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
2020-02-10耿艳王锦
耿艳 王锦
摘 要:为了探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程度,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研究使用问卷与访谈的方法,从大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和理想的教育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认知、情感、行为和理想的教育方式等维度存在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差异。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大学生所存在的差异并根据其差异性,采取相应的宣传和教育手段。
关键词:心理学路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2-0006-05
Abstract: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mastery and recognition degree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ir cognition, emotion, behavior and ideal edu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gender, grade and major differenc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dimensions of cognition, emotion, behavior and ideal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fully recognize and respect the differenc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means of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ces.
Keywords: psychology path;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前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社会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1]。依据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发挥大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心理学路径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认知过程是引起人情感和确定自己目标的基础,深厚的情感又会起到动力的作用,激励着人的意志行动和认知活动。而人的行为意志坚强与否反过来对人的认识和情感以及目标的实现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对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洞悉和认同程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是对某个价值观认同这一复杂与变化过程中的重要方面。认知认同是指通过认知的方法获得价值认识的过程;情感认同是指在对一事物有了深刻全面的了解基础上在情感上对其产生的满意、喜爱以及肯定的态度;行为认同是指个体将某种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过程。由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中,需要了解大学生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知、情、行三个维度的现状和规律的认识与把握程度,同时强调认知教育的重要性和规律性,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促进知、情、行等心理要素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相互协调、和谐一致,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学生为例。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210名被试学生,回收有效问卷201份。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测验大学生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在认知维度、情感维度、行为维度和理想的教育方式等四个方面的现状与规律。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學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认知维度的调查分析
根据图1可知,在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很了解的有39人,占19.4%;基本了解的有97人,占48.3%;只了解一点的有58人,占28.8%;不了解的有7人,占3.5%。同时,为了检验大学生在性别、年级、专业和学院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程度差异,分别进行了独立性2检验。结果显示: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方面,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196.474,p<0.05),即女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了解程度好于男生;年级上也存在显著差异(2=2063.835,p<0.05),大一学生了解的最好,其次是大三和大二,大四了解的最少;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2=409.624,p<0.05),文科好于理科和艺术类。
图2 大学生认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必要性程度
根据图2可知,在受调查的201位大学生中,认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非常有必要的有55人,占27.4%;有必要的有129人,占64.2%;必要性不大的有14人,占6.9%;没有必要的有3人,占1.5%。
为了检验大学生在性别、年级、专业和学院对于认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程度的差异,分别进行了独立性2检验。结果显示:性别上,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538.822,p<0.05),女生认为学习和践行的必要性大于男生;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1927.387,p<0.05),大三认为学习和践行的必要性程度最高,其次是大一和大二,大四的最低;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2=623.960,p<0.05),文科学生学习和践行的必要性程度最高。
据表1可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重要性排序为:富强、民主、平等、文明、公正、自由、和谐、爱国、法治、友善、敬业、诚信。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情感维度上的调查分析
根据图3可知,在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而且感兴趣的有94人,占46.8%;认为重要但不感兴趣的有105人,占52.2%;认为不重要,但感兴趣的有1人,占0.5%;认为不重要且不感兴趣的有1人,占0.5%。
为了检验大学生在性别、年级、专业和学院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法的情况的差异,分别进行了独立性2检验。结果显示: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方面,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363.934,p<0.05),女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更感兴趣;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2167.147,p<0.05),大二学生感兴趣程度最高,其次是大四和大三,大一最低;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2=1450.173,p<0.05),理科高于文科和艺术类。
(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为维度的调查分析
根据图4可知,在受调查的201位大学生中,严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96人,占47.8%;部分践行的有89人,占44.3%;基本不践行的有143人,占6.5%;完全不践行的有3人,占1.4%。
为了检验大学生在性别、年级、专业和学院对于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的差异,分别进行了独立性2检验。结果显示:性别上,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661.721,p<0.05),女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好于男生;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2081.015,p<0.05),大一好于大三和大四,大二践行的最少;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2=2593.746,p<0.05),文科好于理科和艺术类。
据表2可知,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践行较好的方面在年级(2=58.309,p<0.05)、专业(2=49.058,p<0.05)和学院(2=53.737,p<0.05)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性别(2=17.467,p>0.05)变量上不存在差异。结果如下:
通过分析可知,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和敬业方面,大一践行较好;在诚信和友善方面,大二践行较好;在专业上,文科学生践行情况优于理科和艺术类学生。
据表3可知,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难在年级(2=36.056,p<0.05)、专业(2=31.507,p<0.05)和学院(2=32.484,p<0.05)变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性别上(2=4.349,p>0.05)无差异。结果如下:
在年级上,大一和大三学生的困惑是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大二学生的困惑是对其不认同;大四的学生的困惑是不理解其内涵。
在专业方面,文科和艺术类学生的困惑是因为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理科学生的困惑是不理解其内涵。
(四)大学生理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调查分析
据表4可知,大学生看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在性别(2=22.606,p<0.05)、年级(2=26.075,p<0.05)、专业(2=17.673,p<0.05)和学院(2=17.118,p<0.05)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如下:
