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2020-02-10韩建华

高教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

韩建华

摘  要:选取31所普通本科高校2015-2016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普通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学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教学基本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加完善。部分高校也存在质量主体意识不强,内部质量保障建设的系统性有待提高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未形成共识等问题。加强普通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应注重以文化为内核促进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教师为主体推进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改进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2-0187-03

Abstract: The text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Report" of 31 ordinary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for the 2015-2016 academic year was selected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e teaching center has become more prominent, the basic teaching condition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has been more perfected.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weak quality subject consciousness,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construction, and the lack of consensus on the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concep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we should focus 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with culture as the core,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with teachers as the main body, and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with students as the center.

Keyword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report;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一、概述

高等教育質量保障体系,是为确保并有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建立的集目标、资源、管理和运行于一身的一整套系统,一般分为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构和实施主体是政府或者社会第三方机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构和实施主体则是高校自身[1]。强化高校的主体地位和质量意识,加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整个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全面提高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本研究选取31所普通本科高校2015-2016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①的文本,涵盖综合、理工、师范、语言、财经、农业等不同类型,通过对这些报告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普通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加强普通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对策与建议。

二、普通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成效

近年来,高校加强内涵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断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教学中心地位更加突出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是高校加强内部质量保障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从所考察的高校报告来看,各校都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明确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强调本科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基础,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许多高校提出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主要体现在学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把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作为推动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管理体制创新保障本科教学工作。如浙江工业大学明确提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工作目标,通过“顶层设计确保教学中心地位、岗位聘任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等有力措施,把人才资源、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中、投入到学生中来。

(二)教学基本条件明显改善

在所考察的高校报告中,高校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极大改善了办学整体条件,高校“硬件”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另一方面强化教学经费保障,让办学经费优先用于本科教学,保障人才培养工作有效运行。报告显示,31所本科院校2015年度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本科实验经费支出、生均本科实习经费支出分别达到3476.20元、276.80元、298.14元,生均教学行政用房达到16.11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达到4.90平方米,远高于教育部高校办学基本条件要求。另外,学生生均纸质图书达到102.95册,另外还拥有大量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实现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一站式检索,为学生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学习资源。

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核心要素,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断优化。截止2016年底,31所普通本科高校共有专任教师31279人,从学历层次看,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71.30%;从职称结构看,具有副高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49.15%。同时,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模式,让高校中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资源——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极大保障和提升了本科教学质量。从文体情况分析,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和讲授本科生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这两个数据都普遍较高。如浙江海洋学院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99.19%。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加完善

结合报告文本分析,以“自我评估为核心”的质量建设理念已经逐步转化为高校质量保障的实际行动。一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机构更加完善。所有的学校都有专门的人员来从事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工作,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构是设在教务处或本科生院,有些高校是设有独立建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构,如质量监控办公室、教学质量评估处等。二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各校都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组织体系,由学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督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如浙江传媒学院构建了适合传媒艺术人才培养的“六个一”质量保障工作体系,充分保障卓越传媒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教学质量监测手段更加完善。如宁波大学建立了市、校、院三级教学督导监控体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共同构成了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

三、普通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部分高校在质量主体意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部分高校的质量主体意识有待提高

从高校的报告文本分析,一些高校设立独立的质量监控保障机构,其出发点不是为了保障高校的教育质量本身,而是为了迎接教育教学评估做准备,其主要工作任务是迎接评估,而一旦顺利通过了外部评估工作,独立的机构随即被撤消,内部质量保障的建设同步弱化。在少数学校的报告文本中,可以清晰看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忽视教学和质量这两个关键因素。如某高校的报告文本中,主要强调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把升格大学作为学校发展和追求的目标,一切工作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

