内容情况
互动情况的高低与公众号建立时间、文章更新频率、内容质量、文章主题、受众数量与偏好有关。公众号建立时间越长、发布文章频率越稳定,关注者越多;文章内容质量越高,主题越明确,文章形式越丰富,互动情况越好,传播速度也会加快[6]。
调查过程中发现,除寒暑假期间几乎停止更新文章外,各院校在开学期间均保持不同频率的更新。其中既是211 又是985 的院校最早开办公众号的时间是2016 年6 月14 日,最晚开办公众号的时间是2020 年2 月28 日,能保持每个月更新文章的院校占80.0%。211 院校中有一所院校查询不到开办时间,其余院校最早开办公众号的时间是2015年5 月13 号,最晚开办公众号的时间是2019 年1月15 日,能保持每个月更新文章的院校占50.0%。既不是211 也不是985 的院校中有两所院校查询不到开办时间,其余院校最早开办公众号的时间是2014 年4 月15 日,最晚开办公众号的时间是2019年11 月6 日,能保持每个月更新文章的院校占78.5%。另外,既不是211 也不是985 层次的院校中有一所院校有半年多时间没有更新平台内容。尽管各大院校每月均有更新,但却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大部分院校文章更新时间较为集中,往往是在某月的几天内集中更新大量内容,其余时间则没有新内容推送,比如6 月份集中几天大量更新活动报道,12 月份集中几天大量更新总结会议类报道。内容形式也比较单调,以文字为主。二是大部分内容没有提炼主题。比如实践活动展示类内容只是介绍活动过程,并没有升华到加强统战工作这一根本主题。三是有的内容只是转载其他来源的文章。这也从侧面反映各大院校统战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质量不佳。
根据表1 中发布内容数量和互动情况再结合各层次院校发布文章频率,建议各院校统战部负责人提高文章更新频率,并保持稳定的更新,比如固定时间更新内容,尤其是211 类院校更应加大更新频率。各院校应紧跟热点话题,提高文章质量,丰富文章形式,紧扣统战主题,并要加大与受众的互动,从而提高关注人数继而发挥宣传新思想的功能[7]。
2.微信公众平台模块交流设计分析。微信公众号具有模块设计的功能,受众通过点击不同的模块入口可以直接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统战因为涉及到不同党派,不同专题类型的文章,覆盖面很广,因此,设计好功能模块入口对于提高受众的体验感有一定益处。[8]
调查发现,各层次院校普遍存在未设计模块入口的情况,这样会直接导致受众在使用过程中寻找目标专题内容较费劲,建议各院校加入模块设计。有模块入口设计的院校大致分为简介类、科普类、汇报类、民主党派类。有的院校设计简洁明了,但有的院校设计却较为复杂,甚至有的院校只有模块入口,却没有具体内容。建议各院校完善好微信公众号模块入口,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将模块入口设计简洁明了,降低受众寻找目标文件的难度,从而提高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9]。
3.各院校统战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专题1 类文章主要是给发布内容进行分类,专题2 类主要是对发布内容代表的阶级分类,通过各类专题发布情况可以了解到各院校统战工作开展的情况。各专题文章发布情况见图1。通过图1 我们可以看出来各院校开展的主要是实践活动展示,其次是理论学习宣传。各院校在大部分的实践过程中都团结了各个党派阶层,达到统一战线的目的。这对于丰富高校民主党派阶级成员的生活、增强各阶层成员的政治认同和维持各阶层的关系和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促进高校政党建设,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夯实了基础[10]。
统计中的所有院校的投票类内容发布量为0,建议各院校增加投票类内容的发布,各民主党派应丰富实践活动,同时增加人物宣传,发挥榜样的力量;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这个新的信息传递窗口宣传理论学习教育。
4.不同层次院校各类专题内容发布情况。不同层次院校各类专题内容发布情况见图2。根据图2我们可以看出各层次院校均倾向于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对于团结各党派关系,加强党派间的互动交流有益。其中既不是211 也不是985 的院校的理论学习宣传类内容发布最多,理论学习是其开展统战工作的主要途径。各层次院校人物宣传类内容占比普遍偏低。各高校应积极进行人物宣传,树立先进榜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榜样的带动引领作用。
图1 各类专题内容发布情况
图2 不同层次院校各类专题内容发布情况
通过图2 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各层次院校统战微信公众号均没有投票类内容的发布。投票类内容是反映受众个人情绪、思想、意愿等想法较好的一种途径。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搜集到更丰富的素材和建议,也能为各院校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新的工作视角。值得借鉴的是,既是211 又是985 的院校,其民主党派独立开展活动的推送内容明显高于其他两层次的院校。
5.不同层次院校各类专题内容互动情况。不同层次院校各类专题内容互动情况见表2、表3。根据表2、表3 数据发现各层次院校内容的点击量普遍较低,评论量几乎为0。高层次院校中人物宣传类内容的点击量较高,说明受众对此类内容很感兴趣。但是此类内容的评论量却几乎为0。调查发现此类内容皆以图片加文字为主形式较单调,只单纯介绍人物及其贡献并没有与受众产生互动。此外,点击量较高的是实践活动展示类内容。除了投票类内容外,通知文件类内容的点击量最低,说明受众并不是很喜欢此类内容,看到标题则直接忽略。
三、结 果
统战工作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宣传效果。通过上文可以看出各层次院校的统战工作涉及面较广,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宣传报道内容。但是综合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各层次院校均存在较为类似的问题。首先是微信公众平台更新频率不稳定,难以增加受众群体。其次是内容的形式较单调,普遍以文字为主,辅以图片,这样导致微信公众号的互动情况很差,冗长的文字难以吸引受众的眼球,容易使受众看了一半就关闭了整篇文章,而发布者想表达传递的思想却没有完整地传达给受众[11]。有的院校发布的内容主题不明确,有的内容思路较混乱,有的内容缺乏主题。某些院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模块入口设计较乱,使受众难以找到目标文件。再有就是投票类专题内容发布过少,缺乏提高与受众互动的有效手段。
表2 平均每所院校各类型内容点击情况(%)
表3 平均每所院校各类型内容评论情况(%)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表明,各层次院校在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这个新媒体传播平台时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公众号运营者应提高更新效率,保持稳定的更新频率并设计好微信公众平台入口,比如保持每天一篇内容或每周几篇内容推送,这样可以及时报道突发事件和热点新闻,跟踪解读重大事件对于提高用户粘性有很大作用。将推动内容分类放置在设计好的各个模块内会简化受众寻找目标内容的流程,从而减少时间,提高受众的体验感。其次,应加入视频、音乐等丰富内容形式,改变呆板的单一文字报道风格,精简语言并改善语言风格,将晦涩难懂的部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以此来提高与受众的互动。最后,应积极进行人物宣传介绍,树立榜样,积极宣传先进典型人物,扩大正面宣传的积极效应。应适当发布投票类内容,及时了解受众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增加与受众的交流和互动,积极听取受众的观点和意见来完善工作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