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思政教育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审思*
——以佳木斯大学管理学课程为例

2020-02-10李维刚纪莉莉张丽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管理学思政课程

于 辉,李维刚,纪莉莉,张丽萍,文 斌

(佳木斯大学 a.经济与管理学院;b.人文学院;c.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当今时代,价值观多元化、信息传播迅捷化、新媒体融合化等特征对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影响直接而深远。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党和国家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部门协同的全面全过程全方位“大思政”教育体系,各高校也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由此中国特色教育的新局面全面展开。佳木斯大学管理学课程团队根据国务院、教育部、学校等政策文件精神积极作为,努力探索实践自然融入与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路径。

一、润物有格——依据与困惑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佳木斯大学管理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掘理论依据,遵循政策指引,明确改革目标。

(一)改革依据

1.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等方面有机统一,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可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价值追求。

(2)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是肇始于二十世纪初的重要教育理论,是现代教学论的一种形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维持学生较高的学习热情,从而达成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实现有效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诉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求学的欲望应彻底在学生身上被激发出来”,这既表明了有效教学的重要性,也隐含了其内在难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既可以充实专业知识内容,又可以实现积极的价值引导。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使学生从原有经验中生长(建构)新经验的一种手段[2]。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不能生硬地从外围将知识强加给学生,而应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场域下,知识的权威性和稳固性被消解,社会选择及个人建构被重视,课程改革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设计基本教学框架,将学生视为积极的建构主体,课程视为动态的开放体系,教师视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利用情境、协作、互动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2.政策依据

国家与学校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等为课程改革既提供了的制度保障,又提供了方向指引。

(1)国家层面。《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教党〔2016〕58号)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做出重大安排部署,通知要求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工作重点;认真执行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基本要求。[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详细规划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的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是质量提升工程的顶层设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施工蓝图。[5]

(2)学校层面。《佳木斯大学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佳大发〔2019〕40号)以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创新相结合、奖励激励与监督惩戒相结合为基本原则,在目标要求、具体措施、进度安排、组织管理、考核与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部署。《佳木斯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佳大教字〔2019〕14号)在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内容、课程验收等方面予以具体规定。

(二)改革困惑

理论和政策依据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必要的遵循和指引,但如何做到合理渗透与有机融合,以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塑造价值的有机统一,困惑凸显。管理学课程团队经过广泛调研和多次探讨,将立德树人作为总体目标,分解课程改革目标,制定方案并付诸实施,凸显“融入”与“有形”。

1.如何挖掘、拓展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

建设教学团队,明确分工,各司其责,搜集资料,定期研讨;分析学情教情,专业课程教师从专业知识讲授、专业负责人从专业人才培养、辅导员从思想政治引导等方面合力并举;整合教学内容,修订新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

2.如何科学设计课程思政内容与教学形式

学习研讨相关文件,依据文件指引在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项,并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中,体现到教学评价方案中。

3.如何做到合理渗透与有机融合

探索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适时采用PBL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开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讨论,将核心价值引领、治学态度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

4.如何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塑造价值的有机统一

教案中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的目标和要求体现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中,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任务、授课教案、讲义等教学文档中。秉承“OBE”教育教学理念,采取形成性考核,将体现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课堂反应、作业质量、社会实践活动等项目纳入考核体系。

二、格物致思——探索与释惑

佳木斯大学管理学课程团队把立德树人作为总目标,解决上述困惑作为分目标,修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学大纲,拟定授课计划书、授课方案、思政元素融入方案、形成性评价方案并付诸实施。

