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下高校英语教学应用与改革探讨*
2020-06-28李秀娟
陈 睿,李秀娟
(太原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为寻求发展机遇,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交流往来日趋频繁,英语作为全球通用性语言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由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1],对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先进的英语教学理论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职责,也是对时代发展的响应。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这在国际教育领域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引。探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与多元智能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并使其具体化的应用策略,从而实现学生智能的多元化发展,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英语教学问题现状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带领之下,高校也积极开展教育改革,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自主学习性差
高校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特别是占比较大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据陈新苗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关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可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计划制定不佳,学习的成效不如英语专业的学生。由此可见,非英语专业学生本身英语基础薄弱,加之教师在教学时的教学方式较为古板,因而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足、自主学习性较低,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影响不利于英语教学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受到语言学习环境与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影响,高校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就普遍而言大部分的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在面对更高层次的英语知识学习时有着抵触情绪,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的英语学习中来。尤其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以及统一教学课程内容下,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从而使得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加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英语教学手段单一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虽然高校英语改革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仍然有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采用“灌输式”教学,有着固定的“知识导入—讲解分析—知识总结”教学流程,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能被动的去接收,学生不能有效的将知识内化,知识结构也难以得到巩固与加强。同时对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仅作为课件制作或者课件播放的功能,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的主体性欠缺。
英语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需持之以恒,英语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性,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致不高以及主观能动性匮乏,这严重阻碍了高校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实践平台短缺
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动力不足、学生英语学习深度不够等英语教学问题,主要是由于英语教学平台的单一泛化,无法纵向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以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语教研室建设的“i Experience语言实践平台”为例,其通过中国教师制定课程计划、外籍教师进行课程追踪为主要方式,全方位监测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外籍教师的加入也让学生拥有与英语源母语人群沟通的机会,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然而,在“i Experience语言实践平台”内,外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仅针对校内课本内容进行问答、解疑,学生的英语实践范围狭窄,学生的英语社会应用能力依然不足。除此之外,其它高校针对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的面向社会实践的平台较少,或高校能够提供的实践平台仅针对英语系学生,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例如2018年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开设的“语通杯”全国大学生职场与商务英语沟通技能大赛,仅针对英语系学生为其提供实践机遇。综上,英语教学平台的短缺及平台模式的浅显泛化,无法让学生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切实提高英语实践能力,阻碍英语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改革进程。
二、多元智能理论内涵与特点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又称为MI理论,其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突破了传统的一元智力论[2]。其指出人的智能并不是单一构成的,而是多元构成的。加德纳认为智能是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以及进行自我创造的有效工具,其在出版的《智能的结构》指出可以将人的智能分为语言、空间、逻辑—数理、肢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自知自省以及自然观察这八种[3]。这八种智能并无优劣和主次之分,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拥有这八种智能,以不同的组合和的不同的方式存在于个体之中,每个个体在各个智能方面存在着强弱差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需智能特点,来充分发挥优势智能,挖掘潜在智能,不断丰富各个智能的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
多元智能理论是多维的,其具有整体性、差异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多元智能理论自身的特性,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多元智能理论内的八种智能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智能理论认为八种智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需要注重智能的整体性培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不能“一家独大”,需均衡发展。只有各项智能平衡发展,才能在学生个体中体现出最大效益值。高校教育也需兼顾学生的通识英语教育、英语文化教育、英语背景教育、口语俗语教育等,不能仅着眼于应试考试,而要使教学内容秉持整体性原则,全方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其次,每个个体(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享有资源的差异性,使得个体(学生)的八种智能存在差异,需基于个体的智能特点来进行实现差异互补,即高校英语教学需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针对化教学。最后,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最不同于一元智力论的地方,在于其开放性,即个体智能的强弱并不是固定不变,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与培养来实现智能的提升。由此可见,高校教育作为提高学生个体能力的后天培养途径十分关键,运用好多元智能理论,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应用于改革具有重要价值。
三、高校英语教学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价值
