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售新时代的沉思

2020-02-07周勇

中国商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零售商零售顾客

周勇

我国零售业最近十年的变化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对于消费者来说,购物更便利;对于生产者来说,渠道更多样;对于零售商来说,营销更精细。但变化越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就更多。

品质与效率令人担忧。这是一个追求“极速”的时代,更是一个崇尚“唯美”的时代,表面的光鲜常常掩盖着内在的黯淡。形式上的变化多于实质性的变化,购物便利性的提高比商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更快;渠道多样化并没有普遍提升渠道效率;数字化营销并没有普遍提升营运效率。流通环节存在新的“三多一少”。在多通路、多套路、多场景的背景下,并没有实现普遍的少环节。中国消费者存在着复杂层次性与差异化,50后与60后对套路“深恶痛绝”,但稍微年轻一点的消费者有时候则会把“套路”当作一种游戏而乐在其中。

立场才是关键。在人多人杂的情况下,最高效的管理办法就是“一刀切”,这是过去的老常态,也是当下的新常态。移动互联网技术据说可以把“千店一面”改为“千店千面”,实现个性化与差异化营销。在急于站队的潮流中,技术永远只是手段,立场才是问题的关键。只有立场站正了,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对、更好。

站在顾客立场看问题。目前最核心的是三个问题:商品有没有质感、服务有没有暖感、场景有没有灵感。顾客不仅追求商品的性价比,更关注“品价比”,品质越来越受到顾客的关注。服务不是定位,更不是口号,它是每一位员工发自内心的、主动的、自主的良好习惯,归根到底是一种“惠而不费”“劳而不怨”“细致周到”的服务精神。零售业者要不断发现潜在顾客的新需求,并避免落入“伪需求的陷阱”。

口味是品出来的。口味从消费者复购视角来看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有念想,即想起来好吃,成为来店的理由;二是想分享,即吃起来真的很好吃,想分享给好友;三是吃过以后还想吃,即回味很好。有些食品虽然口感很好,但回味起来不好,关键原因是添加了太多的调味料。

零售需要定力。做新零售的公司在创业初期大量聘用“有互联网经历”的干部,而去年他们才发现:线上下来做实体零售的人,比做实体零售的人适应线上运作更困难。线下商品与服务的营运,更细致,更复杂。零售需要定力,定力只有靠磨才能练出来,一年入门,三年入行,五年入道,八年入定,十年入化。

做“三勤”零售商。零售企业或者靠外力,或者自耕自种,都有生存的空间。但如果真想做好零售,核心是做好“三勤”,即勤奋、勤劳、勤俭。勤奋重在“奋”,即努力追求目标。为顾客提供什么价值?这是最重要的目标。不是以前常说的“定位”,而是顾客真实感受到的价值。勤劳重在“勤”,即持之以恒的劳作、精益求精的细化。做零售犹如种庄稼,只有辛勤劳作,才有收获。勤俭重在“敛”,即收敛与可控,如营运节俭、减少损耗、为顾客省钱、战略上尽可能少犯错误、廉洁、善用技术等等,贵在节俭与投入的动态平衡。

零售需要“透亮”。面对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即使技术发展到6G,也还是需要零售人脚踏实地地工作。如果来钱太快太多,谁还正儿八经地做生意?!用模式赚钱,要适可而止,过度开发模式害人害己害社会,是一种大忽悠。有些人如今满口流量与变现,这些人很大一部分是“骗子”。中国商业在移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在给顾客带来诸多便利与红利的情况下,也进入了一个坑蒙拐骗、道德沦丧的新时代,消费者必须擦亮眼睛。消费者期盼透亮的零售。

零售的价值。最近发现了中国零售的一个规律:没用的东西很值钱,有用的东西不值钱。零售的本质就是要让那些有用的东西更值钱。

大变小是零售的大趋势。但小到什么程度,关键要看自己“近客”的距离,越近就越小。做过大卖场的零售商转型为精致的中小卖场很不容易,他们开设的铺面面积还是太大,商品还是太多。

零售规制的制定要倾听消费者与行业的声音。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制定规制,既要查阅文献,又要听取专家或领导意见,更不能忽视网络舆情,不能忽视用户与行业的呼声。

零售需要申请三个执照。在疫情中,线上买菜方式被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总体趋势似乎是线下往线上赶,等60后的人都走尽了,线上购物、到家服务也应该是很自然的趋势。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未来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给你送货吗?即使愿意送,成本能承受吗?消费者愿意为到家支付多大的费用?资本总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亏本的买卖不可能一直做下去。笔者估计未来的到家服务主要不是送商品,而是送服务——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生活料理服务与医疗服务。零售商过去是卖货的商人,后来餐饮化了,变成卖货与做菜两个功能,并送菜到家。未來这样做还不够,前置仓要变成前置厨,或干脆到用户家中烧菜做饭。所以,未来的零售商得去申请第三个执照,即医疗护理执照。而大学也需要开设“应用型跨界专业”,把零售、餐饮、服务融合在一起。

零售的两极化。零售越来越呈现出两极化发展趋势:一方面是简单化,另一方面是复杂化。超市生鲜越来越让消费者烧菜做饭变得更简单;而百货购物中心则是让消费越来越有层次感、差异度与体验感,变得越来越复杂,用更多的场景去服务更差异化的需求。

中国化就是最好的国际化。在大趋势面前,任何个人的力量都微不足道。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或是社群,也不管是全国还是局部地区,以外资品牌主导我国某种零售业态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零售企业来说,不要梦想通过国际化改造能有多大的发展,中国化就是最好的国际化。

零售需要三种内涵功夫。资本激活零售以后更需要培育内涵。过去的零售都依靠自有资本发展,零售业只有短期借款而没有长期负债。这种发展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是十分有效的。如今零售的转型与发展都需要资本的大投入,资本成为激活零售发展的基本动力。但是,对于所有零售人来说,资本激活零售以后更需要培育三种内涵功夫:一是创造用户价值的能力,二是传递用户价值的能力,三是拓展用户价值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提升的结果是:对外有品牌影响力,对内有营运高效率。如果缺乏品牌效应和营运效率,再高大的零售大厦也会倾斜。

零售商迫切需要花大力气培育自己的品牌力、商品力、洞察力。

猜你喜欢

零售商零售顾客
完形填空两篇
零售+深度进化
考虑零售商缺货后悔厌恶偏好的动态供应链网络均衡研究
考虑零售商缺货后悔厌恶偏好的动态供应链网络均衡研究
我看新零售的成败得失
豆腐多少钱
黑色星期五:英国零售商面临巨额退货费用
零售排行榜
我卖个桃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