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嗅觉感官体验的工业遗址景观再生设计
2020-02-11刘歆叶琦张荷娜
刘歆,叶琦,张荷娜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一、引言
《生态都市主义》通过生态视角,沿用了都市发展导向下的跨学科协作途径中多元化的新旧方法、工具和技术,将人视为环境系统中的一分子,致力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书中关于生态的理解,生态“注册”包含三项环境、社会和人的主观性,强调人类在生态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人的主观性——心理、感受,人通过自身的感官感知环境,并形成主观性的认识。人类在与所处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建立的对区域环境的感官认知基础上,对自身周边的环境创立独特的主观性心理意向,并通过意识影响着环境的空间结构。
二、被轻视的嗅觉
人有五感,较之于其他,嗅觉一直是被轻视的感官。实则不然,经研究表明作为人类最早出现的感觉,对比其他的感官记忆,嗅觉记忆更具主观性。在人脑十二支脑神经的排序中,嗅觉神经是位列第一的,我们有5%的基因与嗅觉神经相联系。嗅觉对大脑神经产生的刺激,所得到的记忆要比通过视觉获得的记忆更精准。嗅觉与人脑掌管记忆和情绪的功能区域有紧密关联,通过气味传递的记忆因为嗅觉与大脑的特别关系而变得更加深刻。目前国内设计方面基于嗅觉设计的研究较弱,景观设计手法单一。嗅觉设计多以辅助结合视觉因素表现,且着重点落在气味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方面。
作为五感之一,嗅觉应有更广泛的应用。在工业遗址改造中工业精神的文脉传承和废弃地的生态问题是其中要点,通过嗅觉的特性可以巧妙地与工业遗址改造需求相契合。本文讨论的观点在于如何从“嗅觉”的认知角度去认识工业遗址景观改造,利用技术使大家更加深入地体验景观设计的细微之处。
三、基于嗅觉感官体验的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策略
“工业遗址”可以被概括为人类工业活动的遗迹,具有工业生产活动的残存物,具有历史、审美、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普遍价值。目前国内关于工业遗址的改造呈现上升趋势,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的工业遗址景观改造,多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开展对景观或建筑的保护、改造等,缺乏从“人”自身角度的思考。景观设计师John Olmsby Symonds曾说过“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不是形体,而是一种体验”。工业遗址的景观改造更多的要从体验的层面考虑,本文工业遗址的景观改造策略,则是以恢复生态为前提,以延续文脉为基础,并加以技术支持的体验性空间塑造为途径的设计思路。探讨以嗅觉特性看待工业遗址的“情感”表达和自我修复,并利用技术的手段解析嗅觉体验对于空间的塑造方式。
(一)净化空间感知:情绪与嗅觉
就嗅觉感知而言,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规律。人的嗅觉感觉系统内有1000多万个嗅觉细胞,能感受到范围内散发的分子浓度和距离,有效的体会到周围微气候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气味对于人体身心的调节。气味——是能够引起嗅觉刺激的可挥发性、可溶性的有机物质。当微气候与气味发生变换时,人们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感受也会受到影响。因工业遗址的场地特殊性,荒废过久或是特定类型的工业遗址、场地会存在大量的废弃物,堆积在一起形成刺鼻的气味,影响场所的微气候,造成人的不适。根据嗅觉易受刺激的特点,基于场景氛围,对于工业遗址的空间塑造首先就要净化空间嗅觉感知,解决嗅觉污染。通过调整微气候,恢复独立的生态循环,避免体验者身处在不适的嗅觉环境中影响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净化嗅觉环境增加人在空间中停留的时间。美国西雅图煤气公园,原场地内环境受到巨大污染,气味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在改造设计中,景观设计师Richard Haag通过植被的种植巧妙地展现了自然生态的空间净化方式。利用植物新陈代谢能够吸收、转化污染物的特性降解土壤或空气中的污染物分子,并起到滞尘的作用。以植物的生态交互性为基础打造绿岛效应,提高相对湿度,调节周边气温,维持场地微气候。Richard Haag的设计是典型的工业遗址在环境恢复过程中,由场地自然恢复为主,以植物修复功能改善环境的生态修复基本设计思路。针对嗅觉特性的技术手段,将景观设计与生态相结合,以跨学科的方式协同设计,减少空气中的嗅觉刺激,实现环境的碳氧平衡、空气净化等生态服务功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嗅觉环境。
