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在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家庭照护者心理支持中的应用进展
2020-02-11赵一楠冷敏敏李慧王瑶冯辉
赵一楠,冷敏敏,李慧,王瑶,冯辉,3
(1.中南大学 湘雅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2.吉林大学 护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3.中南大学 湘雅泛海健康管理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13)
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兹海默症,多发于老年人,以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1]。据统计[2],全球约84%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居住在家中,由家庭照护者(以下简称照护者)照顾;但由于照护者缺乏对痴呆症的认识和理解,加之照护负担过重,导致其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3],严重者甚至会有自残或自杀的倾向[4]。鉴于照护者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对该类人群进行心理支持是亟待实施的。目前,我国通常采用传统的“面对面”的方式对照护者进行心理支持[5],但这种支持方式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近年,基于互联网的干预措施以方便、高效和覆盖面广的优势成为给照护者提供教育和支持的有效替代方案[6]。本研究将总结国内外互联网技术在老年性痴呆患者照护者心理支持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互联网技术在照护者心理支持中的应用载体
1.1 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不仅可以为参与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教学课程,并且可以在平台上与同伴和专业人员进行互动。国外有较多成熟的网络平台,如iSupport平台[7]、Mastery of dementia(MoD)平台[8]及iCare平台[9]等。网络平台一般是免费的,照护者享有独立的账号和密码,方便自行在家中登录学习。此类网络平台多由专门团队管理,信息容纳量较大,对前端需求反馈较快,照护者也可根据个人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针对性较强。
1.2 移动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 APP比网站更易于访问、浏览。国外常用的对照护者进行心理干预的APP 较多,如Alzheimer’s (and other dementia) Daily Companion、Alzheimer’s Story Startrs、Alzium Caregiver等;国内王彩英等[10]也开发了“养老护理员移动终端APP”。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此类APP的下载及使用简便易学,照护者接受程度较高,且使用费用较低廉,从免费到2.99美元不等。
1.3 社交媒体 互联网作为一种社交及传播媒介,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1],也越来越多地被初级卫生保健者所应用,如利用网络进行在线视频通话[12],或通过申请微信公众号,与受众群体建立起联系[13]等。此类载体相比网络平台和APP,无需进行前期平台搭建及程序开发,对研究人员工作量要求不大,且管理方便,是国内外研究人员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2 互联网技术在照护者心理支持中的应用方法
2.1 课程培训 有研究[14]指出,大部分照护者反映他们需要关于老年性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问题的照护知识,以及自身不良情绪管理等信息和建议,从而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多数研究团队[15-17]基于压力应对理论模型设置系统全面的课程;通过初次评估,明确目前影响照护者心理健康的因素,根据照护者的需求设计课程推送方式及内容;并在干预的过程中再次进行评估,以明确此课程是否满足照护者的需求,从而有效地提高其照护水平以及应对能力。一般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内容:心理教育、行为分析、放松、行为激活、认知重构、沟通技巧的提高、问题解决、时间管理等。总体而言,系统完整的课程培训,给予照护者充足的照护知识及不良情绪应对技巧,可帮助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2 同伴心理支持 同伴支持是一种社会情感支持,是一种发泄负面情绪和获得帮助的方法,以解决照护者在日常照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8]。同伴心理支持多采用在网站上建造一个小型的匿名或非匿名讨论区,供照护者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日常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验[16,19]。综上可见,同伴支持具有积极的情感促进作用,通过分享照护经验以取得互相支持。同时,同伴支持方便易行,无需较多专业人员参与,易于推广。但是同伴支持小组提供的解决方案多为其他照护者的主观意见,专业性欠佳。
2.3 专业心理支持 专业心理支持是由专业的或经验丰富的卫生保健人员,对参与项目的照护者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一种心理支持方式。多采用组建多方网络视频会议支持小组对照护者进行。小组内有医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视频会议设置在线问答时间,供专业人员为照护者解答问题[8,20]。总体而言,专业心理支持可以为照护者提供较为专业、准确的心理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专业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偏远地区的照护者进行专业技术支持,促进优质照护资源向偏远地区倾斜,可能成为一种可行且高效的方法。
3 互联网技术在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
3.1 减轻抑郁、焦虑症状 据统计[21],约有14.9%的照护者在照护的过程中出现抑郁、焦虑症状。Beauchamp等[15]通过对150位照护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在线课程培训后发现,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干预组焦虑状态显著降低。Blom等[8]通过将在线课程及专业心理支持相结合,经过5~6个月的干预后发现,干预组的抑郁平均分由17.89分降为15.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状态也显著改善。在Marziali等[22]研究中,91位照护者参加为期10周的由专业保健人员主持的视频会议,结果发现,相比于常规护理组,干预组的抑郁症状显著降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干预可以从多方面提高照护者的知识水平和照护技能,从而降低照护者的抑郁状态。
3.2 降低自我感知压力与痛苦 自我感知压力通常采用压力感知量表和非正式照护量表的自我感知压力量表进行测量,痛苦状态测量工具因研究而异。Kajiyama等[9]在“Coping with Caregivers(CWC)”项目基础上开发的iCare项目,旨在向照护者传授一套应对压力、管理情绪的核心技能;照护者在学习完3个月的课程之后,测量发现自我感知压力显著减少。Beauchamp等[15]将培训课程分为怎样做好一名照护者、情绪管理和常见问题三个模块,使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来解决照护者照护知识、行为技能及自我情绪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增加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照护者的压力感知情况同时采用两个量表测量,发现30 d后两个量表结果均显示照护者自我感知压力显著减少。O’connor等[23]在现有匿名论坛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开发了互联网上的虚拟世界,参与者以虚拟形象存在,并且与他们交流时不仅可以通过文字,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方式进行展现;经过8周干预后发现,照护者自我感知压力显著降低。Torkamani等[19]采用论坛模式供照护者之间进行交流,结果发现,6个月后照护者的痛苦情绪显著降低。以上研究表明,基于互联网的干预措施对改善照护者自我感知压力及痛苦症状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结论尚未统一。
3.3 提高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 Marziali等[22]成立了视频专家小组,包括一些专业的卫生保健人员,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对照护者进行心理支持,结果发现,提升了照护者的自我效能。Beauchamp等[15]研究结果同样发现了照护者的自我效能得以提升。在Torkamani等[19]研究中还发现照护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因生活质量包括躯体、精神和(或)心理、社会及总体主观感觉等多项内容,未来研究可针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设计多组分的干预策略研究。
4 小结
老年性痴呆患者照护者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照护质量,最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寿命[24],对其进行心理支持是极为必要的。基于互联网的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照护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自我效能,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已显示较好的应用价值。但互联网在照护者心理支持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安全及隐私的保护、网络在线平台的接受程度、参与者依从性较差等。综上所述,未来研究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借鉴国外成熟的应用经验,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开发APP或直接采用信息推送的方式,建立系统化的心理干预模式,提高照护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健康老龄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家庭照护者;互联网技术;心理支持
doi:10.3969/j.issn.1008-9993.2020.04.016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993(2020)04-0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