在性别上,男生看重教育内容的深刻性;女生看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年级上,大一学生看重教育能触动内心;大二学生看重教育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大三学生看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四学生看重教育内容的深刻性。
在专业上,文科学生和艺术类学生看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科学生看重教育内容的深刻性。
据表5可知,大学生接受的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与性别(2=9.562,p<0.05)、年级(2=23.128,p<0.05)、专业(2=22.569,p<0.05)、学院(2=23.367,p<0.05)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如下:
在性别上,男生倾向于自己学习;女生倾向于多种形式相结合。
在年级上,大一和大四学生倾向于教师讲解;大二学生倾向于专题讲座;大三学生倾向于多种形式相结合。
在专业上,文科学生倾向于多种形式相结合;理科学生倾向于自己学习;艺术类学生倾向于教师讲解。
据表6可知,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在年级(2=49.907,p<0.05)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分析可知,在学习的前三个途径中,大一学生倾向于看书学习、电视媒体宣传和专题讲座;大二学生倾向于专题讲座、看书学习和电视媒体宣传;大三学生倾向于电视媒体宣传、路上宣传标语和课堂学习;大四学生倾向于课堂学习、实践活动和路上标语宣传。
三、结果及分析
1. 在認知维度上,女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较好,认可程度高于男生;大一学生的认知状况较好,大三学生认可程度最好;文科学院的认知状况较好、认可程度亦最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中,大学生最看重的是富强、民主、平等。
女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可与掌握程度好于男生,这主要是因为男性女性在认知过程存在差异所致。胡志海等研究表明,由于社会对男女两性提出了不同的性别角色规范,因而接受的社会影响会形成与其性别相适应的心理特点[2]。一般认为,女性的心理特点更倾向于温柔、细心、情感丰富等,而男性则倾向于刚强、粗犷、务实等。因此,社会规范较早的对女性提出的这些要求利于其在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另外,在年级上存在差异是因为年级的不同,其自我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对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同时,不同年级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氛围不同,因此对新知识的学习程度和反馈程度也不一致;文科专业的学生的认可程度和践行情况较好,可能是因为其专业性质导致,文科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许多课程都与党和国家或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关,其接触与学习的机会相对更多,所以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远远比那些仅通过公共课学习的其他专业学生高。看重“富强、民主、平等”是因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与个体是紧密相连的,而且,享有平等和民主是每个人所期望的权利。
所以,教育过程应避免传统的性别差异观念和单一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表达自我诉求,积极促成师生以及不同性别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交流,让他们在自我参与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而逐步提高掌握程度。而且,针对不同的年级和专业,要依据其认知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与模式,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可以通过学术研究、讨论会和知识竞赛等方式让他们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
2. 在情感维度上,女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感兴趣;大二学生感兴趣程度最高;理科学生的兴趣高于文科和艺术类学生。
女生更感兴趣还是因为男女性格本身和思维的差异性,可能正是由于传统观念中的女生听话、情感细腻与丰富的特征,所以她们更能接受处于主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由于思维逻辑的差异,女生对文字相对敏感。大二学生的兴趣更高则是由于学校对不同年级设置的课程内容不同以及阶段任务不同,大一初入学校,主要任务是熟悉环境和自我思考,大三之后则需要在思虑之后考虑工作或继续学习等问题,因而大二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科学生更感兴趣可能是由于开设相应的课程较少、接触这些知识也相对较少,所以能够激起其情感的波动与学习的动机,以致于有较高的兴趣水平。
因此,要根据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学生的日常发展需要,特别是根据其发展的情感需求进行驱动教学[3]。要根据男生的心理特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情感相联系,例如,将“爱国”与“爱国感”结合,引起其情感共鸣,慢慢提升兴趣;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据其不同的学习氛围和任务,制定相应的教育与学习目标;鉴于文科与艺术类的专业特点,可以适当减少其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确保“质量”,而非“数量”,可以结合史实深入讲解,提高其情感接受度,进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兴趣程度。而对于兴趣较高的理科学生,可以增加相应的课程或者实践活动,尽量使不同的专业都有兴趣和动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在行为维度上,女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好于男生;大一学生践行情况较好;文科学生的践行情况好于理科和艺术类学生。大一和大三学生的困难主要是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大二学生的困难主要是对其不认同;大四学生的困难主要是不理解其内涵。文科和艺术类学生践行的主要困难是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理科学生践行的主要困难是不理解其内涵。
女生的践行情况好于男生,仍然是其心理特征导致;大一践行情况好,也是由于其年龄和年级特点,初入大学校园,仍保持认真的态度,且大一课程较少,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文科文字理解能力深厚,接触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必然理解透彻,践行较好。但所有年级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和践行情况都不尽人意,不仅是学校宣传与教育不足导致,还与学生自身有关(意志不坚定、抵制诱惑能力差等)。另外,由于专业特点,理科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少,未受到足够的熏陶,因而不理解内涵。
所以,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運用学生的从众心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并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结合年级和专业特点讲解,最大可能的提高他们对内涵的理解程度;此外,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热情,促使不同的学生参与其中;同时,不论是教师还是辅导员应了解学生的动态,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掌握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随时为学生提供指导,指点迷津,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4.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男生看重教育内容的深刻性,女生看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一、大二学生更看重的是教育的情感认同,大三学生更看重的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四看重的是教育内容的深刻性。文科和艺术类学生看重的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科学生看重的是教育内容的深刻性。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男生更注重自己学习,女生则希望多种形式相结合。大一学生倾向于教师讲解,大二和大四学生倾向于专题讲座,大三学生倾向于多种形式相结合。文科学生倾向于多种形式相结合,理科学生倾向于自己学习,艺术类学生倾向于教师讲解。
关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差异性可归因于学生的性别、年级和专业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维度上的不同以及需求不同共同作用。
因此,教师需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想法与倾向,尊重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学习,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精神实质,提升其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感,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行为认同。进而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程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认知、情感、行为和理想的教育方式等维度存在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差异。针对该现状,我们对于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应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改变管理的方式和教师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合作用,来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之,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与掌握程度,是时代和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余林,王丽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5):086-093.
[2]胡志海,梁宁建.大学生元认知特点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4):435-438.
[3]刘维婷.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J].长沙大学学报,2017,31(4):139-140.
[4]刘俊丽,牛德.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