(二)部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系统性有待提高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体现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应对整个人才培养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实行常态和有效控制,能持续不断改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如同济大学从2004年起,试运行《本科教学质量保证实施条例》,经过数年的实践,学校把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分解为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18个一级项目、87个质量要求,目前这一实施条例已经成为本科教学质量基本保障的基本行动指南[2]。从高校报告的文本来看,相对于成熟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高校,很多高校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组织架构及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的研究不够,对质量的关注主要还集中于师资、经费、办学空间等基本办学条件上,对持续改进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措施和对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对保障高校人培养质量的实效还有待提高。

(三)“以學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未形成普遍共识

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质量,学生在学习、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收益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是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3]。“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突出学生才真正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从高校的报告文本分析,许多高校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更多关注的是师资队伍、办学经费等基本办学要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未形成普遍共识,对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较少;在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度和政策的设计中,并未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在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上,并不是把学生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的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没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质量。

四、强化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建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长效运行机制,不仅要注重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建设,更要注重质量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以文化为内核促进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是一个制度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4]。质量文化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灵魂,从根本而言,只有全体成员有共同的教育理念、质量意识和价值追求,把努力提高质量作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凝练成为一种质量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建立提高质量的长效运行机制,保障教学质量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第一,要在学校上下形成关注教学、重视质量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作为提升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完善质量保障相关制度、优化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等措施,确保在学校在领导精力、政策导向、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等方面优先保证教学,让关注教学、重视质量成为一种常态,形成一种文化。第二,要让广大教职工增强对学校发展和质量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让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使大家清楚认识到,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长效运行机制,是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持续动力,是全体教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使大家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也是全体教职工共同的利益诉求,增强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职工的内在动力。第三,要从质量保障建设的制度层面向文化层面转变,以制度建设推动质量文化建设。一方面,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程中,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使学校的质量管理的理念、制度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让制度措施促进全体员工教学质量意识、行为方式的形成和质量文化的生成;另一方面,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扩大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广大师生参与到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度建设、运行管理等质量保障活动中来,让质量保障的理念和行为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

(二)以教师为主体推进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强化教师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要改进教师评价制度,明确教学在质量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让教师回归教学,确保教师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发挥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明确教师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要以教学为中心建立教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等效评价机制,以使教师的教学投入、教学成效等教学上的付出可得到与科研成就同样重要的评价,激发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的热情。第二,要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强化教学培训,构建教师终身教学学习体系,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现阶段,对大学教师的入行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科专业背景和学历上,大部分青年教师是由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大学任教,难于保证教师的课堂质量要求要求。实际上,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和动态发展的过程,高校不仅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和教育,也要重视教师在职后的专业训练,构建终身教学学习和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以学生为中心”改进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强化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也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所预言的一样,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已经对21世纪的整个世界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英国政府于2011年6月发布会了《把学生置于体系中心》高等教育白皮书,这是世界上首个直接以“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标题的国家政策文件,从政策层面将学生的地位提升至高等教育体系的中心,明确指出未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将紧紧围绕学生来开展,质量保单的具体措施也围绕学生展开[2]。以学生为中心改进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就是要从教育理念、目标标准和人才培养等各个关键要素上,体现学生、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第一,要更新教育理念,做好顶层设计。要通过学习、教育、宣传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全校上下达成共识,在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度设计中,更多关注学生发展、学习和学习的效果,对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教师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政策导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二,要让学生更多参与到内部质量保障的建设中来。在内部质量保障的建设的各个环节、质量运行管理的各个阶段,都要让学生充分知情和参与。如目标和标准系统的建构,是整个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起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目标体系要學生发展、学习和学习的效果为目标来建构。同时,应让学生与教师、管理人员、毕业生等及利益相关人员共同完成建构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和需求。第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方式和手段,推进教学工作从“教师、讲授”为主体向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转变,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注释:

①本研究选取31所普通本科高校为: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警察学院、衢州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嘉兴学院、丽水学院、台州学院、浙江树人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振天.系统·刚性·常态: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三个关键词[J].高等教育研究,2016(9):12-16.

[2]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14年度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M].

[3]陈玉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9.

[4]齐艳杰.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现状与改进策略——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个案调研[J].中国高等教育,2016(3):22-30.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的简单介绍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法津实验教学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