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五维审视

2020-02-10王元聪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色

章 勇,王元聪

(1.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610207;2.中共南岸区委党校,重庆40133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1]对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要求。 从不同维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功能和属性, 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风格和气派, 有利于养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

生产力相对落后、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面对的两大场景, 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 实践和发展更加具有独特性。 国内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属性和功能进行过深入研究。 代表性文献主要集中在五个维度: 一是从内容视角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理论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2]二是就具体历史时期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历史主题、实践对象、政治原则、一脉相承等。[3]三是从主体视角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特征。[4]四是从方法论世界观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革命性、群众性、创新性等特征。[5]五是从学科视角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特征。[6]已有文献聚焦于某一领域,研究视角独特、分析方法科学、论证结论深刻,对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 历史作用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但已有文献没有从整体性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属性和功能进行多维度论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维度特征没有得到集中呈现。 以整体性为视角,从发展历程、演进逻辑、内在结构、理论品质、 学科形态五个维度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属性和功能, 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和人民认同有机统一的内在本性,有利于增进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本性:指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我国革命取得成功。近代中国的官办企业和民间资本虽有所发展,但远没有达到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取代所需具备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实际情境是: 资本主义经济全球扩张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贫困积累”和“资本积累”两种极端态势,从而加剧了“贫困积累”国家各种矛盾激化,由此造成的“死亡威胁” 转嫁到了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身上, 同时也把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责任交给了这些无产阶级。[7]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恰是特殊时期国际国内矛盾共同推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8](P742-743)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 而是从当时复杂国际环境和特殊国内情况出发,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中国的出路以及中国革命问题,最终成功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国家机器后, 要建立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 在优越的社会制度条件下快速促进生产力发展, 为最终解放全人类奠定坚实基础。这为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信心、指出了路径、明确了任务。 革命刚刚胜利的中国,经济几乎处于崩溃边缘,整个社会“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拿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探索建设美好社会的中国方案。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后,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展现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破浪前行。虽然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仍然需要继续探索。恩格斯早就指出,社会主义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也应经常变化和改革。[9](P588)社会生产力处在较低级水平和欠发达阶段这一特殊事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条件进行经常性变革和创新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 从这个意义说,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不会终止的,放弃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深刻变化,改革范围会越来越宽、改革力度会越来越大、改革进程会越来越快、改革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新时代, 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攻坚阶段,必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定决心继续推进各方面改革。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 我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发展展现出光明前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作用实现了革命过程、 建设过程和改革发展过程有机统一,也实现了全面性和全程性有机统一。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特征:遵循“继承——借鉴——创新”的发展进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又接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 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虽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的不同历史时期,背景、主题和任务各不相同,但贯穿其中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奋斗目标、实现手段、政治原则、理论观点等都是同源共宗、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又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滋养, 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检视、 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思想、政治理想、治国方略、价值取向等主要方面相融相通,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交融结合中, 得到了最深层精神滋养,形成了最独特理论标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了最鲜明底色、 最深厚基础和最牢固支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也不是脱离世界文明发展大道的, 而是与世界文明脉动相应和。 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治国理政经验和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在思想多元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坚持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对世界文明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精华持开放包容态度, 大胆吸收人类社会发展优秀成果来扩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涵,同时也毫不含糊地剔除其资产阶级文化糟粕。 另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自然科学发展最新成果及时纳入视野, 在进行科学解读的同时积极借鉴其科学成分,推进自身包容性发展和创造性提升,在与时俱进中大大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以客观实际为依据推进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并随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说,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力所在。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运用于中国实际,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创新过程。随着实践深入和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必须对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新回应。 民主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创造性解决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特定问题形成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每个阶段都取得了辉煌成绩, 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过程、 理论创新过程和认识提升过程。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对中外历史智慧、中国实践经验、世界科技创新等思想理论资源进行批判性重构、包容性吸收、创造性提升的过程, 真正做到在继承中发展、 在借鉴中创新,实现继承、借鉴和创新有机统一。 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具有最大开放性、 最强包容性和最强整合力的理论体系。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构特征: 熔铸 “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严密整体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注重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探索。他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 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10](P3)可见,道路问题是首要问题,思想问题是先导问题。 革命道路及理论、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理论都是毛泽东同志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探索出来的。后来,他还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实际“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1](P506), 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也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理论成果。 毛泽东同志也高度重视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最高层面确认了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上的卓越贡献。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除了宏观层面的制度外,微观层面制度建设也颇具特色且执行效果很好。 遗憾的是处在探索中的制度建设还没有健全和完善,造成了后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毛泽东同志也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他在谈到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问题时曾指出,“文化是不可少的, 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 ”[12](P110)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依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确实难能可贵。 后来形成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和“二为”“双百”文化发展方针,都是早期探索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 这些成果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后,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继续探索。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的最鲜明特色。[13](P13)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推动中国发展和富强之路、 给予人民富裕和幸福之路、实现民族振兴和繁荣之路;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 才能完成不同历史时期赋予的历史使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永续发展。在新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接力探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征程。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4]首次明确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由中华传统文化、优秀革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复合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以充分彰显,中华传统价值观、革命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得到了最适意结合、 最高度认可和最广泛遵循。 实践中,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位一体”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固若金汤的支持体系和坚若磐石的自信基础。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就是非比寻常的道路探索过程、 理论创新过程、制度建设过程和文化重构过程,并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实现了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者有机统一, 对我国发展和人类社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品质特征:实现“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耦合互嵌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5](P502)以实践为逻辑起点的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科学认识中国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强劲动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化翻天覆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丰富,国际地位越来越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生命力得到进一步张扬。 应对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出色表现进一步证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越是在困难时期越显示出其顽强生命力, 越是在转折时期越体现出其锐意创新力。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增长换挡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型社会加速推进, 各领域体制机制建设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本性必将继续得到充分彰显、 治国理政功能必将进一步得到充分发挥。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和科学方法, 永远保持着“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的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 历史进程是受内在规律支配的, 我们的任务“归根到底, 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用规律。 ”[8](P24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运用辩证的唯物史观洞察社会发展大势, 运用实践思维方式不断探索社会发展和治国理政基本规律, 在推进社会发展中充分实现内在科学本性。从学术视野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开拓了新空间,并造就了一批声誉卓著的知名学者。从学科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其特有的历史作用、 现实价值和主导地位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专家学者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和实践前沿,把辩证法、唯物论、阶级分析等方法广泛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对新出现的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及时作出理论分析、 理论概括和对策建议, 产生了很多务实管用的资政成果和学术精品, 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作出了宝贵贡献。