(一)以章为模块、以节为单元挖掘拓展思政元素

管理学是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秉承OBE教育理念,以管理职能为主线,以管理的基本职能、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为核心内容,由管理与组织导论、管理思想沿革、决策、计划、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变革与文化、领导相关的理论、管理沟通、激励理论、控制和管理创新等12个部分组成,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进行系统教学。学好本门课程,需要师生共同砺学善思、尚德进取,努力培养服务意识和创新思维。管理学课程团队围绕课程的授课内容和培养目标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形成资料包,确定了以章为模块、以节为单元融入思政元素的实施方案,再结合具体知识点进行拓展。在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部分,整章融入“爱国”的思政主题,每节的思政元素分别为《厉害了我的国》中的中国高铁“复兴号”视频片段(3分32秒)和歌曲《国家》,结合的课程知识点是分别是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角色,同时在介绍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道德责任等方面时简要拓展。

1.中国高铁“复兴号”视频片段案例

在介绍管理的重要性时通过中国高铁“复兴号”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复兴号”对于中国高铁的意义,对于中国的意义?由此明晰:对于中国高铁,“复兴号”证明中国标准动车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铁路成套技术装备特别是高速动车组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成为高铁进军海外的领头羊,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从“追赶者”华丽转身为“领跑者”的崭新时代标志;对于中国,“复兴号”是中国标准,是中国创造的品牌强国标杆。在学习“管理的控制和创新职能”时再提到“复兴号”案例,学生一点即通,踊跃表达。

2.歌曲《国家》案例

2019年9月27日,时值国庆节前夕,在校园飘满爱国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氛围下,管理学课程团队在学习“管理角色”知识点时带领学生欣赏另一种风格的爱国歌曲《国家》,通过反馈,学生一致赞同“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与家连在一起”,学习热情高涨;后继学习“管理者的道德责任”知识点时明确表达出坚定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自信心、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二)以教学效果为导向设计内容与教学形式

在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环节时,以教学效果为导向融入思政元素,积极探索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TBL和PBL等方法,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激发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

1.电影《战狼2》结尾片段案例

在讲解激励理论时以PBL教学法为主融入电影《战狼2》片段的思政元素。在影片结尾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为载体表明我国政府对海外公民处于危难时的立场,授课时展示这个情节并与学生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全班情感共鸣,爱国之情迅速燃起,纷纷表示课下将电影重温一遍,如果祖国需要自己也会挺身而出,作为任课教师明显体会到思想铸魂育人的效果。在学校倡导的义务献血和一二·九系列活动中学生踊跃参加,全班57人中有6名同学义务献血、45人次参与红色话剧《江姐》《染血的笔杆》、舞台剧《长征》、舞蹈《清平乐》、朗诵《热血青春》等节目。管理学课程团队以此为内容分别参加了佳木斯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和“课程思政”微课教学比赛,分别获得二等奖。

2.“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章节教学案例

良好的教学效果源于师生共同的努力,精心做好每次课的教学设计,将知识点讲准确、通透;与此同时关心学生的德育品格,引导学生诚信公正、“亲其师信其道”。在学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章节时采取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提前在“云班课”平台布置好讨论的问题和评价标准,由学生负责评分,分数计入形成性考核项目。评分分别从“小组排序”和“优秀发言者”两个维度进行,学生认真参与,讨论热烈而深入全面。另外,还布置了针对“每节课的反思总结”“以章为模块的测试题”等课下作业,全员参与,学生积极又有热情。

(三)以内容需要为前提确定思政元素融入时机

为了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自然衔接、巧妙融合,管理学课程团队注重专业细节,将许多社会热点、国际国内形势、现实问题等资料进行收集、揉碎、梳理、整合,反复研讨,以内容需要为前提确定融入时机。

1.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万科”名字的由来案例

基于授课对象是物业管理专业新生,对物业行业发展既不熟悉又有了解需求,在授课过程中有计划地渗透物业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行业知名企业。万科物业作为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领跑者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下属控股子公司,通过布置学生课下查阅整理资料使其对万科集团有所了解,在学习决策的重要性、决策的程序和决策的类型时融入“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万科”的思政元素。课前通过简介万科的行业地位、发展及时代背景引出“改革开放”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决策的重要性;课中通过“万科”名字的由来案例详细阐释决策的过程,同时延展到决策的类型的“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知识点,水到渠成地实现了传授知识、渗透制度自信的目标。

