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背景下家居空间装饰设计探讨
2020-02-10余菲菲周宇露
余菲菲,周宇露
(三峡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家居装饰是室内装饰的一大分支,是个相对柔性的话题,一直缺乏公共视角的逻辑分析。时下,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对于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不能仅仅让他们在城镇中有住的物质场所,还要让他们能融入到新的环境中,接受新的居所,并享受到现代社会的美好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居装饰就有必要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流动性进行分析,洞察变迁的社会情境作用在家居装饰上的印迹,揭示家居装饰表征中易于忽略的问题,从而为普遍存在的“迁移”家庭的居住空间提供塑造策略。
一、现代家居装饰的迁移背景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一切社会中最古老的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就是家庭。”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与社会的进步休戚相关。延伸家居室内的时空,透视承载家居的物质载体——建筑以及交织在居室内的家庭关系的变化,有助于了解现代家居装饰的迁移背景。
首先,建筑格局的改变限定了家居装饰的范围。中国传统的建筑格局都是水平的,建筑的屋顶屋脊形式、木构件装饰、院落及墙上砖雕等都能成为传达房屋主人美好意愿的载体。传统建筑装饰与室内环境浑为一体,居所前庭后院的布局让家庭活动载于天地之间,家居室内装饰只是作为整个居所的一部分而存在。现代城镇住宅普遍呈竖向发展,对大多数的居民来说,家庭装饰可控的范围只有门内的居室空间。从物质空间来看,家居室内装饰可以说就是现代居所的全部。由此,以往建筑装饰的相对恒久性和天然性以及室内外交融的空间格局需要在现代住宅中得到新的诠释。
其次,家庭关系的结构性变革影响着家庭成员构成及角色的转变。在我国,家庭内的轴心关系正从横向的父子关系向纵向的婚姻关系转变。分家、搬家、异地成家的迁移模式使一个家族的原始居住空间发生解体,家庭的主人及家风传承体系也都发生着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直接决定了家居室内装饰的主导者和参与者。
最后,迁移背景的变化增加了家庭异地居住的规模。如上所述,建筑格局是影响家居装饰的主要物质因素之一,它的改变是工业化批量生产及集约土地的结果,居民顺应时势从自己的老宅“移”到了城市高楼。家庭关系的结构性变革是社会变迁影响到居室空间中“人”这一要素的变化,其变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家庭的居住模式。从迁移的程度来看,这两类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到家庭的就地迁移现象。除此之外,相当大数量的人口异地迁移就是家居室内装饰的一个宏大背景。
在人口大量迁移的过程中,出现了由个体流动到家庭化迁移的转变。家庭规模、年龄结构、代际关系等同样显现在迁移家庭新的居住空间中。经历了远距离居住地的变化,新的居住环境能否关照到迁移人群的地域陌生感和家庭归属感?应该说,家居室内空间是家庭自身较为可控的环境营造点。
二、现代城市家居装饰特征
时下各类家居不约而同地显现出的一些共同的装饰特征,对迁移家庭的情感建构并不具有太多的积极意义。这些特征具体表现在空间对象、装饰语言、装饰要素及装饰手段等多方面。
1.住宅装饰的完全室内化。如前所述,由于建筑格局的改变,现代城镇家庭大都居住在高楼的单元房内,住宅装饰真正变成了“室内”装饰,室内外空间的渗透极为有限。由此,居住空间的自然性和生态性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获得平衡。同时,完全室内化的空间拉近了人与装饰物的距离,人在室内的感官体验与装饰空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此种情况下,室内各空间的互动灵活就尤显重要。
2.现代主义倾向。家居位于现代主义风格的住宅建筑中,室内装饰总体趋向简洁。其装饰语言多表现为几何造型和材料的拼贴,注重室内空间的功能性和界面的视觉感。时下,受到大众推崇的简约风格实际上就是现代主义的缩影。该类家居功能明确,理性有余,人情味略显不足。
3.装饰要素的全新性。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现代家居装饰是人们带着新的目标、新的生活期盼而乔迁新居的产物。居室空间是新的,装饰材料、家具甚至一切物品都是新的。居住地迁移,器物全新,更多的消费品在等待进场。这对于异地迁移的人们来说,可能会在很长时间里难以寻找到家园记忆的情感纽带。
4.装饰手段的同一性。现代住宅空间未经装饰之前就有如一张白纸,一旦着上笔墨定了基调则难以更改。因此,家居装饰这一特殊产品的生产过程必定要充分沟通,量身定做。然而,当下还是有很多家居设计呈现出模板化的同一性。不同家居的家庭成员结构、年龄、职业、爱好、家庭传统各不相同,菜单式的装饰风格套用往往影响了审美趣味的个性化和家庭文化的传承。
三、现代家居装饰解析
以上家居装饰特征一方面是由新的居住环境、居住需求及物质材料的日益丰富影响而来,另一方面也是家庭经济条件、设计师及家居主人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共同的装饰特征在反映出这些因素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人们更深层次的居住诉求。当前,中国很多城镇家庭有了更多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家居装饰一般的物质消费已不是影响装饰效果的主要问题,重要的是居住理念及对人情感的关照。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在其著作《十宅论》中论述了因人的差异及其家庭观念和价值观的不同而呈现了“单身公寓派”“咖啡吧派”“俱乐部派”等十种不同的住宅室内倾向,虽然在其中不乏有逃避家庭生活的装饰案例,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永远是他们心中不变的港湾。目前,家居装饰研究关注的层面,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外来人口对新居住环境的适应需求,忽视了他们对过去生活环境记忆延续的需要。对于移居家庭特别是流动老人的居住心理以及他们在新居住地面临的文化融合、身份认同等诸多问题,都应该成为家居装饰必须考虑的背景因素。