多元智能理论从个体的发展规律出发,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灌输式”、“填鸭式”将教学任务和教学知识点传输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虽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过程比较呆板、枯燥,缺少亮点,无法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智能,最终导致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较低。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应用则与传统英语教学不同,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性,美国著名教育家Armstrong曾指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需改变教学方式,采用新颖且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4]。例如在教英语单词时,利用触觉、嗅觉等感官体验,深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深度,在教授辣椒“chili”、“hot pepper”时,可应用包含红色的视觉、刺激性气味的嗅觉等感官体验;前者“chili”多指代辣椒粉、辣椒酱,由此,又可以通过不同固体形态的触摸让学生分辨两词的具体用法,加深词语印象。可见多元智能理论为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从学生的智能强弱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并且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保持英语学习的持久性。
(二)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采用统一目标和统一的教学内容,其本质是一种无差别式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无法得到个性化发展。然而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多元智能理论却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性。坎贝尔《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中的“多元教学科目表”,将人际交往教学、领导力教学等融合英语教学同步进行,例如举办英语晚会、开展以英国文化为背景的答题活动等,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其他科目激发学生的其它技术潜能。因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在智能上是有差异的,其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在智能、兴趣以及英语知识结构认知等方面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强势智能,不断对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行挖掘与激发,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各项智能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5],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有助于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了高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来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多元智能理论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发展,这与高校英语教育改革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尤其多元智能理论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方式,这对于高校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十分有帮助的,有助于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例如,多元智能理论中的逻辑训练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多为根据反义词或模糊语境线索,来猜测语篇情绪或者学生不熟悉的语言现象。通过利用英语语境提高学生英语逻辑思维,有利于商务英语职业性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中有助于教学改革的推动。
四、高校英语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与改革策略
针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强化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高校英语教学需紧密围绕多元智能理论开展教学,采用多元智能教学手法、多元智能合作以及多元智能评价等激发智能和挖掘内在潜能从而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一)多元智能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拥有语言智能,可以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尤其是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更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多利用MOOC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图文并茂,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竞赛、角色扮演以及创作演讲等方式,来提升教学的娱乐性,例如在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单元Charlie Chaplin进行教学时可以观看卓别林的ModernTimes片段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好奇心,在教学中还可采用通过自主配音的方式来参与英语教育过程中来。除此之外,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可借鉴孙畅《互联网教育助力外语教学改革》中“打造高校专属教学平台”的策略,设置英语教学校内外平台,校内平台提供学习资源,校外平台提供实践资源,同步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二)多元智能合作模式,实现智能优劣互补
高校学生在各项智能上是具有差异性,对此在英语教学中的需以采用合作、开放的策略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来不断开发弱势智能,并实现智能的优劣互补。例如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充分将多元智能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合作智能模式来实现高校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如下表1所示,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组合来实现的语言以及音乐智能的合作。例如在学习的CharlieChaplin这一单元时,可以通过划分小组的形式利用网络以及图书等渠道对卓别林的生平和相关作品进行调查,并选取其电影里的片段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的语言、人际关系、肢体运动以及自然探索智能得到充分的合作,也然后学生的英语读、说能力得到提高。
表1 智能分类以及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由表1可知,在不同的智能分类下,教学活动均有不同的多元形式,基于此,教师的备课活动也需同步创新,在绘制层次图为学生明晰词汇分类时,选择与时俱进的案例进行表达;在举办朗诵、演讲、辩论时,辩题尽可能在围绕英美文化的基础上,添加现代元素。通过丰富教案、创新教案,契合多元智能理论类别下的不同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自我思考能力不断加强;根据教师讲授时的案例拓展,学生的英语认知及英语实践能力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对于英语时事中的语篇开始有了自我判断。
(三)多元智能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最大的优点是明确学生的智能特点,并开展针对性教学来培养和开发智能,促使学生的智能全面发展,故而对学生进行评价是英语教学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中的重要环节。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在评价方法上也需凸显多元化特征。一方面,不应该仅以成绩论英雄,而是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合理的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各项智能出发对学生英语能力进行评价。借鉴欧美高校的多元评价体系,将英语笔试及口语成绩仅作为50%~60%的总分配比分值,剩下的占比分值则分别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课堂问答能力,以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职业化应用,以及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及学习自主性。另一方面,评价的对象也要向多元化转变,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性评价[6]。教师需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的课堂参与、沟通合作等表现来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学生自评的结果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充分调动学生的自知自省智能来不断优化与强化,使得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全面提升。而学生互相评价则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且以互帮互评、协同进步的模式提高学生内部的英语交流学习频率。
五、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很强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不仅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也有助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需采用多元化的智能教学模式与方法、利用多样智能组合方式形成协作效应以及采用多元化智能评价方法等应用措施来使得多元智能理论具体化,从而实现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