马克思主义毫不隐瞒阶级性, 为无产阶级解放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公开声明在革命时期以解救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苦难群众为己任, 在建设和改革发展新时期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学说, 具有始终不变的阶级立场。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阶级本色,始终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各项政策成败得失的根本依据,始终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前进动力和不懈追求。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而实现了最广泛、最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品格、 科学品质和阶级立场是有机统一的。只有保持实践品格,才能铸就科学品质。 只要尊重实践、尊重科学,就会站稳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阶级性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之中。

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特征:实现“哲学——政经——科社”整合同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分析中国现实问题,推进中国社会合规律性发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实践论和认识论,特别是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的以实事求是为理论内核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实事求是一直作为我们党坚持贯彻的思想路线,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的理论精髓和思想基础。这条思想路线指引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至今仍是分析和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的哲理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尖锐指出工人阶级的艰辛劳动为资产阶级带来了宫殿、美和奇迹般的东西,但为他们自己带来的确是赤贫、棚舍、畸形,甚至愚钝和痴呆。[15](P158-159)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无药可医的“总病症”。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我国通过革命战争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状态,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而避开了资本主义“肮脏和丑陋”的一切,是民族之幸、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兼具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国情。 当前的历史任务是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马克思主义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创造性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和方法,以经济事实为基础,把空想社会主义变为科学。 我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历史、遵从民意、遵循规律、珍惜机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现实条件结合起来, 清醒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和国际地位,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制定政策的总依据, 不做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政策设计, 真正把求真务实原则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新时代,面对各种意识形态渗透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 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不为困难所惧,不为妖言所惑,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认识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应以唯物的立场、辩证的方法、发展的视角和务实的态度来践行。新时代,应着力发展好以实事求是为理论内核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理论体系、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理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六、结 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广阔辽远的时空场域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特殊国情涵养其特殊秉性,特殊秉性成就其特殊功能,特殊功能承载其特殊使命。从真理本性、演进逻辑、整体结构、内在品质和学科特征五个维度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面向, 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变革社会的强大功能、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严谨缜密的内在结构、求真务实的真理本性、治国理政的优秀特质、资政育人的化育效果,站在理想社会和科学真理的巅峰, 肩负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历史使命,在广阔的空间苦练内功、激浊扬清、奋力前行,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继续推向前进。当然,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是一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从来不否认这一点。 这就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文化特色。 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就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会迎来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色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