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鳗鱼溃疡病防治技术分析

2020-02-12江富美

江西农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鳗鱼二氧化氯溃疡病

江富美

(福建省南安市东田镇水技站,福建南安 362300)

鳗鱼属鳗鲡目,外观类似长条蛇形,具备鱼的基本特征,具有洄游特性,营养价值高,养殖前景良好[1-3]。在鳗鱼养殖中,存在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鳃肾病、溃疡病、赤鳍病等,需要养殖人员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以保证养殖的效果。

1 鳗鱼溃疡病概述

鳗鱼溃疡病也称肝肾病或爱德华氏病,主要是由爱德华氏菌属的细菌引发,发病温度为15℃,高峰温度为25℃~30℃,属于鳗鱼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害,病菌会侵袭肝脏、肾脏,可以分为肝脏型和肾脏型两种,在白仔与黑仔阶段,溃疡病以肾脏型为主,成熟期则以肝脏型为主。鳗鱼溃疡病的发病症状有很多,如胸鳍和臀鳍充血发红、摄食量减少或者不摄食,肛门位置红肿突出,四周皮肤充血,而因为肝脏和肾脏肿大,从其腹部可以看到明显的横向凹线。对病鱼进行解剖,可以看到肝脏肿大或者溃烂,皮肤与肌肉存在溃疡穿孔的情况,肝脏存在淤血、颜色较深,肾脏肿大,可见溃疡病灶。结合病理切片分析,病鱼内脏器官呈现出化脓性炎症,实质细胞坏死变形,还可能出现炎性血栓。

2 鳗鱼溃疡病的流行、危害和诊断

鳗鱼溃疡病的诱发病菌爱德华氏菌属于条件性病原菌,在环境发生骤变时,鳗鱼会受到压迫,而且病原菌会与单胞菌混合感染,引发严重病害。溃疡病的多发季节为夏季和秋季的高温时期,如果在春季培苗季节水温出现剧烈变化,也可能爆发该病。以白仔培育阶段为例,一般都是投喂鲜活的丝蚯蚓,而如果丝蚯蚓没有经过彻底消毒,病原体会经由丝蚯蚓传播,导致溃疡病爆发;在苗种期,鳗鱼溃疡病表现为急性病,在幼鱼和成鱼期则以慢性传染病为主要表现形式。近几年,受气候变化、饲料质量、管理水平以及交叉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鳗鱼溃疡病爆发率上升,死亡率也比常规发生时高很多。对鳗鱼溃疡病的诊断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肉眼可以看到肝脏和肾脏肿大,在病鳃腹部有明显的横向凹线,以此基本能够完成初诊,而如果要进一步确诊,则需要进行病理切片以及病原体培养[4-5]。

3 鳗鱼溃疡病的防治技术

3.1 预防技术在鳗鱼饲养过程中,对于鳗鱼溃疡病的预防,需要以饲养管理为主,放种时可在水体中加入2%~3%的食盐,或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等进行消毒,严格控制放养的密度,避免出现密度过大的情况。在鱼种阶段适当增加换水量,始终保持水体水质清洁,同时合理使用各类药物,避免对鳗鱼的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以饲料投喂为例,在苗种培育阶段,一般投喂活体丝蚯蚓,需要将其饲养4 d以上,通过不断冲水的方式,确保丝蚯蚓可以将体内的污物全部吐出,每天进行一次压爬,将能够爬活的丝蚯蚓取出暂养。投喂前,将吐尽体内污物的丝蚯蚓用0.8%的盐水浸泡约30 min,使用清洁水冲洗干净后,用1.2 mg/kg高锰酸钾或者4.2 mg/kg二氧化氯再次浸泡25~30 min,然后进行投喂。而在投喂配合饲料时,无论是幼鳗、中鳗还是成鳗饲料,都必须保证新鲜质优,避免投喂劣质或者变质饲料,高温季节应该把握投喂量,避免饱食,更应该避免在鳗鱼食强时无节制投喂的情况。

3.2 治疗方法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添加饲料时不能过快,养殖水域的水质必须保持清洁,不同成长阶段的鳗鱼应该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3.2.1 白仔、黑仔期的治疗方法 在鳗鱼白仔和黑仔期,溃疡病表现为急性病,很容易引发批量死亡的情况,可以采用药浴和内服并重的方式进行控制。首先,需要利用0.5%~0.7%的食盐水浸泡36~48 h,然后使用含氯消毒剂,如以0.2~0.3 mg/L的二氧化氯进行泼洒消毒,连续消毒2~3 d。在药浴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在饲料中加入0.1%~0.2%的土霉素以及0.2%的维生素C,连续投喂10~15 d。

3.2.2 幼鳗、成鳗期的治疗方法 幼鳗期和成鳗期的鳗鱼溃疡病表现为慢性病,日死亡率并不高,但累积死亡量巨大,会给养殖户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阶段溃疡病的治疗应以内服为主,药浴为辅。例如,可以连续投喂7~10 d的鳗康达Ⅱ号,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保肝护胆剂以及以菌素EM,也可以按照每100 kg鳗鱼投喂10 g四环素和盐酸土霉素,按照每天1次的量连续投喂5 d。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水温控制在25℃以下,保持7 d以上,利用二氧化氯等含氯消毒剂进行全池泼洒,确保有效氯的浓度达到0.2~0.3 mg/L,每2 d用药1次,连续用药3~4次。

考虑鳗鱼溃疡病爆发的特点以及较高的死亡率,应该采用比较温和的综合性治疗理念,避免用药过程中因为药物引发的应激反应而危害鳗鱼。除了上面的治疗措施,还可以设置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前,使用0.3~0.4 mg/kg的解毒泡腾C对鳗鱼进行全面消毒,提升其对于应激反应的抵抗能力,减少应激反应出现的概率;治疗第1 d,可以利用10%戊二醛溶液0.5~0.6 mg/kg,对池塘水体和鳗鱼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治疗第2 d,可以将1~1.5 mg/kg穿心莲和0.5 mg/kg 鱼 腥 草 浸 泡 12 h 后, 加 入 0.1 ~ 0.15 mg/kg的大蒜水混合,进一步做好对于鳗鱼体表和腮部的消炎工作,也可治疗腮部糜烂以及脱黏症状;治疗第3 d,可以利用23%过氧乙酸0.5 mg/kg泼水,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同时,也可以对亚硝酸盐、重金属盐等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实现水体和鳗鱼的消毒灭菌处理;治疗第4 d,可以使用0.08~0.1 mg/kg精博神菌,加入0.4 mg/kg的冰片糖或者红糖进行混合泼水,提升水塘底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条件,在控制溃疡病病情的同时,也能够帮助患病鳗鱼逐渐恢复。另外,在成鳗治疗过程中,还可以增加相应的内服药物,如土霉素(5~6 g/kg)、益智仁、肉桂末和鸡骨草(15 g)等,连续用药8~10 d,如果病情严重,可以在停药5 d后,继续用药8~10 d。

4 结语

借助本文提到的方法对鳗鱼溃疡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大大降低,约7 d可以将死亡量降至原本的10%左右,而在经过1~2个疗程内服药物的治疗过后,病情基本可以得到控制。治疗过程中,需要控制鳗鱼的食料量,从正常进食量的60%逐步提高到75%,待其完全康复后,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猜你喜欢

鳗鱼二氧化氯溃疡病
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冬季溃疡病高发 防治须加强
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食场篇
我国鳗鱼产业2019年发展趋势与建议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根源及防控对策
水中鳗鱼机器人
机智的列那狐狸偷到了鳗鱼
二氧化氯纯水溶液的制备
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的制备及其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