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0-02-10倪福银罗印升薛波俞洋
倪福银 罗印升 薛波 俞洋
摘 要: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对生产实习课程分解教学目标,细化实习内容安排,制定了生产实习的标准流程与要求,设置了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形成持续改进机制。然后以江苏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为例,进一步阐述了生产实习教学实施过程,给出了课程评价和持续改进措施。通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模式教学实践,大大规范和提升了该课程建设,对于其它工科专业生产实习也具有一定的辐射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类专业;生产实习;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000X(2020)02-0064-0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he production internship curriculum is divided into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internship content is detailed, the standard procedures and requirements for production internships are formulated,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are met to evaluate methods, and a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chanism is formed. Then the evaluation methods for achieving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are established, and a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chanism is formed. After that,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is illustrated, and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rovided.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mode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is greatly standardized and improved, and it also has certain radiant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other engineering specialty production practice.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duction practice; practice pattern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为了积极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1],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实现职业资格互认,自2006年成立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016年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这对于推动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具有重要作用[2-4]。工程教育认证的三原则分别为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5]。这对于高校强化和规范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进一步吸引优秀学生报考专业,提高专业的企业认可度,同时毕业生质量被国际认可,获得外资企业的就业竞争力。
生产实习是电类专业教学计划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课程[6-8]。江苏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很好的成绩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论文以江苏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课程为例,进行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构建与实施,具体而言,根据生产实习的通用标准与专业补充标准,结合专业毕业要求分解生产实习的课程教学目标,阐述实习内容与考核方法,设置了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形成持续改进机制[9]。最后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届生产实习为例,进一步阐述了生产实习教学实施过程,给出了课程评价和持续改进措施。
一、生产实习教学目标分解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通过足够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实践基地保证生产实习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完善的内、外部质量控制机制进行持续改进,最终保证学生生产实习的培养质量满足毕业要求。对照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进行分解[10],其课程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1:了解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相关行业和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生产工艺过程、产业政策,熟悉产品开发中涉及到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
课程目标2:通过实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电子信息系统和产品,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信息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和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具有应承担的责任意识。
课程目标3:理解企业工程师的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通过积极参加相关现场技术岗位工作并进行实际操作,培养解决专业相关科研、生产、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程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11]。
课程目标4:理解工程实践过程中在解决综合性问题、复杂问题时与其它团队人员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和企业工程师、员工在执行具体工作时的合作精神和能力、按照要求承担和完成任务的责任意识。
二、实习内容安排与要求
本课程实习内容与标准流程如图1所示,先在学校举行生产实习动员大会,然后到实习企业后进行实习前教育,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然后是企业参观,进一步了解企业概况,熟悉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专业规范、国家(行业、企业)标准,以及实习单位相关行业和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接下来进行定岗实习,要求学生参加相关现场技术岗位工作并进行实际操作,熟悉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工艺流程;理解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体会团队中胜任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按照需求承担相应任务。在定岗实习中安排包括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企业产品研发设计、企业产品工艺与制程等在内的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最后,在企业完成实习后,回校查阅相关文献,完成撰写生产实习报告。
三、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
学生实习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表1,其中,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工作表现、晚间交流、学习日志四个方面,考核依据包括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三个教学目标,进行每日考核,共計两周,然后企业考核负责人给出企业实习成绩,校内指导老师根据实习报告进行评阅与质询给出报告成绩。
最后按照大纲要求,根据学生实习单位所给成绩和实习报告,依据4:6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分,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五级分制记分,给出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
四、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认证专业必须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和信息获取途径,有明确可行的改进机制,并能跟踪改进之后的效果并收集信息用于下一步的继续改进。课程目标评价及达成度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基于课程目标分析与达成评价的课程进入闭环持续改进机制,从而确保评价结果被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持续改进。本课程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定量评价
对于生产实习课程,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如表2所示,通过该表的统计,可以清晰的看到各考核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课程目标达成度和毕业要求达成度。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具体评价方法如下:
(二)定性评价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的自我评价情况,设计“课程学习学生自评满意度调查问卷”,围绕着课程目标,设计了4个调查分析点,具体评价方法:
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2)
基本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 (3)
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可以清晰的指导课程达成度情况,各教学目标情况,从而能够快速找到本轮课程教学存在问题,进而通过探索改进措施为下一轮教学提供措施实现持续改进。
五、生产实习教学实践
(一)安排与考核
在2017至2018年度第1学期中,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有14名电子1、2两个班级学生,有62人参加实习与考核,分别安排于企业的试产车间,SMT车间以及3个组装车间,相关实习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a)图为企业为学生进行的专题讲座,(b)图为企业带领学生参观车间,(c)图为学生定岗实习。
实习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习单位所给成绩和实习报告,依据四个指标:行业标准、政策、法规的阐述,工程实践和解决方案影响评价,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和责任履行, 团队协作和团队角色承担表现按照4:6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分,课程总评成绩分布如图3所示。
(二)课程评价
1. 定量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如表2所示的生产实习课程达成度评价表进行评价,按公式(1)计算,课程目标1为0.8,课程目标2为0.75,课程目标3为0.73,课程目标4为0.87,达到预期目标,但课程目标3达成结果相对较低。这反映出学生对于理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工程师的责任,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履行电子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还有待提高。
2. 定性评价结果分析
本课程设计了“课程学习学生自评满意度调查问卷”,发出问卷62份,收回62份,按公式(2)和(3)计算,具体的统计结果见表3所示。
通过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自评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学生自评结果比较好,基本满意度都在84%以上,其中第3条相对较低,通过学生自评,反映出在此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3. 本轮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从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分析可知: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接近,学生定量分析结果偏高,但还是反映出目标3相对其它目标最低。课程目标达到预期目标,对于目标3即理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工程师的责任,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履行电子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从定量与定性分析来看,相对其它课程目标都存在改善的空间。
(三)持续改进措施
针对个人和团队,在下一轮的课程教学中,除了继续保持已有的教学措施,更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问题,具体的改进措施如下:
1. 在生产实习动员会和实习前教育两个教学环节中,都需重点讲解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让学生从一开始对于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就有较深刻的认识。
2. 安排专题讲座,邀请企业负责人或生产线负责人积极宣讲企业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内容,让学生理解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要求学生通过与企业工程师的交流,能体会到电子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3. 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生产实习内容,将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内容的阐述与见解写入实习报告中。
六、结束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高校工程教育的重要抓手,对于规范和提升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对于生产实习课程进行教学目标分解,进一步细化实习内容安排,形成生产实习的标准流程与要求,指定了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形成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生产实习模式,最后以江苏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为例,进一步阐述了生产实习教学实施过程,给出了课程评价和持续改进措施。通过新的模式教学实施,大大规范和提升了该课程建设,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以及长期职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本课程的模式建设与实施也为其它各个工科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示范,具有一定的辐射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以一,李晔,陈明.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动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4(6):1-5,19.
[2]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3]李志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之一: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10-16.
[4]陈以一.对工程教育改革中关键问题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9):14-16,29.
[5]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5(Z3):33-35.
[6]戴青云,邓文新,刘庆,等.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实训体系构建与实践——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双链实训体系”的探索[J].高教探索,2016(1):64-68.
[7]孙学雁,李延斌.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9(37):43-44.
[8]伍君勇,朱平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以常州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5(10):150-152.
[9]刘清泉,尹喜云,肖秋国,等.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设计、组织、实施与毕业要求的达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10):73-78.
[10]宋寅卯,曹卫锋,郑安平.应用型电类专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155-156,160.
[11]樓建明,鲍淑娣,傅越千.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34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