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输出趋势下思政内容与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融合

2020-02-11高凯刘杨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符号思政融合

高凯,刘杨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

前言

当下随着中国整体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经济方面开始向政治与文化方面转型,在这一大的趋势下,除了传统的文化符号之外,亟需引入新的文化符号,从而使文化方面的输出能够与时俱进,为进一步建立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方面,视觉传达课程与思政内容的融合所迸发出的火花,能够从中选择出既饱含文化创新又符合政治要求的课程成果,探讨将其作为新的文化符号输出中国的新理念、新观念、新思潮的可能性以及选择标准等,一并成为可以研究的对象。

一、新时代需要中国文化输出的内容符号与时俱进

在前言中已经提到,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中国在国际中的政治与文化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而影响力增强的体现已经从经济方面,逐渐地向政治和文化方面转移。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时间多次提到“文化自信”这一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虽然在此,文化自信所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自信必将与时俱进,文化自信的内容必将以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新的理念、观念、思潮展现出来。

文化自信与文化输出,都需要有适合的内容与符号作为依托,在新时代,中国文化输出的内容与符号就需要有合适的新的内容及符号体系与之匹配,否则一味的以传统的方式输出传统的内容,一方面无法有效地展示中国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步,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会弱化中国在国际上的新的地位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影响力。

视觉传达设计以为不同元素设计新的视觉形式为专业内容之一,在对新时代中国文化输出的内容与符号的视觉元素进行寻找与探求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作用变得更为直接和重要。之所以如此,首先,视觉元素是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的主要涉及对象;其次,视觉元素是内容与符号的主要表现方式,中国文化输出所涉及的内容与符号的表现形式其意义大致可以归结为中国文化输出的视觉元素;第三,对于中国文化输出视觉元素的寻找和探讨,也就可以适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式方法和理论。因而视觉传达设计在中国文化输出的内容与符号的选择和表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时代中国文化输出所探讨的内容之一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理念、观念和思潮的视觉表现形式。将思政与新的理念、新的观念、新的思潮相结合,即蕴含着具有中国特色这一需求。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中提到:“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中国文化输出趋势下思政内容与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融合其本质就是,以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为手段,以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作为平台,将思政内容与新的理念、新的观念、新的思潮相结合,寻求探讨设计能够区别于传统并成为中国文化输出内容与符号的可能性。

二、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与思政内容的融合将产生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与符号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之间其课程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所设置的课程为例,其课程内容主要有:基础课,包括色彩I、造型基础I、透视原理、二维、三维构成、设计概论、设计史、传播学、书法与篆刻、民族艺术设计陶艺基础与实践等;专业必修课,包括计算机图形处理I和II、摄影基础、字体设计、设计表达、标志设计、图形设计、容器造型设计、版式编排设计等;专业选修课,包括插画设计、专业摄影、印刷设计与工艺、企业形象设计、广告文案与策划、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书籍装桢设计、影视广告设计、大赛专题设计等。

(一)选择合适的课程与思政内容进行融合

在大量的课程中,每一门都有目的地加入思政的内容显然并不现实。首先,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加入思政内容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相同,例如造型基础I,也就是素描课,色彩以及构成等基础课程显然并不适宜强加入思政的内容,另外与工艺相关的,或与专业领域相关的的课程也不适合增加思政内容,例如专业选修以及必修课中的计算机图形处理I和II、印刷设计与工艺、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其次,对于专业基础课以及更加适宜增加思政内容的专业选修或必修课程而言,寻找合适的加入方式,可以提升思政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的接受程度,例如图形创意、字体设计与插画设计,甚至广告文案与策划和影视广告设计等,可以直接将思政内容作为作业的部分内容而进行创作;第三,在不适宜增加思政内容的课程中,将思政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带入课堂,这不仅取决于课程本身,更取决于教师的言行。

前面大致列举出适于与不适于思政融合的课程,以及其具体内容,总结发现,这些课程都具有如下的具体特点:

1.基本上都属于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的范畴,学科基础或平台课并不适宜直接在课程中增加思政内容。

学科基础课或平台课基本属于基础中的基础,是整个设计这一大专业的共同基础,其教学内容以基础绘画、基础书写以及设计基本知识理论体系为主,主要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学生的审美体系。这一层面的课程基本是在大学一年级最多到二年级上学期进行,针对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强行加入思政内容,有很大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所加入内容的反感。

2.在专业课中,训练技法与技巧,并且主题性不强的课程更适宜融合思政内容。

在专业课中,有一部分是属于训练设计方法与技巧的课程,并且不具有较强的主题性,这一类的课程相对更加适合于思政内容的融合,例如,设计表达、图形创意、字体设计以及版式设计等这样的课程。这一类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以训练学生设计的手段和方法、技巧为重点,对于作业或项目选题来说,不具有特定的针对性,可以以兴趣、爱好作为题目,这就为思政的融入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3.在专业课中,训练思路与思维,主题性较强的课程较不适宜融合思政内容。

在专业课中,有一部分是教授、训练学生设计思路和方法的课程,这一类课程中有些具有较强的主题性,更适合于以潜在的方式加入,而非将思政内容直接进行融合。例如,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等,这一类的课程在综合运用前面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习更具有针对性的知识以及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其作业所选择主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这种针对性与思政内容基本上没有关联度,因此,这一类的课程就难以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

(二)不同课程融合思政内容的方式方法

在思政内容与课程相互融合的方式方法上也应当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寻找不同的突破口,以更有效地将内容融入其中,让思政实实在在的在课程中体现出效果、表现出结果、拿得出成果。

