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三维一体”的“永远的井冈山”思政课模式探索

2020-02-10

关键词:三维一体井冈山思政

孙 斌

(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吉安3430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八个统一”,要把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作为教学目标, 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只有这样,思政课才能讲得“有意义”,更讲得“有意思”。 井冈山大学充分利用地域资源,把井冈山精神、庐陵优秀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 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着力打造“主体课堂、实践课堂和环境课堂”有机融合的“三维一体”立体育人模式,建构“永远的井冈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品牌。

一、以“主体课堂”为根本,凸显“特”、“活”、“化”的特征,构建课堂教学的鲜明地域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 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2]思政课紧扣井冈山精神这一主线,全方位地将井冈山精神融入思政课,发挥井冈山精神的育人功效,提升思政课效果。

1.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把井冈山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形成教学体系的“亮点”。提升思政课的效果,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凸显地域特征, 把本地的优秀资源融入到思政课中来,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打造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我们着力把井冈山的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努力建构“三个示范”。

(1)打造示范课堂。 紧扣教材的基本内容,深入研读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与实质, 把井冈山精神融入课程设计当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着重将井冈山精神的“坚定执着追理想”与课程中的“理想信念、 人生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把井冈山精神中“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近现史的发展轨迹结合起来,深刻揭示好“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民族复兴事业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个选择“必然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以井冈山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井冈山道路”的理论成果与毛泽东思想部分紧密结合起来; 把井冈山精神的“艰苦奋斗攻难关”和“实事求是闯新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紧密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把井冈山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依靠群众求胜利” 的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紧密结合起来,使井冈山精神全面融入课程当中。每门课按照“能融尽融”的要求,从一节课做起,形成每节课的融合、教法与效果评价的范例,打造示范教学团队,形成精品,推出示范课。

(2)编写教学示范案例。井冈山的红色资源是思政课建设的资料库。 为了使这些资源得到精准利用,结合不同的思政课课程内容要求,对接课程内容,对选取案例的内容、价值、运用方法和基本特点进行深入剖析, 编写出课程教学案例读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的内容,与“井冈山道路中的理论认识与形成、井冈山时期的经济建设、井冈山时期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信仰坚定的人物、故事、著作”等紧密结合起来,用生动的案例来诠释书本知识,使理论形象化、具体化、现实化和生活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中把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 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进程”与“井冈山道路探索的人物、故事和认识”结合起来, 通过案例来揭示中国革命道路来之不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是把“理想信念、人生道德与纪律法规”和“井冈山时期不同人物的奋斗命运、理想选择、遵纪守法故事”等案例结合起来,以案说理,以案动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点集中在“毛泽东思想”这部分内容上,把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对中国革命认识、探索、理论结晶的生动案例选取出来,进行教学分析,丰富这部分的授课内容,也可以适当地延伸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主要是聚焦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的案例选取融合。

(3)编写示范教案。针对教学的指导性和引领性,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教研室集体讨论,把理论讲授部分中最贴切的案例、最深度的分析、最佳的融合方式、最美的展示方式、最精彩的讲授方法进行最优级的整合,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并编成教案,形成本课程的示范教案,用于指导本课程的教学。而针对课内外的实践教学,结合每门课的实践教学特点和特色, 把井冈山的红色资源充分融入进来设计实践教学方案, 突出课程的实践要求和目的,在教研室的集体讨论下,科学设计,精准对接,形成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指导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实践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内容、有评价,实现实践教学课程化。

2.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科学设计教学方式, 激发主体课堂的“活跃性”。 思政课如何发挥好教师与学生的两个作用,直接影响到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因此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是关键。在创新教学方法中,围绕“两个”作用,设计了“情景再现评议法、红色经典诵读法、热点话题辩论法”,把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调动起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起来、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起来和教师讲授与学生思悟结合起来,提升教学效果。

(1)情景再现体验法。针对思政课程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以及现实生活的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和现象,进行教学设计浓缩为核心情节,通过学生扮演角色展示冲突,让学生认知了解并加以评议, 提高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熟悉度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体现了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化和生活化。

(2)红色经典诵读法。井冈山革命时期涌现了许多革命先辈英烈的故事、 家书以及革命理论著作,是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吉安又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其节义文章,是家风家教和锤炼人格的重要资源。在思政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就采取朗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悟人生真谛、领会真理力量、培养意志情感。