(二)强化空间认知:记忆与嗅觉
古希腊哲学家Democritus曾说:“如果一切都变成了烟,鼻子就能把它分辨出来……”,气味也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当我们第一次闻到一种气味时,会将气味与当时的环境相联系,之后它会一直存在于记忆之中,成为生活和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嗅觉感知有记忆性、地方性、信息性的特点,是人自身定义和定位环境的关键性因素。工业区作为具有独特性质的场所类型,其与其他场所的最大区别——工业文化,承载着曾行走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情感记忆。因此对于工业遗址的景观改造不再只是局限于空间上的改变,人们更加享受于场地所赋予内心的情感、历史和文化。从嗅觉的特性出发,根据嗅觉在受到刺激时会唤醒情感、记忆的特点,考虑到信息的固有思维引导,体验者会产生记忆重现、情感联想,进而获得更加立体、丰富、真实的体验感受。墨西哥有一个关于认识城市的研究项目“会说话的鼻子”,挑选了2000名熟悉这座城市的志愿者,参与者被要求在过程中集中于用自己的嗅觉去感受城市,带有动作的去使用鼻子,通过鼻子和脸部的表情表达自己的感受,收录的音频通过母语描述生活的这座城市的气味。这项研究通过嗅觉为人们理解墨西哥城市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城市气味维度。
对于嗅觉的角度的体验,设计者可以考虑在工业遗址文化重塑过程中进行气味分子的收集。工业遗址存留有许多工业建筑、构筑物、生产设备等,都有独特的气味存留,制作专属于工业遗址的“DNA”,将时间收集进瓶子,将气味释放到空中,通过嗅觉刺激增加体验者的情景带入感,融化被时间凝固的回忆,让嗅觉与情感体验、自然生活相联系。在鼻子的“作用”下吸入的气味分子可以在微观层面上传递环境的重要信息,增加工业文化的感知层次,丰富关于工业遗址景观的文脉设计。
(三)完善空间塑造:体验性嗅觉景观设计方法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Victoria教授写到:“和光与声一样,气味具有塑造空间的力量。它可以创造环境的气氛,环境的叙述性,甚至是环境的形式”。嗅觉感知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作用。具有挥发性的物质通过刺激嗅觉细胞,使人感受到气味的存在。人通过大脑对气味赋予意义,形成对于空间环境的认识。借助当前的技术发展,通过嗅觉体验丰富空间的感知层次,塑造空间形象。
1.通过空间氛围来提升嗅觉体验
嗅觉的感知体验会受到空间气流、湿度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因此塑造工业遗址的景观空间应分为两方面,不仅要净化区域内的污染气体,还要通过调整空间的围合程度改善区域内的空气条件,从而优化空间氛围,增加人对环境的嗅觉感知度。依据空间的属性进行嗅觉体验设计,例如工业遗址中的道路、货物集散地等开敞区域气流流通强烈,温度和湿度等变化幅度大,改造过程更多的是运用技术手段除味和净化空气,以减少嗅觉污染为主。可以通过植物、景墙等设计改善空间围合度,进行芳香设计,大范围改善空间氛围。厂房、员工休憩、娱乐等较私密的节点区域,气流流通缓慢,整体微气候环境较稳定,更适合增加气味或提升嗅觉感知度,进行主题性的嗅觉营造。东京大学一项关于“虚拟嗅觉生成装置”的设计,让体验者在虚拟的环境下闻到真实的气味,重现现实世界。对开采或原材料工业等互动、主题性强的工业遗址进行改造时,可以应用类似的技术收集工业独特气味如烟火味、铁锈味、石油味等,气味的释放浓度跟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及时调整,当体验者走进环境中,适时释放气味,配合工厂的记录影像,通过嗅觉刺激身体感知,吸引体验者的注意,达到嗅觉与视觉的一致性,引发情绪、记忆和思考,让体验者在无形中通过气味记住环境。而且主题性室外嗅觉设计可以间接造成区域隔离,增强场所属性、空间感。
2.通过材质来提升嗅觉体验
材质所具有的气味是嗅觉设计中较为依赖的特性。而且材质的颜色、触感、肌理以及塑造的形象都可以作用于人的心理,辅助嗅觉体验。金属的质感会给人厚重的感受,硬、直的造型给人冷、干脆的感受等等,工业遗址会出现很多工业类用材,通过独特的材质肌理和纹路可以引发人们联想起往日工作中累积的应有气味,引发更多的情感和回忆。同时,可以依赖先进的气味保留技术——“微胶囊”,通过技术手段把气体包裹成为微小粒子,并附着在各类材质上。经过处理的材质气味保留会更加持久,且不影响质感和触感。在工业遗址改造中,历史文脉的塑造能够起到延续工业文化、传承工业精神的作用,视觉设计方式是从已有的人文环境中提取特有的历史元素和文化符号,加以整合并重塑景观,形成新的文化内容。在此之中可以融入嗅觉设计,利用“微胶囊”技术赋予或增强材质的气味浓度,当人与装置互动时,材质的形象、触感、气味三重作用可以打通嗅觉和情感记忆之间的关系,当这些属性在体验过程中逐步消化形成独特的属性,涉及各个感官的感知,嗅觉的特性会使这段体验的影响更加深刻。