1.对于前面提到过的适宜融合的课程,可以大胆地将思政内容作为作业所必须依循的主题,以作业内容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合适的设计手法与技巧进行课程作业的设计与制作。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将思政的内容与观念直接地传递给学生,以将效果最大化,这样可能会出现优秀的作品,以新的理念、采用更为适宜的设计手法、以新的表现形式将思政作为内容形成较为完整的设计作品。

2.对于前面提到过的一些并不适宜直接融合的课程,这一类的课程区别为两个方向,其一,属于平台基础课或者专业基础课的课程中,有一部分为训练设计思路拓展设计思维的,以及一些理论课程,例如,二维构成、设计概论、计算机图形处理等,是无法在课程中直接融入思政内容的,有可能的话,将其核心观念以及思想,依时依地带入到所讲的课程内容中,这样潜移默化地用思政的思维指导设计思路的训练以及设计思维的开拓。其二,对于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而言,由于其属性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要求的限制,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无法很好地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到课程中间,这一类课程基本上主题与设计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倘若强行加入思政的内容抑或是思想,会严重地破坏课程的统一一致性,导致学生难以抓住重点,课程进程以及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同一课程针对不同时期的思政要求选择互相融合的内容

新的时代,资讯庞杂,媒体渠道众多,随着时间的推进,思政内容也必将与时俱进,那么在众多的内容中,选择好适合于课程所用到的思政内容就成为一门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围绕内容选择有以下三个大的方向可以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选择当下实时的最新的内容。这一内容指的是人物、事件等具体的内容,这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经常考虑以及使用的内容。时事政治,是思政建设的内容之一,将其以作业主题的形式纳入到一门课程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目前所关注的点的方向和内容,另一方面,以设计的语言表述这一方向和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设计训练的方法之一。

其次,选择最新的方针政策等方向性的题目。这对学生来说,无论作为作业主题还是融入到设计思维中去,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课程教师而言也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寻找到合适的内容和主题,将其转换到课程内容中去。

第三,选择经典的人物、事件。这样的内容经历过历史的考验,更容易产生共鸣,将其作为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既不会对课程本身产生不良的影响,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兴趣,以设计语言重新诠释经典。

三、在进行融合的课程中选择适应中国文化输出的内容与符号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的各个方面这是一个趋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中,融合思政内容,以设计的语言、全新的设计思维,表现出易于接受的思想政治内容,这也是课程成果的体现。在众多的教学成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使中国文化输出内容与符号的更新并且与时俱进成为可能。

(一)将经过设计的思政内容作为中国文化输出新内容新符号的可能性

当下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国家也开始从文化输入国向文化输出国转变。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文化输出一直在进行着,从整个东亚圈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输出,直至近代,由于经济、科技等发展的落后,使得中国的地位在国际上有所动摇,导致后来,各国从经济、科技、文化上逐渐超越中国,中国逐渐成为各国文化输出的目的地,更甚至“崇洋媚外”成为“先进”的代名词。现在,中国的物质基础已经逐渐稳固,科技实力亦可以与其他东西方发达国家一争雌雄,但是,从文化输出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仍然没有脱离开曾经的影子,因此建立新的文化输出内容与符号体系势在必行。

建立新的文化输出内容与符号体系,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就是以创新的思维与设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与符号体系,或者说将富有中国特点的内容,以创新的思路与方法加以设计,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符号体系。这里所提到的“富有中国特点的内容”之一就是思政内容,因此,将经过设计的思政内容作为中国文化输出的内容与符号,进一步成为整个符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成为了可能。

(二)选择设计融合思政课程成果作为文化符号的标准

作为中国文化输出的内容与符号的选择应当慎重,这不仅关系到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效果,更关系到中国在世界上所显示出来的位置与态度。选择合适的视觉文化符号,应在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前提下,并在课程中设立选择的标准,使课程与思政与中国文化输出三者相结合,选择标准的建立就成为这一结合的实际应用的首要问题。

选择设计融合思政课程成果作为文化符号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标准,其内容还有待专家们更深层面的探讨,下面我先抛砖引玉列举出自己能够考虑到的标准内容。

首先要满足思想政治宣传内容的本体要求。这作为中国文化输出新内容与符号体系的坚实基础,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不能撼动的要求。将思政内容作为中国文化输出的内容与符号,保证思想政治宣传内容的正确与一致,保证宣传主体的正能量取向,不仅可以作为宣传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教育和感化中国的国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要充分考虑符合中国文化输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主体。作为符号输出的中国文化的内容应当具有中国自身的价值和特色,对于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学习,对于其他先进地区的模式我们可以借鉴,但在宣传主体上,中国务必保持自己所独有的文化特征、气质以及底蕴,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法在这里是成立的,也是必然的。

第三要具有相当的设计含量,使其具备成为经典的可能,从而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输出主体的阶段,那些优秀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内容,形成了完整的符号体系,让世界认识了我们。现在,在新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优秀的、能够代表我们所取得成绩的内容作为现在文化输出的内容,在形式上需要设计,在总体选择与策划上更需要设计,以使这些内容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使中国文化输出中思想政治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能够生根开花结果。

结论

在中国文化输出的趋势下,将思政作为内容之一进行输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践行着,当思政与视觉传达设计进行结合之后,势必会将中国文化输出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建立新时代中国文化输出的新的内容与符号体系。在更新这些内容与符号的过程中,让世界能够认识到新的中国不仅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正在崛起,我们的文化也是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前进。

猜你喜欢

符号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学符号,比多少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符号的由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