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2020-02-11庞晨晨陈素娟冯英璞王昊白晓路李瑞玲

军事护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健康行为脑卒中综述

庞晨晨,陈素娟,冯英璞,王昊,白晓路,李瑞玲

(1.河南大学 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2.河南省人民医院 脑血管病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肢体残疾、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盛行是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暴发式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1]。研究[2-3]显示,脑卒中是一种行为相关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增加66%的脑卒中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预防80%的脑卒中发生。健康行为是指个体为了达到更好的健康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健康的积极的行为[4]。较高的健康行为水平可降低脑卒中患者复发、出现并发症的风险[5]。本文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更好地开展脑卒中健康行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评估工具

1.1 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 万丽红等[6]在参考《脑卒中防治指南》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基础上,并结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编制了适合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量表。该量表包含运动、服药、指令、营养、责任、烟酒6个维度,共25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不、有时、经常、常规进行”分别赋值为 1~4 分,其中烟酒及服药维度采用反向计分,总分愈高表示健康行为水平愈高。该量表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内容效度为0.850,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78、0.801,且重测信度好,6个维度可解释总变异量的69.07%,能科学有效地评估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水平。

1.2 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问卷 戎艳琴[7]结合国内外健康行为量表,参考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编制的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问卷。该问卷包括基本健康行为、保健行为、预警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和戒除不良嗜好行为等5个维度,共24个条目。各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从“从不”到“总是”依次计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行为越好。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07,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07~0.801,5个维度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4.47%,总内容效度为0.97。该问卷中包含对卒中预警行为与避免有害环境的评估,能够提示患者发生卒中预警行为正确的处理及如何避免有害环境。

2 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

2.1 患者疾病因素 (1)神经功能障碍:Nicholson等[8]研究认为,脑卒中后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使患者的运动和步行功能受到影响,阻碍患者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2)吞咽困难:吞咽困难会使患者优先选择不健康却容易吞咽的食物,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9]。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鼓励其在准备食物时改进食物的性状,保证患者的健康饮食。(3)病程:研究[7]显示,病程大于1年的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优于病程小于1年的患者。可能由于发病初期,患者缺乏脑卒中相关健康知识,故发病初期应对患者宣教脑卒中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其采取健康的行为。

2.2 患者非疾病因素 (1)健康素养:Parappilly等[10]认为,缺乏脑卒中危险因素与预防脑卒中的健康信息,影响脑卒中幸存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良好的健康素养能够提升个人对疾病的应对能力,促使患者积极地应对疾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其健康行为越好[11]。(2)健康信念:高水平的健康信念对于脑卒中患者采纳健康行为发挥关键作用[12]。刘纤等[13]研究显示,积极的健康信念有利于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3)自我效能:Brouwer-Goossensen等[14]认为,自我效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及戒烟的最强决定因素。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其健康行为水平越好[15]。(4)自我管理:Mansfield等[16]研究证实,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够减少脑卒中幸存者活动的障碍,促使其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积极的自我管理能提升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改善其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17]。(5)年龄与文化程度:年龄与文化程度是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健康行为越好[7,18]。可能是青年脑卒中患者对改变生活方式的自律性不足,而文化程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患者学习健康知识。

2.3 家庭因素 (1)家庭功能: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对患者的健康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能帮助患者保持生理、心理和社会全方位的健康功能状态,有利于提升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18-19]。(2)人均月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的患者,其健康行为越好[18]。可能是因为家庭经济好的患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自身健康问题,且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卫生资源,从而更积极地维护自身的健康。

2.4 社会支持 Kelly-Hayes[20]认为,在实施健康行为的过程中缺乏社会支持,会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较高的社会支持能够促使脑卒中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且具有高水平社会支持的患者有更高的生活质量[21]。

3 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干预

3.1 多学科健康管理团队 主要针对住院脑卒中患者,由医师、康复师、心理师、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等组成多学科的健康管理团队,对患者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建立卒中可防可控的意识,并转化为切实有益的健康行为。多学科健康管理团队结合用药、康复、营养及心理等知识,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疾病复发率[22]。王倩等[23]建立多学科健康管理团队,在医院-社区上下联动,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并通过个体化生活方式指导对其进行健康管理,提高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脑卒中防治知识及健康行为水平。