(3)热点话题辩论法。思政课不仅要接理论的“天气”,而且也要接“地气”,要坚持“灌输与启发”相统一。把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焦点问题和有争议的事件搬进课堂,结合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出不同意见或见解的双方立场, 学生分组领立场之后进行课后准备,并在课堂上进行双方立场、观点和见解交锋,教师最后做出评议。让学生在课前准备、 课堂辩论和教师评议中加深对现实生活热点的正确理解,拥有正确的立场、正确的观点和真切的体会。

3.改革评价体系,注重知识的转化与行为表现的综合考察,突出“转化效果”。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知识掌握好并内化为思想认知,同时更要注重外化行为,于是把学生考试调整为知识考试、 过程考查和平时表现三部分组成,更加强调综合考察,突出对转化效果的考查。

(1) 知识考试重基础强运用。 思政课内容丰富, 点多面广, 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课程知识要求,为了突出课程的知识特点,我们把每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管理,分为基础性知识、必要性知识和思索性知识。以此为基础,我们把考试进行了合理调整,着重基础性,强化必要性,强调转化性,将比例调整为基础性知识占50%,必要性知识占30%,转化性知识占20%,使得考试更加贴近课程要求,满足学生成长才需要。

(2)过程考查重参与强态度。思政课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讨论、 发言效果和认真完成作业情况等分别设定一定比例列入考试范畴, 使教师可以调动和指引学生认真学习, 又可以让学生全过程地参与思政课学习, 牢牢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大大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一以贯之。

(3)综合考查重表现强导向。思政课的教育重在效果的显现, 使所学所思所想转化为自觉自主行为,完成知识向行为转化的学习过程。我们把平时表现列入学生的考查内涵之中, 我们与学生工作部门、 共青团以及其他社会评价机构对学生的现实表现评价、品德操行评定等综合统一起来,学生的思想品德考核的分值列入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中,使思政课的考试从课堂走向平时生活表现,考核主体从单一的思政课教师为主向与各院系的思政工作人员合作共同完成, 考核内容也从知识与教学过程中表现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使对学生思政课的考查更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和合理性。比如当学生出现见义勇为和重大正能量影响事件时,学生可以免去所有考试,直接给予优秀,体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二、以“实践课堂”为纽带,以“讲、诵、唱、演、练”为基本形式,构建“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亮色”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充分利用井冈山独特的红色资源,以“讲、诵、唱、演、练”为主体方式,构建起“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课程化、规范化、制度化,规范教学,增强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1.内容形式多样化,满足不同需求,提升参与度。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是, 最根本的就是要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动手、用心感悟,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全面发挥出来,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紧扣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适合学生个性特征、具有专业特色的形式是根本环节。因此我们根据“讲、诵、唱、演、练,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宗旨,设计出五种方式,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实践方式,主动参与,乐意参与。

(1)“五讲”:主要是指“讲‘红色、当代、历史、平凡故事’、讲思政课”。通过组织学生“讲故事”和“讲思政课”的方式,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故事性和参与性,在结合课程教学需要的过程中,用故事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亲和力, 用学生参与来提高思政课的活跃度。一是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带领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 国家独立的奋斗过程中所呈现出来革命的理论、道路、英雄人物、思想文化和精神品质为内涵的红色资源, 具有独特的极为重要的育人功能,是鲜活的,具有思想性、奉献性的人以及物、事和精神的复合体。一方面要重点讲好井冈山时期革命志士们投身革命,艰苦奋斗,为中国革命开创新路的伟大壮举。既要选取好人物,又要讲好故事细节, 更要揭示出崇高精神和人物品格。 另一方面也可以选取井冈山斗争时期以外的一些故事进行讲解。二是讲好“当代故事”,感受楷模力量。讲好时代故事,就必须促使广大学生深入体悟中国改革的艰难历程; 知晓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 知晓中国人民探索伟大变革发展道路的智慧与创举, 激发大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树立为实现中国梦立志献身的信念和决心。一方面要重点选取吉安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改革典型人物、 事迹以及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 另一方面选取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贡献进行讲解。三是讲好“传统历史故事”,厚植民族品格。传统故事是传播具有民族特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载体。传统故事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 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情感样式,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古代优秀道德文明精华的浓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要讲好庐陵文化中的代表性人物的报国、 守节以及家风家教的故事。 另一方面选取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故事进行讲述。四是讲好“凡人故事”,端正人生态度。中华民族历史上除了名人英雄之外,还有许多普通人物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创造着平凡又光辉的业绩,他们的敬业之心、爱岗之情和奋斗之态都蕴含着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因,学生们通过讲解这些平凡人物,同样可以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是讲好“思政课程”,加深知识理解。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技能优势, 把一些比较容易引起学生自学和讨论的课程内容, 通过个人或者分组学习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备课讲解内容,教师再引导集体讨论,点评及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

