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胃间质瘤的应用及临床预后分析

2020-02-07冯瑞刚王鹏樊娜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效果观察

冯瑞刚 王鹏 樊娜

【摘 要】目的:观察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用于胃间质瘤(GIST)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预后。方法:选择2017.4~2018.8期间收治的60例GIST患者,遵照随机原则分为甲、乙两组,分别予以传统开腹术与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指标比较上,乙组更优于甲组(P<0.05);术后甲、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IST患者接受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间质瘤;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效果观察;预后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047-02

胃间质瘤(GIST)是始源于中胚层组织的间叶性肿瘤,60~70%的GIST发生在胃部。当下临床针对GIST的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胃镜下切除、传统开腹及腹腔镜治疗等是常用治疗手段,针对瘤体较大者,胃镜下切除存在切除不彻底、胃镜穿孔等风险;传统开腹术对患者形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机能恢复效果整体偏差[1]。而腹腔镜微创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预后效果好等优势,我院采用本术式治疗GIST,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现将具体情况作出如下汇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GIST患者均于2017.4~2019.4前来我院治疗,所有病患均有明确诊断,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活动性出血、肝肾功能异常及严重精神类疾病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n=30)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5~73岁,平均(58.4±5.2)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15.7±2.0)个月。乙组(n=30)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4~75岁,平均(59.7±5.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6.5±2.4)个月。两组患者以上基本资料经对比分析,皆不明显(P>0.05)。

1.2方法

所有病例均术前常规禁食禁饮,清洁肠道,留置胃管、导尿管。甲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乙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操作方法:全身麻醉,取分腿位,将脐下设为观察孔,分别在脐上方5㎝与两侧锁骨中线交点位置穿刺 Trocar,左侧腋前线临近肋弓下穿刺12mm Trocar。建设CO气腹(10~15mmHg)。术者站在患者左侧,一助站在术者对侧,二助站在患者两腿间,将腹腔镜由观察孔置入。针对朝向腹腔内突入和胃后壁肿瘤 ,则建议使用超声刀与电刀打开胃前壁后 ,用腔镜肠钳挤出肿瘤,针对难以挤出的肿瘤可以在肿瘤上缘缝线位置提拿出肿物,在根部用 EndoGIA (腔内直线切割缝合器)闭合式切除,在以上过程中尽量保证手术切缘有1~2cm。针对开启的胃壁切 口可以使用 EndoGIA闭合,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手工单纯连续全层缝合,对浆肌层行包埋处理,以防切口出血。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软件包处理本试验中涉及的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数据。若P<0.05时,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乙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通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并发症

乙组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甲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占3.3%(1/30),经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

3 讨论

GIST是始源于胃肠道间质肝细胞的肿瘤,存在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可以出现在食管到肛门的任何位置,以胃部为主,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胃镜、超声内径与CT等检查。GIST患者早期因为缺乏典型表征,特别是瘤体较小时基本上无症状,故而早期诊断难度较大。

针对GIST,临床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传统开腹手术切口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机体各项机能恢复迟缓。腹腔镜是最近几年中临床外科广泛应用的一种微创技术,在腹腔镜治疗期间,腹腔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中,无需裸露相关脏器,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无需手套或纱布的辅助,减少或规避了对患者脏器组织造成的损伤[2]。故而GIST患者在接受腹腔镜微创治疗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偏低,有益于优化患者的预后。

回顾本次研究历程,笔者发现,瘤体大小、所处方位是决定是否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关键因素。既往有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GIST很少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故而无需清扫淋巴结,这为腹腔镜微创GIST切除手术创造了良好基础。而针对胃前壁体积较小的GIST,采用腹腔镜楔形切除手术治疗,一方面不仅能减缩手术操作时间,且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快速康复等有优势。当下针对腹腔镜手术治疗GIST的适应证临床尚未作出统一定论,2007年NCCN更新的指南中推荐针对直径<5㎝肿瘤可以采用本术式切除,但针对巨大GIST腹腔镜成功切除的报道并不多见,国外有学者报道了瘤体直径>10㎝的巨大型GIST患者腹腔镜切除的案例,但是伴随GIST瘤体直径的增加,给予腹腔镜切除治疗不仅会增加肿瘤破裂的风险,且还可能将无肿瘤区胃壁切除,造成胃腔容积的减缩[3]。另外,针对处于幽门 、胃食管交界位置的肿瘤,给予腹腔镜治疗可能造成消化道狭窄。

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微创切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甲组,差异均较显著。由此可初步得出,腹腔镜微创治疗GIST,能减缩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缩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涛.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5):85-86.

[2] 王翀,盛冠男,孟珂伟,等.双镜联合与单纯腹腔鏡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0):84-85.

[3] 吴红学,马书进,项明伟,等.困难部位胃间质瘤行腹腔镜切除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26(08):934-938.

猜你喜欢

效果观察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优质护理用于外科患者护理的效果
无痛胃肠镜用于儿童胃肠病诊治的效果观察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综合性系统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策略及效果观察
社区健康教育课堂对更年期妇女干预效果观察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