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建设
2020-02-07聂新志陈琴苓马静薛志洪骆艺
聂新志 陈琴苓 马静 薛志洪 骆艺
摘 要:文章介绍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农业科研院所推进科研团队建设的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建设;存在问题;建议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大都是以学科为基础、以研究室或课题组为单元组成的承担科学研究、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任务的综合性团队。科研团队往往是一个整体,团队成员间的分工、约束比较明确,具有较强的协作性,是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等功能实现的重要基础。文章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建设为例,探讨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建设提供参考。
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基本情况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60年,是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力量。现设水稻、果树、蔬菜、作物、植物保护、动物科学、蚕业与农产品加工、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卫生、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茶叶、环境园艺等12个研究所和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场、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和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共15个科研机构,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职职工1825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500人,博士以上学历37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十二五”以来,全院共获得科研项目立项2349项,科技成果奖励360项(国家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一等奖32项),授权专利526件,审定品种495个;入选国家及省主导品种394个,主推技术144项,主要良种良法在广东省的覆盖率达40-80%。
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总体情况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主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学科领域为单元,设立研究室(某些研究室再根据需要设立课题组),一个研究室(或课题组)即为一个科研团队。科研团队主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推广服务、成果转化等工作。科研团队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院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鉴于此,从2016年开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在全院开展了科研团队摸底调研,了解科研团队建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通过促进科研团队发展,有效提升院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
1.科研团队总体情况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团队是以水稻、果树、蔬菜、旱地作物、畜牧、水产、蚕桑、茶叶、花卉九个主导产业为经线,以遗传育种、种养技术与动植物营养、病虫害防控与质量安全、产后保鲜加工、产业经济与信息、生产技术与示范推广等六大技术环节为纬线开展布局建设的。全院共有科研团队99个,从研究方向来看,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收集利用与育种(占团队总量的33%)、植物病虫害防控(占团队总量的16%)、畜禽水产养殖与疾病防控(占团队总量的13%)等方面;从团队规模来看,大部分科研团队人数为5-9人,占团队总量的55%;10-14人的科研团队占总团队的占20%,少于5人的团队占总团队的15%;从学历结构来看,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60%,其中博士占比22%(数据来源于2016年全院科研团队调研)。
2.科研团队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科研团队研究方向有待調整。现有科研团队中,传统学科科研团队多,新兴交叉学科科研团队少,信息化、机械化科研团队稀缺;适应农业科技前沿和农业产业升级的新兴拓展科研团队发展缓慢;研究内容不能紧跟社会发展需求,研究内容拓展不够;某些科研团队研究方向不明确,研究内容随承担项目变化较大,研究缺乏系统性,或研究深度不够,取得的重大突破少。
(2)科研团队研究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团队中在国内外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科研团队少,在同行中的影响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3)高水平科研团队带头人缺乏。在全院范围内进行的调研中,31.6%的参与调研的科技人员认为所在科研团队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中是“缺乏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排在第一位;72.2%的参与调研科技人员认为“有较强的团队带头人”是理想科研团队应具备的首要条件。
(4)科研团队人才结构亟待完善。团队年龄分布呈“哑铃状”,中间断层严重,40~50岁年龄段科技人员缺乏,全院研究员平均年龄53岁,69%的科研团队带头人年龄超过50岁;青年拔尖人才少;博士占比偏低。
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建设措施及成效
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升科研团队战斗力,提高全院科技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从2016年开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针对科研团队存在的问题,多措并举强化院科研团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分批分层次开展科研团队建设
(1)传统学科科研团队建设。为强化科研团队建设,培养一批学术造诣高、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学科群,大幅提升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2016年,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科研团队遴选建设,共遴选出35个科研团队(约占全院科研团队总数的35%),分攀峰、优势、特色和培育四个层次进行资助建设,建设期为5年。其中,攀峰科研团队共5个,建设经费为60万元/年,优势科研团队共8个,建设经费为50万元/年,特色科研团队共12个,建设经费为40万元/年,培育科研团队共10个,建设经费为30万元/年。