3.2 远程协助式管理

3.2.1 依托网络平台健康教育 Kim等[24]设计网络程序,患者可通过网络与医务人员建立咨询联系。患者首先进行健康行为自评,根据患者生活方式特点,系统自动设置并反馈行为改变的目标。患者可自由选择不同疾病健康知识教育视频及健康知识测验,并对其内容进行评价。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从64.1%上升至74.7%。且干预组44.4%的患者减少摄入高盐食物,相比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2 借助人工智能软件健康管理 人工智能软件通过传感器追踪生命体征与活动,借助云平台分析健康数据。医务人员根据用户生活方式的特点在线指导,引导用户采取可持续的健康行为[25]。Bickmore等[26]研发自动化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软件,通过人机模拟对话的形式对干预组参与者实施作业行动和治疗谈话行动。在人机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要求参与者完成指定作业,如在报纸或杂志上寻找关于运动锻炼的信息;帮助用户解决行为改变中遇到的障碍,并设置新的健康行为目标。2个月后干预组身体活动、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智能自动化健康管理软件实现患者与医疗健康保健人员在线互动,可有效改善参与者的健康行为。

3.2.3 电话随访 Wan等[27]构建出院后健康行为提醒系统,根据患者生活方式的特点,设定用药依从性、体力活动和饮食等行为改变的目标,分别在患者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以电话提醒、智能化短信提醒的方式随访,每次15~20 min;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在体育活动、低盐饮食、营养、烟酒、药物依从性等方面的健康行为相比于对照组有显著提升。吴婵婵等[28]研究显示,电话提醒6个月后,干预组出院后用药依从性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可见电话随访使患者更好地了解卒中复发的风险和改善健康行为的方法,是一种低成本、方便可行的干预方法。

3.3 心理干预

3.3.1 音乐疗法 Kunikullaya等[29]根据参与者的爱好,每天在同一时间为参与者播放15 min的音乐,每周至少5天,持续3个月,每周随访保证其听音乐的依从性,结果显示,音乐干预可有效控制参与者的血压。刘灵灵[30]根据当地老人的兴趣,以地方文化特色为切入点,将健康教育与戏曲相结合,团体形式干预老年脑卒中患者。这提示护理人员,在实施干预时可将患者的兴趣和健康教育相结合,能够使健康教育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有利于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知识。

3.3.2 认知行为疗法 刘延锦等[31]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错误认知的根本原因,改变患者固有的思维和信念,重建正确的健康信念;2个月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由干预前的29.0%上升到63.3%,健康行为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3 动机访谈疗法 应用动机访谈法挖掘患者矛盾的动机,根据患者所处行为阶段针对性教育,探讨行为改变带来的益处,提高患者坚持健康行为的信心,进而改善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认知,激励脑卒中患者作出行为的改变[32]。

3.4 同伴支持 Lee等[33]结合美国心脏学会生命领域内容,制定同伴支持课程,每周召开1次同伴支持会议,观看健康行为教育视频,分享在饮食改变和锻炼行为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法;对8位参与者实施质性访谈,参与者表示同伴支持小组会议使其感受到健康行为改善带来的益处、归属感和被关心的感觉。一方面,同伴分享健康行为遇到的阻力和经验,鼓励同伴共同改变自己的行为,对健康行为的改善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同伴支持使参与者感受到被关心的感觉,同伴之间互相帮扶和支持,有助于缓解负性情绪[34]。

3.5 健康赋权 Caillouet等[35]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赋权教育,激发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主动性,增加了患者的体育活动,增强其健康行为的实施。目前国内健康赋权理论发展尚不成熟,医护人员在实施赋权干预时要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充分发挥社会环境的支持作用,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赋权。

4 小结

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目前脑卒中健康行为干预项目主要针对住院、社区脑卒中患者开展,农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患者文化水平相对偏低,需多关注农村脑卒中患者这一人群。脑卒中健康行为方面研究多为量性研究,可进行相关质性研究以进一步探索患者采取健康行为的阻碍及驱动力,从而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脑卒中患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仍然不足,需进一步加强卒中健康科普,将脑卒中防控理念下沉到基层,将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转变,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与复发率。

【关键词】脑卒中;健康行为;综述

doi:10.3969/j.issn.1008-9993.2020.04.015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993(2020)04-0063-04

猜你喜欢

健康行为脑卒中综述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健康行为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探究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某企业职工健康知识及行为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的调查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放松训练护理干预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