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漫画素材,突破习作难点

2020-02-11陆陈红

科学咨询 2020年1期
关键词:记忆性小明漫画

陆陈红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江苏南京 210023)

“童漫作文”是解决儿童作文内驱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儿童漫画表达的都是学生最熟悉、最关心甚至最好奇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意象、夸张的场景等引人注目的特点,深受儿童喜爱;能使儿童的思维活跃,让学生看了不但有话说,而且想说话,形成“意在笔先”的效果。

“童漫作文”也常被称为“傻瓜作文”,原因是有了漫画这个素材,任何学生都会写,任何教师都会教。在实际操作中也确实如此,不需要教师太多的指导,学生就能完整地把一个故事讲完,有时还讲得引人入胜、绘声绘色。这对于刚刚接触习作的小学中段学生来说实属不易。但也是这个原因,教师在对待“童漫作文”时就缺少了一种严谨的态度,教学目标模糊,使“童漫课堂”趋于低效。

“童漫作文”课程的低效源于教学目标的模糊,特别是学生写作知识的缺乏。因此,本文笔者转变角度,从目标出发,总结挑选漫画素材的经验,同时关注学生从“童漫作文”过渡到记忆性作文所使用的教学策略。

一、训练“语言描写”,选择多人物漫画

《新课程标准》中段习作要求中提出,“学生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要会写人物的语言,会写人物的对话。三年级一开始,这就成为了我们班学生习作上的一只拦路虎;对于本人而言,这也成为了我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宋运来教师执教的《劳务费》课例中,宋老师就精准地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人物“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同人物的语言是不同的。学生就要注意说话人物的身份。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宋老师引导学生分步看图。其次,当学生看懂以后,宋老师再鼓励学生分角色演一演“爸爸、妈妈和儿子”。这时,教师要提示“爸爸、妈妈、儿子”的语气与表情。最后,在习作的评价阶段,宋老师着重强调:教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作文是否突出了人物的对话。宋运来教师的这堂课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都对“对话”做出了要求。

漫画是无声的,在很多漫画中甚至没有任何文字。但是,多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又在提示阅读者:人物之间肯定是存在着丰富的对话的。欣赏多人物漫画就好像在看一部幽默片,情节已经确定了,但人物的语言描写却是可以通过读者自己联想和想象生成。这就为学生进行“语言描写”训练提供了的素材。

漫画的直观性给予了学生仔细揣摩人物角色和语言的时间,让学生可以一边观察图片上人物的表情动作,一边联想人物的语言。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演一演的方式,高度还原故事情节。同时让学生注意说话人物的身份。这样,学生在提示语的把握上,就能做到游刃有余。

二、训练“心理描写”,常用独角戏漫画

上文提到,多人物漫画的训练点是“语言描写”。那么,如果漫画中只有一个人物,没有了对话,习作又要怎样生动、精彩起来呢?比如,《幸运与倒霉》,漫画中的男孩看到100元,捡起后沾沾自喜,以至于失足掉进了下水道中。寥寥20多字就可把故事概括完毕,习作的重点在何处?

笔者在教学《幸运与倒霉》时,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是:

“仔细观察每幅图中主人公的表情和动作,猜测出他的心理活动。”第一幅图,学生读图后,我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小明同学今天心情怎么样?”

生:“不开心。”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他嘴角都朝下了。”

师:“那你猜猜他是因为一件什么事情不开心呢?”

第二三四图就更容易指导:“小明捡钱的时候内心是怎么想的?”“捡了钱,小明心里想什么?”“掉进下水道后,他又会想什么?”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让学生脑洞大开。有的学生在读图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主人公的心理描写。

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小明的同桌今天带来了小明一直梦寐以求的变形金刚模型,他一边往家走一边在想:黄色的战甲真是太炫酷了。可是,这个变形金刚虽然只有我拳头大小,却要99块啊!我最近成绩不好,妈妈肯定不会同意给我买的。”

类似的漫画,还有《眼泪救球》《驱蚊》等。这些漫画故事情节简单,没有激烈的人物冲突。但是,无声的内心冲突正是训练学生“心理描写”的重要素材。当然,心理描写并不是“独角戏漫画”的专利,只是角色的单一可以使教学聚焦点更为清晰。同时,这些故事自始至终都只有主人公一个人,这其实与学生的生活非常相似。很多事情在发生时都只有学生独自参与。比如,一个人做手工,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做饭……教师常常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外界事物,却忽略了学生最容易、也最真实的观察对象其实是自己。笔者在指导过一系列“独角戏漫画”后,有意引导学生去书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并让学生把“心理描写”记录下来,从“童漫作文”过渡到记忆性作文的写作。

三、结束语

在学生练习记忆性作文的时候,漫画形式也能给予了学生很大的帮助。从学情出发,学生的记忆性作文常常会出现前后混乱、断片、有头无尾的现象。这源于学生的记忆并不是一个有条理的四格漫画,而是碎片式的一张张“照片”,这些“照片”记载的是这件事给他们强烈感受的那一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一张精彩的生活照,并要求其补充成四格漫画,把故事的缘由、发展、高潮、结局还原出来。这也是在培养学生处理写作素材的能力。

宋运来教师说过:“童漫作文不光是让学生把一篇文章欢快地写出来,还要求有机地渗透习作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见,“童漫作文”不仅是解决儿童作文内驱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习作技巧、提升儿童记忆性写作能力的关键。当学生遇到亟待解决的写作难点时,教师可以考虑采用从“儿童漫画”入手的方式教学。这说不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记忆性小明漫画
小明照相
器官移植中记忆性T细胞的研究进展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黏膜记忆性T 细胞功能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记忆性B细胞体外扩增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①
做不到
MINI漫画
知识漫画
漫画4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