(2)“四诵”:即诵读经典著作、红色家书、节义文章、美文美篇。 通过诵读这些作品,加深对文本的理脉、情怀和思想的理解,从而产生共鸣,增强实践教学效果。一是诵读“马列著作类”,夯实理论基础。 一方面是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当中选取经典文章、段落进行诵读,加深对经典篇目的理解掌握,夯实原理基础。另一方面结合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 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过程中所提及到的文献进行诵读, 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井冈山革命道路、 井冈山精神的理解和掌握。 二是诵读“红色经典类”,汲取革命营养。 主要是选取以井冈山时期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的文章、家书、信件进行诵读,了解革命志士的报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培养崇高品格。 三是诵读“传统经典类”,厚植民族情感。吉安是文章节义之邦,有着深厚的庐陵文化,洋溢着“治学、做人、爱国、守节”的思想光芒,通过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诵读,让学生体会到庐陵文化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四是诵读“美文美篇类”,陶冶审美情怀。 选取中国古代、当代优秀的诗歌、散文进行诵读,从中获取美的感受,提升审美能力,进行情感体验。

(3)“三唱”:即唱红歌、名曲、戏剧。通过歌曲、戏剧演唱的方式,在对歌曲、戏剧内容、情感和思想表达上的理解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增加接受知识和思想的渠道。一是演唱“红色经典曲目类”,汲取革命力量。 经色歌曲蕴含着深厚的革命情怀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演唱红色歌曲,可以丰富课堂的讲授方式,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以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让学生接受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熏陶。 一方面是主要选取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歌曲。 另一方面结合课程需要选取其他类的红色歌曲。二是演唱“现代金曲类”,感受时代朝气。 现代经典歌曲主要选取的是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作品, 通过对这类歌曲的演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努力奋斗的歌颂。一方面是选取吉安地区的优秀歌曲。另一方面是选取名家名曲。三是演唱“经典戏剧类”,坚定文化自信。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喜好,选取一些经典的戏剧片段,让学生学唱,让学生体会到国粹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戏剧的热爱与认同,厚实文化底蕴。

(4)“二演”:即课堂情景剧、成果展演。情景剧教学法是以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为核心, 大学生依据思政课相关教学内容,以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评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从而发挥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主性,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成果展演就是把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成果进行分级展示,并评分出不同等级,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成果的重视,又可以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增强对实践教学的认同感,提升参与的热情。 一是表演“课程情景剧”,增强知识理解。结合课程中的理论讲授,为了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根据理论讲解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创作、编演课程情景剧,通过情景剧的形式把理论形象化,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主要是不同课程根据理解,把相关内容进行角色冲突设计,通过学生表演的矛盾冲突,来加深对课程理论和重点难点的掌握。二是展演“年度成果”,激发参与热情。为了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开展两级形式的汇报展演, 一是每门课程按照教师的教学班级组织评奖评优, 然后每门课程在每任课教师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的评比, 给优秀的实践教学成果进行表彰。二是学校层面的评比表彰。在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评比的基础上, 综合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秀成果, 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演,从中评出校级优秀实践教学成果进行表彰。

(5)“一练”:即微制作。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强化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并把理解和掌握的体验以文案的形式展示出来, 供老师和同学评价和交流,在互动中增强体验,提升认知,提高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 一是微报告类。 一方面是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的实践体验报告。 通过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革命教育基地, 然后要求学生撰写800 字以内的心得体会相互交流阅读、批改。另一方面是社会调查报告类。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老师的设计或者学生自主设计的内容,走出校园,走进工厂、社区、农村等,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进行心得交流和相互评议。 二是微评论类。一方面观影视作品类。通过观看经典、红色、革命、爱国类电影,学生撰写观影心得。另一方面是社会现象类。组织学生对发生在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此发表评论。第三方面是社会热点类。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社会上、网络上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写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评价。 三是微制作类。 一种是微视频(电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方式,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或节假日自发开展的社会实践中, 将其所见随手拍摄成微视频。 微视频应选取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事件和现象,题材分为两类:一类是“向上向善类”:主要展示生活中向善、向上的一面,以弘扬真、善、美为主,激发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类是“警示教育类”:拍摄生活中不文明、不雅观的事件,以批评脏、乱、差为主,起到警示作用。 第二种是PPT 类。 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把自己所记录下来的资料、观点以PPT 形式在课堂展示出来,与同学、老师分享。 第三种是论文、书画、作品类。 通过以特定的内容要求开展学生的征文、书法、绘画作品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进行评比表彰。

