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融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计算机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引言

人才始终是国家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优秀人才培养问题是国家教育部门研究的热点与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氛围中,国家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在当前信息时代环境下,社会进步与技术更新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所以,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国人才培养目标中重点强调信息素质教育,将信息素养纳入人才评估指标体系中[1]。在社会各领域的要求与期盼下,学校应大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的提升也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最为关键、最具代表性,为此,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质可与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相融合,以丰富计算机教学内容,强化高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效果。

一、计算机课程与信息素质的内涵解读

计算机课程是高校统一必修的课程,内容涵盖办公系统软件应用、多媒体知识等多层面,课程目标是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学习。部分高校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增设个性化与补充性质的计算机课程,以丰富高校学生计算机能力,足以展现计算机课程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关键位置。结合我国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特征,高校教育更应重点培育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储备,为信息时代进步与发展培养中坚力量。

参考发达国家的信息素质教育进展,国内相关学者结合我国国情对信息素质做出如下解释:信息素质属于人文素质教育范畴,是一种外在表现的、帮助信息知识、信息意识等素质形成的个性化心理品质。从两个角度阐释信息素质的内涵:(1)体现个人信息专业知识水平的信息知识能力;(2)展现个人信息认识水平的信息认识与意识,如采集信息、整合信息等能力。

由此看来,计算机课程教育与信息素质教育融合,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两种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专业人才,二者在教育本质上实现了统一。

二、信息素质教育相关论述

1、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是当前时代对高校教育的内在要求。从四个层面阐释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第一,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综合了信息以及信息活动的肯定性认识、积极情感体验和积极意向两方面的内容,学生是否主动利用信息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成熟的信息意识,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为此,学校与教师必须在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需求意识、培养创新观念方面努力,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第二,信息理论教育。信息理论是学生展开信息社会实践的理论依据,信息产生、信息交流、信息使用均是信息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包括文献信息理论知识的教育。第三,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相对信息理论教育而言的,如信息检测、传输、分析等实践活动,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均属于信息技术教育范畴。第四,信息能力教育。高校学生的信息能力教育包含技术与理论层面的提升,学生在信息能力教育过程中,需形成信息评价、加工、利用、创造等能力,以实现信息能力教育的终极目标。

2、信息素质教育目的

目前,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存在对信息素质教育认识不全面的共性,也是阻碍高质量信息人才培养、强化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主要因素。学生与教育的信息素质知识积累大部分来源于图书馆、网络、个人积累等渠道,没有系统掌握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与内涵,更没有意识到信息素质在发达国家中的发展高度。针对这种情况,需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构建信息素质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缩短信息素质教育目标与实际执行效果间的差距,加强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对信息素质教育的各环节问题进行探讨,驱动信息素质教育的积极发展。

三、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融合模式的基本实践途径

1、教学内容改革与调整

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与计算机课程教学融合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一致,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的融合需要调整教材与实践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模式在教材层面的调整:要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实践教学活动中增加信息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同时纳入期末考评指标中。如:将信息检索知识点作为独立章节,围绕信息检索设计系列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中获取信息检索的理论知识,将其作为计算机实践学习教学的理论指导。计算机课程教学教材内容的修正可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主动汲取信息素质教育的营养。

融合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层面的调整:计算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信息素质培养的基本条件,如打字技能、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等。为学生布置详细的打字训练、办公软件训练标准,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测试、考取计算机水平资格证书,以灵活操作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为培养就业职业技能服务,体现了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

2、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机制

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的融合实现了教学内容上的改革,而以往期末凭借测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模式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不能准确考核学生的信息素质,必须对融合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机制进行调整,构建多元化的计算机课程考核机制。考核机制的多元化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保留期末试卷测试形式,增加计算机实践能力测评环节,同时纳入学生平时表现成绩,迟到率、课堂纪律、作业完成度、实际操作水平等均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内容,期末总成绩为100 分,则成绩构成如下:期末试卷(30 分)+计算机实践能力测评(30 分)+作业完成度(15 分)+平时实际操作水平(10 分)+迟到情况(10 分)+课堂纪律(5 分)=100分,如此构建的多元化考核机制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学习的重视程度。

3、监管网络环境,倡导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计算机课程教育培育学生使用网络信息的技能,但是现代社会的网络传播大量不良信息,学生应学会辨别网络信息中的精华与糟粕。网络的开放性质提供了广泛的资源获取空间,但是不法分子为获取个人利益,利用网络打擦边球,网络中充斥大量违反基本社会道德与社会进步的信息,不利于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实行融合教学模式中,需加大监管网络环境力度,倡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及时过滤掉垃圾网站信息,在课堂中向学生推荐积极、健康的学习网站,引导学生将精力花费在特长发展等有价值的活动中。网络环境监管领域仍存在监管漏洞,导致黑客入侵、垃圾信息等大量存在,教师在融合教育模式中需向学生讲述电脑黑客、网络诈骗、垃圾网站等网络行为的危害,为学生树立危险意识,提高学生判断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

4、教师信息素质提升与优化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完善的信息素质,才能取得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效果。教师是计算机课程教育与信息素质教育融合过程中的知识决策方与执行方,决定教学思想、方法以及模式,为此,重点改善教师队伍的信息素质,以信息专业化教师队伍主导信息素质人才的培养,保障教学资源的科学性。本文简要总结融合教学模式实行过程中,教师信息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首先,教师应将信息素质教育作为能力培养的关键方向,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新的教育观念。其次,积极构建计算机课程与信息素质教育之间的双向互动,联合图书馆开展融合教育合作,在计算机课程教育评价指标中增加信息素质评估项目;与国内先进教育体系形成互动交流关系,积极参加全国性师资培训班等进修项目,培养自身的信息素质,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信息素质培养方法。最后,构建计算机课程教育与信息素质教育融合一体的教学氛围。将两种课程结构、课程模式、课程资源等因素有机结合,在计算机教学课堂集中表达。

结论

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应将信息素质培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向社会发展提供综合性人才。为此,教育者应全面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价值,反思目前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信息素质教学工作。基于各方面分析,本文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进行融合,教学模式融合过程中,从教育主导者角度而言,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机制、倡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最根本的措施是提升教师信息素质。本文将教学方式、课程设计、教学氛围、管理体制层面的转变渗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培养融合的方方面面,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有所提升,还要塑造学生面对网络信息的自我约束力与信息道德素养,为高度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供给强技能信息人才。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计算机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计算机操作系统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