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0-02-12莫之坤
莫之坤
(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3)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具有适应性强、营养含量高等优势,在我国各地被广泛种植。而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出现又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有助于我国民生经济的发展,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以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品种种植效果,推动水稻种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1.1 选用良种,合理化推广应用广西地区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主要有特优6811、Y两优087品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当前杂交水稻的新品种越来越多。工作人员在推广应用这些新品种时,应当结合推广地的气候、土质等实际情况,挑选出合适的推广应用品种,以提高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合理性。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新品种的适用性质进行推广,以不断提高推广工作水平,例如:隆平高科公司培育出的新品种杂交水稻国审稻(2016602),适用于广西桂南稻作区进行双季晚稻种植,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在广西地区推广此新品种,使其得以顺利引入,实现新品种的应用推广。在具体的推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综合考虑农民的需求以及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进行推广,以提高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成功率。
1.2 引进配套技术,优化推广应用效果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离不开配套种植技术,工作人员应当在推广过程中,将配套种植技术引入当地种植户的栽培工作中,提高新品种的种植产量,优化推广应用效果。目前,部分工作者盲目相信良种,忽略了普及栽培种植技术,导致当地种植户依然按照传统的种植方式进行栽培,造成了新品种减产,降低了推广工作的效果,因此工作人员需要高度重视配套栽培技术,并通过积极研发简化配套技术、规范落实技术流程,弱化配套技术的推广难度,保障杂交水稻新品种的产量,提升推广工作的水平。此外,当前研发人员通常将重心放在育种上,在栽培技术上仅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说明,导致配套栽培技术不能顺利应用在栽培中,所以,研发人员需要针对新品种的性质,具体地介绍配套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详尽的种植指导。
1.3 加强推广服务,提高推广应用效率为了更好地实现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推广单位实行了育、繁、推一体化的新品种推广服务,强化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做好种子、配套技术的共同推广。在此过程中,服务者可以通过实地试验的方式,逐步完善配套技术,并将试验结果呈现给种植户,使其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新品种的优势,为推广应用新品种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服务者还可以针对购买新品种的种植户,进行上门服务和指导,使种植户更好地掌握栽培技术,提高推广应用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定期组织新品种栽培咨询活动,帮助种植户解决栽培中遇到的困难,使新品种推广应用获得更好的效果。
1.4 提升种植户接受度,深化落实推广应用策略在推广过程中,一些种植户的思想比较古板,对杂交水稻新品种的优势并不认可,依然坚持种植传统的品种,不利于落实新品种推广应用策略。为此,工作人员要联合种植推广部门、农机推广部门、新品种研发公司等机构,共同开展新品种知识的推广工作,并且组织相应的知识培训活动,将新品种的优势信息传递给广大种植户,改变种植户的陈旧种植理念,提高其对新品种的认可度。例如:隆平高科于疫情期间组织的线上公开课“春耕公开课”,普及了新品种的优势,帮助种植户解决了栽培中的难题,有助于提升种植户对新品种的接受度,提升了推广工作的水平。
2 杂交水稻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作为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户应当做好晒种、包衣等处理环节,保障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成活率,为其稳产和高产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中,晒种处理作为一项传统的种子处理操作,需要种植户将种子摊开、薄铺到水泥地或晒垫上,并且时常进行翻动,保持其干燥度的均匀性。一般来说,晒种操作通常要持续1~2 d,有助于激发种子内部酶的活性,促进种子后熟,使其能够具有较高的发芽势以及出秧整齐度。虽然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每穗粒数高于常规品种25%~35%,粒重也高于常规品种10%,很容易实现高产,但是种植户依然要做好包衣处理,以免病虫害影响其正常成长。在此过程中,种植户可以采用机械、手工两种方式进行包衣,并保证包衣的均匀性,使包衣中含有活性成分,并对种子周围的土壤进行持效期40~60 d的施肥和消毒,促进新品种的健康成长。
2.2 育秧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中,育秧作为其中的关键操作环节,能够使种子获得良好的发育效果,提高新品种的栽培效果。育秧期的操作分为3个阶段,即秧苗密封、炼苗、揭膜。其中,密封阶段是指种子播种到其成长为1心1叶的阶段,此时种植户应当将环境保持在高温、高湿的状态下,并将膜内温度控制在30℃~35℃,每隔6~7 d浇1次水,这样能够使种子迅速达到立根生苗的阶段。种子从1心1叶成长到2叶1心的阶段为炼苗期,此时种植户要将膜内温度控制在25℃~30℃,同时要注意通风,如果遇到13℃以下的气温,就要开始逐步扩大通风,使秧苗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之后,秧苗成长到2叶1心后进入揭膜期,此时秧苗的高度在10~13 cm,种植户需要将温度稳定在13℃以上,直到其成长到三叶期,揭膜期结束[1]。
2.3 水肥管理水肥管理操作是保证新品种优质高产的重要栽培技术环节,其管理效果会直接影响新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所以种植户需要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促进水稻健康成长。在水肥管理中,种植户在秧苗生长到2~3 cm时,667 m2应该施入3~4 kg二铵“离乳肥”、2~3 kg复合肥,并且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控制灌水量,帮助秧苗防冻、防寒。在之后的分蘖期,由于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分蘖能力较强,所以种植户要把控好该阶段的水肥管理,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其可以充分发挥分蘖优势。在此过程中,种植户要秉承早施重施的原则,每7 d施入1次7~8 kg/667 m2的 二 铵 肥、3 ~ 4 kg/667 m2的 复 合 肥、5 ~ 6 kg/667 m2的尿素以及1~2次的叶面肥,促进新品种的稳产、高产[2]。
2.4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作为保障杂交水稻新品种栽培质量、产量的关键途径,种植户需要遵循新品种的生长规律,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易感病虫害种类等实际情况,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方案以及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病概率,同时要时常观察水稻的成长状态,在发现病虫害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长造成的损害,深化落实高产栽培技术。以烂秧病为例,由于这种病害通常发生在冷后暴晴或低温阴雨的苗期水稻中,所以种植户应当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在该类气候条件出现之前,及时用水对移栽灵混剂进行稀释,以喷雾或浇灌的形式向水稻秧苗施用,达到防治此病的目的[3]。
3 结语
做好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栽培技术的落实有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在新品种推广应用中,工作人员通过利用推广应用措施能够提高农民的栽培效率,同时种植者通过灵活运用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