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书要年轻,发展是硬道理

2020-02-10王封臣

曲艺 2020年1期
关键词:评书新书听众

王封臣

多年来,曲艺界在“曲艺就青年”的问题上观点虽多,但核心比较统一,就是如何处理好就青年过程中艺术的变与不变问题。有观点认为,在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通俗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大行其道,现在已经在丰富的传播手段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成长为重要的文化形态。以流行音乐、肥皂剧、快餐式电影、真人秀、微视频等为主要展现形式的大众文化,因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便捷、时髦等特点,特别受到青年注目。而相对的,评书因表现形式的相对单一化和新作品的相对缺乏而有下落的趋势。为此,评书从业者应该顺应听众、特别是青年听众要从新作品中听到新鲜感的要求,主动创新,在扩大“作品池”和提升艺术的媒体利用率两方面下功夫,以求更贴近当代青年的文化需求,进而让评书艺术重新焕发生命力。

而另一方认为,传统才是“正宗”,传统书才算评书。正是有后人演说了许多未经过精雕细琢的新书,才撕裂了评书原本严谨的艺术结构,导致了传统的丧失。更有极端者甚至认为,创新和改革会毁了这一门艺术。要吸引受众,还是要精雕细琢,深耕传统,用艺术的气质吸引青年受众。

笔者经常会上网浏览与评书艺术相关的信息,贴吧、论坛或者其他社交平台上,凡有对“传承与创新”的讨论,各方观点大抵脱不出以上两个方面。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我们所钟爱的艺术没有成为琥珀中的虫子,关心它活态发展的仍大有人在。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都是在为评书的生存和发展思考道路。但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把“传承”与“创新”看成了互相孤立的命题,而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统一。

艺术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体,变的是表现内容、舞台布景等,不变的则是表现架构、运用技巧等,后者是一种艺术独有的气质和灵魂。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位带着髯口、全套打扮的武生用咏叹调高唱“失空斩”后,我们还会认为这是京剧。而反过来,如果一位京剧演员西装革履,能在管弦乐队伴奏下把《今夜无人入睡》唱得京腔京韵味道浓,那这就还是京剧。就此而论,一门艺术存续是由其气质和灵魂决定的,灵魂变了,相应的艺术也就没了。只要灵魂不改变,其表现形式和内容取材大可不必拘泥。所以,藝术的发展就是以不变的内核填充变化的形式、用变化的形式诠释不变的内核的动态平衡过程。历史上每一门艺术的发展都正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维护一门艺术的灵魂便是对这门艺术最好的传承,而在此基础上丰富其形式和内容便是对此艺术的创新。

离开传承的创新,就是在改变评书的灵魂。这种创新肯定是失败的,因为那样“创新”出来的多半不能再称为“评书”。如果有人大言炎炎,仍然坚持此类“创新”的话,那我们大可以回一句赵丽蓉老师的经典台词。

“就你们这种人,把我们这些好玩意儿都给糟蹋了。”

但如果是坚持传承的创新出现了一定的“水土不服”,那我们就不能将之一棍子打死,因噎废食不是一种包容的发展态度。

评书演员王玥波的新书《火影忍者》得到过不少的关注:好奇的、审度的、赞美的、批判的,甚至可能还有敌视的。平心而论,这部书在艺术上确实不太成熟,最大的缺憾是贸然把二次元的动漫改编成评书,对世界观的转化和受众的接受度估计不足,没有找到合适的“以手指月”路径。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就否定他的努力和敢于吃螃蟹的精神。

评书与现代大众文学文艺有着历史性的联系。2013年获得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的网络作家阿菩就认为:“网络文学驳接上了中国旧小说的传统,沿着变文、评书、明清小说、民国鸳鸯蝴蝶派和近世以金庸、琼瑶为代表的港台通俗文学的轨迹一路走来,并嫁接了日本的动漫、英美奇幻电影、欧日侦探小说等多种元素。就渊源之深远复杂而论,其实并不在严肃文学之下。”再结合当前文艺的IP链条化发展趋势而言,我们并不能否定动漫评书化的可行性,更不能以要保持评书的“原汁原味”为理由来全盘否定创新的思想和动作。

“原汁原味”应该是我们追求的艺术状态,但决不能成为艺术本身——前者是“进化”,是艺术在继承中发展的昂扬姿态;后者要“返祖”,是要放弃曲艺“一遍拆洗一边新”的本质。经典长篇评书《杨家将》如今的形态,肯定和它诞生时的状态不一样,但原始状态的《杨家将》适不适合我们现在的听众呢?这恐怕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所以我们要对创新多些耐心和宽容,只要没有动评书的灵魂而只是改变形式、丰富内容来适应听众,那这种创新就符合邓小平同志的那个著名论断。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新说书,说新书,这是评书内容创新的两个支点。新说书就是“旧书新说”,在继承传统评书内容的框架同时丰富其中的内容,创新其中的评论和表演形式,赋予传统书新思想、新境界,做到以古喻今、以今论古。说新书,就是“创作新书”,运用评书表演艺术创作编排出过去没有的书或不同的书,给听众奉献全新的故事和知识。无论是新说书,还是说新书,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新”字,这就需要评书工作者一方面注意观察把握当今社会的思潮和文化动态,与时俱进;一方面也要注意把新思想、新文化转化成艺术能量注入作品中。这时,就需要传统的艺术灵魂来规正大方向了。

评书有艺谚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六律难正五音”。缺少艺术灵魂的创新必然会成为一种四不像。目前这种情况在新生代评书从业者身上可能比较突出。相较于前辈们,新生代可能对时代的把握更准确、更敏感,更富有艺术创新的激情和能力,这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但与此同时也会沾染急功近利的毛病,不能沉下心来细细打磨作品。有的甚至就是简单粗暴的“挂靠”社会热点和文化思潮,没有本着评书艺术规律进行艺术的转化和再加工。这样的作品缺少厚度和味道,只能当成文化快餐。所以我们在锐意创新的同时,仍然要常常反躬自省:我们是不是真的把评书艺术的灵魂传承下来了?

发展是硬道理,创新发展也是硬道理,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发展更是硬道理。离开传承去讲创新,是忘根忘本;不讲创新只讲继承,是固步自封。只有在评书艺术灵魂指引下进行形式、内容等的创新,才能是真正的评书艺术创新,才是值得期待的。

评书从业者经常说一句定场诗,“人间正道是沧桑”。其实就是表明大道要在沧海变桑田、桑田复变沧海的螺旋上升中不断完善的。这也是告诉我们评书从业者:

评书要想永葆年轻,发展是硬道理。

传承与创新,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猜你喜欢

评书新书听众
中国曲协评书艺术委员会在渝举办系列活动
《意林》新书,pick一下
听众
To Be Continued
新书
网络评书,能否让评书重新繁荣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表达心情
休闲一刻
新书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