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育模式探索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2020-02-11俞晓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德国大学

许 钢 俞晓峰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会面向实践,开设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譬如工程学科、社会事务学科以及经济和食品等领域学科。应用科学大学是目前德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备受重视的领域,未来的目标是使应用科学大学的招生数占整个高校招生数的40%以上。应用科学大学具有学士和硕士的授予权,可以和学术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提供博士开展课题的环境。应用科技大学以企业需求为教学导向,属于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我国地方性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多相似点。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及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可以改进我国地方性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要求学生能够应用科学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专业设置时侧重于企业在生产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行业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具有鲜明的面向行业企业的特征。比如: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设置的牙体技术是为所在地区相关企业培养工程师,也是该校的特色专业。

应用科学大学在课程设置中,不仅会设置专业技术课程,还会设置了一些非技术类课程,类似法学、项目管理学、企业经济学、人事管理学等关联课程。这些非技术类课程和企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工程师。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采用项目式、模块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来组织安排每学期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体系占了较大比重,这些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国内常见的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毕业论文外,还包括了实践学期、学术考察。本科阶段共安排6-7 个学期实践教学环节,比如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本科阶段第1-3 学期为基础阶段的学习,第4-7 学期为加深阶段实践的学习。每个学期的教学环节又分为3-5 个模块,根据每个模块要求学生应达到的技能来组织和编排课程内容。考核方式也是按照模块来考核,并非按照课程来考核。

在应用科学大学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学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在实践学期中,学生可以加深对工作岗位的了解,提升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学期采用双导师制,配备两名指导教师。在企业中,至少有一位有经验的工程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在学校中,也有一位指导教授。实践学期结束后,实习证明由实习企业出具,学生则需要提交实习报告,并参加实习答辩。

应用科学大学学生的毕业论文课题与企业实践融合度相当高,多数课题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项目。学生需要在企业中完成毕业论文,然后再返校参加论文答辩。德国的企业之所以愿意为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做毕业论文的条件,一方面是有德国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要求企业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实践环境,例如:德国科学委员会1996 年通过了“对应用科学大学双轨制改革的建议”的决议,通过法律规定了企业同样是学生的学习场所,企业有义务参与工程师后备力量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也愿意接受大学生来实习、做毕业论文,既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的研发问题,也可以为企业储备后备人才。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用科学大学和企业合作,采取“双元制”教育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师资队伍

应用科技大学严格的教授聘任制度是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保障。在萨克森州高校,应聘应用科学大学教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并在攻读博士期间取得优异的成绩;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具有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具有五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在学校或校外研究机构取得突出的科研业绩,其中三年必须在高校以外的单位从事实际工作。除此之外,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还把具有专业实践经历作为聘任教授的一个重要条件。教授往往来自不同的生产企业,做过多年的企业管理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与生产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对应聘者的学历和研究或工作经历的要求,确保了大学教授在进入高校任教之前就已经经历了较高的学历教育、完成了较强的学术训练,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双师”素质,在教学上自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水平也同样可以得到保证。

除了全职教授之外,应用科学大学还会聘请很多校外教师,这些教师来自经济界、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校外特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源自生产实践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问题融入理论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校外特聘教师会定期更换,处在不断更新和流动的状态,保证了在课堂教学中总会有最新的实践知识被带入。从另一方面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苛刻的教授聘任制度和校外特聘讲师制度,拉近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往往学校院系聘任一个教授或校外特聘讲师,就带来了相关企业的一些研发项目和学生实习的资源。

三、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科研概况

应用科学大学的科研和实践教学一样,是区别于综合性大学的显著特点,已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立刻付诸实施为目的,具有显著的贴近实践的特色,体现了以应用为导向的理念。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还通过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向学生传授应用性和实践性知识,培养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的Michael 教授带领学生搭建两轮式、四轮式电动车辆性能测试平台,螺旋丝杆产品质量测试平台,并多次改进取得良好的应用测试效果。在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有一支德国大学生一级方程式赛车“IGNITION 车队”。该车队有50 多名学生组成,专业涵盖机械设计制造、电子与电气自动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等。学生自行设计赛车,寻求资金支持和赞助,承接赛车车身广告,参加全国大学生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团队自主完成,教师仅仅是对学生疑问进行解答,不参与学生的设计过程。通过这样的科技竞赛,学生不仅仅可以把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付诸于实践,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对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我校(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地方性高等院校,学校现有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的学科,机械和电气是传统的优势学科,虽然没有依托的行业背景,但专业适用面相对较广。随着中国的大学的扩招,某些学校片面追求学科门类设置的全面,导致很多学校的专业特色淡化。我校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经过几轮重点学科方向的凝炼、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力求结合芜湖及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形成我校优势专业的特色。比如:我校电气工程学院与鑫龙电器、三安光电、奇瑞新能源汽车、海螺集团等公司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运动控制系统与电力电子自动化装置等学科特色。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在与奇瑞汽车、埃夫特机器人等公司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汽车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方面的学科特色。我校“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较为相似。结合我校的特色与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育模式,是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重要途径。

1、结合《中国制造2025 年安徽篇》和芜湖市“十三五”规划,结合我院传统电类学科优势和芜湖市及省内优势产业,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具体表现在:学生实习基地的共建、校企协作科技攻关、新产品的共同研发、面向企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高工担任兼职导师等。令我校的学科和专业发展依托于省内优势产业的强力支撑,形成鲜明有力的专业特色和学科特色。

2、在强化师生互动交流方面:探索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第1、2 学期主要进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从第3学期开始,逐渐进入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从新生入学第2 学期开始,为学生配备本科生导师。各专业本科生导师由各系承担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担任,每位导师每届负责指导20 名左右的学生。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制定专业规划,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答疑解惑。此外,为了获得类似小班化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所有的实验和实践环节,我院均采用轮流分组制,将大班分为若干个20~40 人的小组。对于实验环节来说,由专业课任课老师和专职实验老师共同指导,保证每个老师每次实验指导的学生不超过20 名,基本可以保证每位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交流。利用智能手持设备和社交软件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本科生导师和学生之间、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指导课外科技竞赛的老师和参赛学生之间、任课教师和所带班级学生之间都会建立QQ 群或微信群,师生之间可以及时便捷的就课程内容、毕业设计课题、学生的学习规划等各方面话题展开交流、讨论和答疑,一些资料、讲义等学习材料同样可以群进行共享。

3、在课程教学方面:对于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坚持“重基础、轻专业、宽口径”,强调知识体系构建的完整度。而在实践教学环节,则将某些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进行整合。比如电类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原来是分别开设一周时间的课程设计,近年来,这两门课的课程设计被整合为两周时间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这样学生可以结合模电和数电的课程内容,综合完成一个更实用设计。另外,不同的专业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均安排了为期四周的综合性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在本专业学过的所有知识、自行查阅资料、制作电路板,完成一个实物的设计。对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选题,逐步加大来自于企业的实践性课题的比例。计划在每年10 月至次年4 月之间,招聘单位来我校开展招聘毕业生期间,安排各系主任和招聘企业技术主管进行对接,就当前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拟定第二年甚至是第三年的毕业设计课题,并安排教师提前准备,必要时可以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导师。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毕业设计实践性课题的来源,另一方面也部分实现了对企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对加强企业和学生的磨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有很大的益处。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颇为相似,应该探索其成功经验,构建符合地方性高校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校企合作,将企业对技术与技能的职业需求融入实践教学,共同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德国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