2.华为的海思、鸿蒙布局案例

战略管理是管理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讲解这一章时融入“华为的海思、鸿蒙布局”案例,根据内容需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有融入,将华为公司的战略管理案例“天边”与“身边”并举,趣味性与时效性并重,培养学生的战略意识、敬业爱国情怀和使命感。

首先,课前通过询问学生对华为产品和企业地位的认知引出华为的海思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华为的布局早就开始,以达成说明战略管理的重要性的知识目标。其次,在课中介绍战略管理过程时,利用PPT具体介绍海思芯片的布局源于生存极限假设,于1991年创建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经由2004年独立成立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始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生存打造“备胎”,在2019年5月17日面临超级大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断供时海思系列产品全部转“正”,成功化解生存危机;而在操作系统方面,华为在2012年就开始规划研发能够替代谷歌Android系统的产品,2019年5月成功申请“华为鸿蒙”商标,8月9日正式发布鸿蒙系统。由此案例解析战略管理是由分析、选择、实施与评价等环节构成的知识点。最后,在本次课程结束时因势利导布置学生课下查找整理华为与任正非的相关资料,为下次课学习“公司层战略”的知识点做好准备。

(四)有机统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

授课过程中以知识传授的主导努力实现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在学习内容型激励理论时,针对“需求层次理论”知识点融入《战狼2》中冷锋高举套在手臂的国旗穿过交战区的思政元素,采用PBL教学法启发学生指出PPT上的截屏图片体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哪些不同层次的需求,由此解决理论与具体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理论应用”问题,后继延伸探究《战狼2》其它情节的激励效应和其它激励理论在其中的映射。学生在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内容准确深入理解的同时,对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政府对待海外遇难同胞的坚定救助立场认知颇深,表示为祖国自豪、更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三、思前虑后——经验与完善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学院多次组织会议和专家讲座,管理学课程团队成员认真聆听、研讨;在课程结束后及时汇总分析学生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与不足,找出改进方向和策略。

(一)理论水平有限需提升

课程思政所能运用的资料很多,涵盖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情、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都可以发掘融入,团队成员多数觉得这些知识在个人头脑中呈碎片化样态,与专业知识平行存储,想要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还需要提升理论水平。

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工作生活实践常学习、多积累、勤思考,将碎片化的资料连成整体,建构完整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争取备课时做好准备,授课时得心应手。

(二)教学技能欠缺需增强

教学技能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衡量教师专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尺,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无论哪个方面的技能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都需要结合学情、专业知识更新和时代变化而不断增强。

为了实现课程思政的自然融入更需要增强教师技能。在了解学情、制订授课计划、撰写教案、使用教学媒体等方面增强教学设计技能;在教学组织、新课导入、讲授、设疑提问、语言艺术和课程总结等方面增强课堂教学技能;在布置批改作业和课后答疑等方面增强辅导答疑技能;在命题考试、试卷评阅及试卷分析等方面增强评价技能;在检索信息、研究项目、关注学科前沿等方面增强研究技能。[6]

(三)知识储备不足需学习

当今时代,知识瞬息迭代,每个教育者首先要做先行者,良好的知识储备是卓有成效开展教学的必要前提。MO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在线课堂、微课等教学形式促使教师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课程团队从自我超越开始,改变以往只教专业知识的心智模式,建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共同愿景,通过团队学习激发并分享群体智慧,系统思考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而不断学习。

要而言之,佳木斯大学管理学课程团队以“用专业课程之体,载思政教育之魂”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发挥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优势和特色,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有形检验教学效果,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则,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育人效果,以及特色经验对同类院校的借鉴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猜你喜欢

管理学思政课程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管理学的新挑战:硅谷的“扁平化”学得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