因此,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前,家居装饰除了满足实用、经济、美观等基本原则外,更需要从家居空间的文化传承、家庭成员的情感归属入手。
四、迁移者的情感回归
当下,我们首先要承认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的流动性,并且要认识到这种流动性带来了生活世界的延伸和活力。但不管怎样,“家”“家居”仍然是人们心目中实实在在能够依靠的实体。即便事实早已证明“家”具有潜在的流动性(例如以帐篷为实体的游牧民族的“家”),但“家”在时空上的固定化、规范化仍然是它的本质所在。面对更高的时代要求,笔者认为迁移社会背景下的家居装饰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入手:
(一)住宅建筑空间的多元化
在空间处理上,现代建筑虽不及传统水平建筑灵活独立,但仍有发挥的余地。首先,住宅建筑设计应力求创造室内外交融的空间。丰富的建筑空间不仅能让人更多地享受到自然的气息,还易于形成“形”与“意”的空间层次,带给人一种幽静、含蓄的空间意境。其次,住宅室内空间在保证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家居公共厅室的隔墙可以采用互动灵活的处理,避免房间各自为政的局面。室内空间除了硬性隔断外,还可利用家具、绿化以及地台、吊顶等形成似遮还漏的虚拟空间。再次,居室中的阳台、露台等开放空间,是亲近自然、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黄金”空间,不宜做完全封闭的处理。特别是对于从农村或民族村寨移居到城市的家庭,与土地、绿色空间的接触是他们难舍的情怀。居室中的开放空间与阳光、空气、植物等融为一体,就是他们移步可得的自然场所。在对居住空间亲近自然、层次丰富的多维探索上,需要建筑、景观、室内装饰等相关行业的共同合力。除了以上从整体空间的组合效果考虑外,家居空间还可选择能够提升家庭氛围的局部空间进行重点打造,通过增进人的情感交流来弱化物质空间的壁垒。如,可用心设计承载家人回家、离家时刻的玄关空间,家庭就餐的团聚空间以及厨房内外的互动空间等。
(二)传统装饰元素的当代运用
高度理性化的现代设计,虽然提升了家居环境的实用功能,但却又撕裂了历史文化的审美延续。对于脱离了那种最初的、“原生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现代城市移民来说,地方情结是挥之不去的。既然已回不到或没有必要再住回原来的地方,那么在家居环境的营造上可以考虑现代技术、材料与传统元素的结合。如乡土材料的运用、民族风的塑造,都能提供类似于地方性的亲和力和熟悉感,给予人们心灵上的关照。在材料和物件利用方面,旧物利用、旧房改造等做法也都能体现家居装饰对过去、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除了传统的装饰材料,装饰纹样、陈设也是烘托室内氛围的重要元素,有时甚至成为点睛之笔。在传统住宅装饰中,文字和图画远远超越了装饰品的范畴,它们陈设于厅堂中表达并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多种美好愿望。在现代居室空间中,可以通过有意味的家庭装饰、陈设等来表达对美好生活前景的祝愿和祈福,这对于乔迁新居的本地人还是从乡村来到城市的流动老人,都能给予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和慰籍。除了普遍意义上的装饰追求外,对于移居的少数民族群体来说,新家装饰必定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提炼、运用具有民族认同感的装饰元素,以此通过家居环境的塑造来延续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室内设计师的挑战
日本室内设计师内田繁曾在世界室内设计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认为20世纪产生的物质主义的时代观将向柔性的创造性时代转换。这是从物向事的变化,是从“物质”的时代向“关系(心)”的时代转变。物质空间的实现依靠的主要是材料和技术工艺,而对各种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照,就需要兼顾艺术、文化、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考虑。室内设计师作为现代家居设计的主要引导者,不仅要传达先进的物质空间理念和施工工艺,更要促成自身与业主观念的融通。在装饰意愿的达成上,设计师要充分与家居主人乃至每一个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家庭特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家居装饰需求。除了个性化的需求外,契合“此家人”心境的家居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在空间、装饰理念上应全局考虑到小孩教育、老人赡养、事业发展、家风传承和建设等方面。将家庭文化、家庭关系融入家居设计,使家庭成员在以后的家庭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
(四)家庭成员参与的“成长”空间
设计师与家庭成员充分沟通是装饰意愿达成的一种途径,另外一种基于协作的实现方式就是设计师给家庭成员留下家居装饰后期“成长”的空间,即DIY家庭创意空间。家庭成员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成为家居装饰的设计师,在新家环境塑造之初,就融入自身的智慧、创意和热情,那么,即使是全新的环境也有家庭成员共同谋划、共同劳动的记忆和温馨。这也是形成家庭文化的又一个起点。父母和孩子在自己参与塑造的亲子空间里会有更多的家庭活动和情感的交流。注重家庭参与的成长空间无疑有利于促进孩子与家长的共同成长,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语
时空的迁移,改变着传统的居住方式,但并不意味着要舍弃“家”的精髓和传承。迁移的社会情境给予了现代城市家居全新的装饰要素,也带来了人们对居住空间更深层次的期望。这种期望建立在社会文化的发展基础之上,着力于重视家庭关系、情感交流的室内装饰空间中。家居装饰的主人只有拨开室内有限空间的“遮挡”,才能看清自己内心对室内装饰的深层需求。作为创造美好家居环境的室内设计师,需要触及社会变迁的脉搏,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家居装饰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