3.通过植被来提升嗅觉体验
植物在景观空间设计中,是极为重要的软质景观材料。在工业遗址嗅觉设计中植物配置有更深一层的实际意义,配合生态学的理论及技术,设计师可以通过各式的植物造景丰富空间层次,连通空间交流性或是完善区域独立性;利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净化空间;通过植被的生态性营造空间氛围,形成具备较强自我维持能力的植物群落。从嗅觉的角度分析,植被根据不同的类型作用于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一是功能型植物作用于由自然做功的环境恢复,可以通过生态的自然修复过程,根据场地的需求改善环境的嗅觉污染现状。植物可以根据自身特性,直接吸收空气中气态的有机类污染物,并转换为无害物质。植物的叶片纹理及分泌物可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质,起到滞尘的作用。通过植物的净化功能减少嗅觉污染、提高空气质量,维持场地微气候的可持续循环,为下一步的嗅觉营造做铺垫。另一方面是打造芳香型植物营造的环境体验,利用嗅觉受刺激会引发情绪变化的特点,芳香型植物可以通过自身的形象以及阶段性的自然香气更好地融合空间,适当增加空间气味影响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调整体验者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使人达到放松或清爽的状态,从而影响人的行为方式。空间景观设计会根据功能的不同形成私密或开放的活动空间,设计师可以依据芳香型植物所释放的气味分子成分进行不同种类的植物搭配,配合空间的属性需要,以植物的气味提升场所的多样性,给体验者带来匹配度更高的环境体验,提升环境的空间感。
4.通过呈现方式来提升嗅觉体验
欧洲的一个研究团队,通过社交软件收集制成了一份“气味地图”,通过数据气味的方式引导人去感受不同的嗅觉体验。在工业遗产改造更新的过程中,有的遗址被改造成工业遗产旅游地,这一类的改造过程中可以结合制作专属“气味地图”的方法来增加体验者的感受方式,从而激发体验者的参与兴趣,丰富工业旅游的游览路线。先收集场地内存在的气味,制作成气味数码,并按照不同的工业类型设置关键词如食物、自然、金属、废气体等;设置专属ID登记注册,建立工业气味信息库。为气味留像,参考当前的设计艺术手法,依靠仪器和力学理论的纹影法,实现气味可视化。使用装满水的透明容器,配合高科技激光技术穿透气味,气流对光波的干扰就可以转化为肉眼能够看到的图像——气味的照片。游览者在体验过程中可以选择“气味之旅”,体验工业氛围的气味节点,每个气味节点的地图上会有相应的气味索引,香味合成器会将气味数码转换成气味释放出来。体验者在感受气味的同时,利用日本生产的“气味传感器”,还可以将产品所提取的气味,通过内置气味模块合成一张带有气味图像和ID的气味明信片,将难以忘记的气味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留念。就当前阶段的嗅觉体验设计而言,无论是气味数字化、可视化,还是其他,都是有一个共性,以一个或多个媒介来呈现嗅觉设计。以其他的感官视角,结合先进技术和设备对嗅觉进行设计,以不同的呈现形式表现气味,让嗅觉在视觉、触觉等方面更加直观。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之快,通过多学科之间的相互连通和相互依存进行协同设计,可以实现许多嗅觉的呈现方式,设计师应具有可允许任何新鲜想法的设计态度,尝试将各种各样体验性的技术和方法应用到嗅觉设计的优化上。
思考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不仅是保护、改造,更是为人类建造文化环境。生态都市主义谈及景观设计强调“人”的主观性,应更注重从“感知”的层面进行研究。本文选取较少有涉及的嗅觉感官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嗅觉的特性结合工业遗址改造的设计需求,分析了记忆性、刺激性、情绪性等人体的嗅觉感知对工业遗址改造过程中,场地精神、修复过程以及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助作用,配合目前可实现的各类专业技术,实现嗅觉体验性景观设计。工业遗址的改造情况复杂,未来的设计充满多样性、多变性,新的视角配合新的技术去发现和进步,为从嗅觉视角对工业遗址的景观保护与改造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