2.增强针对性,兼顾差异性,提高区分度。 实践教学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把不同年级、专业和个人特征统一起来设计,这样,实践教学就能够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个人,提高针对性,可以更好地提升效果,也摆脱实践教学千篇一律的做法。

(1)区分年级。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鉴于其对大学生活的熟悉、对知识技能掌握能力的提升,对思政课学习的要求也会呈出年级异性。因此。实践教学必须体现年级差异化。所以,我们把实践教学的设计要求进行了年级区分,大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学习,对大学生活和大学课程、知识的掌握比较浅显, 在实践教学要求上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认知,主要是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来设计知识认知类的实践教学活动和内容。 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有所深入,掌握了基本的理论,进行了思维训练,经过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的学习,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要求上,就突出理论能力运用,主要是运用马克国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现象,认清问题的本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是能力的运用,所以在设计要求上,强调学生的运用能力培养。

(2)区分专业。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专业基本素质要求,也有各自的能力积累,把实践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起来, 既可以打通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联通, 又可以使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来参与实践教学,形成互动性,同样也提升了学生参与兴趣。 文、史类专业在要求上重文化性、历史性题材; 理工类重技术精英人才事例与创新创造题材; 艺术专业类重视艺术人物与艺术表演创作题材;体育专业类重体育精神弘扬等等。这些设计要求可以让学生很好投入进去, 而且实践成果也特色鲜明。

(3)区分学生性别、个性。 每个学生因性别和个性差异,会有不同的个人特点、特长和爱好,在实践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 才艺特长和性格特征, 采取老师指定设计和学生自选设计为互补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实践设计,也可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3.增强现场体验感,锤炼意志情感,提升亲和度。 实践教学的现场感是增强效果的又一重要抓手。 组织户外实践,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他校,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现场感。 所以针对不同的校外实践,结合课程实践要求,明确实践目的,科学设计方案,精心组织展开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根本所在。

(1)户外体验,增强现场感。 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相关指定户外项目, 完成项目所要求的目标来进行。一类是井冈山实地体验。通过组织学生上井冈山,实地参观革命根据地的场景,体验红军生活、战斗的环境,体会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接受灵魂洗礼。第二类是社会实践。通过集中组织和学生分散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集中组织就是老师设计出实践的各项要求, 由老师带队前往目的地进行。 学生分散就是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实践要求, 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各自进行。第三类是专项调查。学生根据老师所设计的专项调查要求进行,比例社区调查、志愿活动调查等等。

(2)户外拓展,增强团结协作。 围绕着“团结、协作、信任”为主题,增强同学之间的了解、合作与友谊,根据专业的户外设计项目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拓展,让学生在完成指定的项目中,提高思想认识,锤炼意志,丰富情感,增强对思政课的亲和度。

(3)外出交流,开阔学习视野。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为了拓展学生们学习视野,设计外出交流环节,主要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组成团队,围绕学习目的和要求, 前往一些合作的名校和特色学校,进行交流学习,通过这种手段,使学生了解其他学校的思政课的教学情况, 同时也增进了与其他学校的感情交流, 实现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和交流性。

三、以“环境课堂”为载体,突出重点工程,构建展示平台,增浓环境育人的文化底色

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提升, 还要把环境课堂建设纳入到整体的教学环节当中来,使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环境育人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合力,达到课堂内外、校园内外、书本与社会相协调、相统一。

1.打造“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的校园人文环境,挖掘思政元素,发挥育人功能。校园环境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价值引领、耳濡目染和认知自觉的功能,也是思政课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充分利用井冈山和吉安当地育人资源,将其形象化、立体化和系统化,使校园环境承载着思想道德、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巩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1) 以红色为基调, 构建校园环境的主体色彩。 通过种植映山红植物、建设革命先辈雕像园、布展红色标识、宣传语和红色建筑楼群、文化广场等,把以井冈山精神为主的革命精神突显出来,营造“红色大学”主色调,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

(2) 以绿色为亮点, 突出宜学宜居的怡情效应。 积极打造绿色的生态园林、生态广场、生态景观,营建校友林、树群,提高绿色覆盖率,进行植物造型设计,园林布局创意,赋予植物象征意义,提升植物的意境和语义,把赏景与读书贯通起来,人在景中,景中有人,增强校园景致的怡情感,增强学生爱校爱学的深厚情怀。

(3)以古色为背景,彰显学校的文化厚重感。打造庐陵文化广场、展馆、雕像等,将先贤、美文、故事等通过不同的载体展示出来, 丰富校园的文化意象,体现处处有景,处处有文化,人在景中游,文化在游中悟, 让优秀的庐陵文化成为学生思想的底色。

2.建设“八一工程”,扩充思政教育载体,满足育人需求。 平台的建设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善平台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和物质支持, 使教学开展的有活力、 有特色、有成效和有影响。

(1)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修订好一本教材。 加强对井冈山精神的研究、开发、利用,结合井冈山大学的办学特点, 充分吸收研究成果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案例,组织力量,修订《井冈山精神教程》校本课程,突出本校特征,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2)以现代技术为支撑,建设一个线上展馆。充分利用VR 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 把井冈山斗争史、井冈山精神和红色文化融合一起,建设体验馆,让学生随时都可以亲身体验到井冈山精神,增强震憾力、感染力。

(3)吸收创演经验,改造一台音乐舞蹈剧。 充分利用现代表演技术、加大剧情的改编力度,突出创新创造,增强冲突性、情节性与思想性,提升表现力,增强原创性,打造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的升级版,使艺术表演与教育教学相得益彰。

(4)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加强一个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的作用, 科学规划研究方向,推出研究重点,组建研究团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井冈山精神研究成为基地的特色和亮点,为思政课建设提供理论成果。

(5)打造精英培育模式,建好一所学院。 为了促进大学生加强对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国学以及井冈山精神的学习, 培养一批优秀的红色大学生,继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开发新的课程、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高品位、高质量、高成效地推动映山红青年学院的建设, 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起到培养一批学生精英, 带动一批学生,造就一个品牌的效果。

(6)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建好一个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是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选取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高,表达能力好”的教师和学生,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成员,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活动,使理论宣讲进寝室、进课堂、进社会,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影响力, 促进师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7)开展教研交流,办好一个讲坛。“映山红讲坛”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交流理论研究和教学经验的平台,每学期举办一次,思政课教师围绕着主题进行发言交流,并进行讨论和思想交锋,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分享成果,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8)展示教学效果,办好一次汇展。 在班级竞赛、老师评价、教研室比赛和推荐的基础上,每年对思政课教学成果进行一次汇展,通过汇展,评比表彰等形式宣传教学成就, 激发老师和学生创新创造的激情,促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3.融合新媒体,开辟“五个展示”,增强教学效果的可视性和持久性。教师与学生的思政课创新成果能够被宣传、被展示以及成为示范,是保持教学效果长久性的重要内容, 也是吸引和鼓励创新的动力。 充分融合新媒体技术,把成果展示出来,是重要手段。 因此开辟网络空间, 进行“五个展示”,充分发挥线上空间的作用,使成果得到更多人肯定和支持。

(1)展示学“习”心得。主要是把教师和同学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心得体会展示出来,展现学习的效果。

(2)展示示范课程。把具有示范效应的教师的思政课,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交流,相互促进和借鉴,共同提高。

(3)展示实践活动。把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录制成视频,鲜活地展示在网络上,记录着他们的体验,增强学生的亲切感。

(4)展示学生作品。 把学生录制的微视频、微电影展示出来,让学生观赏学习,为其他学生提供参考范本。

(5)展示成长记录。尽管思政课只有两年的学习过程,但要发挥其长效机制,就必须建立一个展示平台,然后通过布置学生自主设计、拍摄、制作自己的成长视频, 记录自己的大学生活, 展示在《成长记录》平台上,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经历与过程,留下美好的回忆,感受思政课永久的魅力。

猜你喜欢

三维一体井冈山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井冈山抒怀
浅析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中尝试减肥教学的策略研究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