经过近三年建设,相关科研团队得到了较好发展,已成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2016-2017年,在建科研团队承担的项目数量占全院的43.2%,项目经费占全院的47.1%;发表的SCI占全院的68%;获得的审定或登记新品种占全院的39.5%;获得的各级成果奖励(前五)占全院的59.3%;科研团队成员获得的各级各类人才荣誉或奖励占全院的近70%。
(2)新兴学科科研团队建设。2018年,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在现有科研团队基础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组建了岭南特色水果采后保鲜、设施农业技术、创意农业、新农村研究等7个新兴学科科研团队,每个团队每年建设经费为30万元,连续资助3年。目前相关团队建设顺利开展。
2.实施金颖人才计划,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
为解决高水平团队带头人缺乏、人才梯队不完善等限制科研团队发展的瓶颈问题,2016年开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加大力度开展了人才队伍建设,在院内实施“金颖人才计划”。该计划一方面加大了人才招聘和引进力度,尤其加大了博士的招聘力度,对经评审确定为优秀博士的给予安家费、项目经费等资助。2016-2018年,全院共招聘博士172人,其中优秀博士55人。另一方面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分为“金颖之光”、“金颖之星”“青年研究员、副研究员”三大类对院内人才进行遴选资助,资助期限为3-5年。2016-2018年,全院共遴选金颖之光、金颖之星、青年研究员、青年副研究员等各类人才78人。同时,实施青年科技人员导师制度,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作用和资源优势,让老专家对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扶,促进青年科技人员快速成长。
3.通过设立院内项目,助推青年科技人员快速成长
(1)设立院长基金。为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探索研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设立了院长基金项目,对35岁以下院青年科技人员进行资助,以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员成长。项目分为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博士后科研专项三个层次,资助研究期限为2-3年。2016-2018年,该项目立项90项,立项经费1164万元。
(2)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出国培养计划。为扩大青年科技人员的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设立了科技创新人才出国培养计划,每年选拔10名左右科技骨干赴国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先进实验室开展学习交流和合作研究,时间为3-6个月或一年;同时,该计划对获得当年度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计划(含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的科技人员给予相应的配套资助,标准为所获资助标准的30%。据统计,执行该计划人数占全院科技人员总数8%,但在SCI论文、国家基金项目等方面的产出占全院的20~30%,同时全院的国际合作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建设已初步取得成效,團队结构不断优化,青年科技人员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全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但是,科研团队中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团队研究方向不能很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团队重大成果及重大突破少、团队成员积极性调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逐步解决或改善,以促进科研团队发展,提升全院综合实力。
四、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建设建议
根据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团队的特点,结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在科研团队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对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不断优化团队人才梯队结构。人才梯队结构是指构成团队的人员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包括人员的年龄、数量、才智、比例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科研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灵魂,在业务上应是学术带头人,能把握研究方向;在管理上要扮演教练和后盾的角色,能为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要加大对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培训,提升科研团队带头人的专业水平和团队建设能力,使科研团队带头人能真正做到既懂政策、懂产业,也懂团队、懂奉献。加强对青年科技人员培养,注重团队成员的年龄层次搭配,尽量做到老中青相结合。团队成员主要以本专业毕业人员为主,也要注意吸收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人员。
2.注重优化团队成员分工。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团队既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也需要服务产业发展,所以科研团队建设中要注意让团队既能顶天也能立地。如以作物育种为例,需有40%左右人员从事基础、应用基础性研究工作,10%左右从事资源收集、数据库建立等基础性工作,30%左右从事育种、栽培技术集成等应用研究,20%左右从事技术服务与推广工作。同时,应注重团队内部利益分配等关系的协调,加强团队内部凝聚力。
3.注意凝炼研究内容。加强应用基础研究,聚焦国家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选准研究的科学问题,确定主攻方向、任务目标,力争能用10-15年能解决问题或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要关注产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使科学研究真正服务于产业发展。要加强与农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科技成果快速有效转化。
4.重视对外合作交流。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团队开展合作交流,不断拓宽视野,提升发展实力,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与院内其他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协同攻关,共同发展。
5.注重团队文化建设。团队文化是团队发展的“魂”,没有良好的团队文化,就没有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归属感,团队就会失去活力和效率。团队应营造出一种知识共享、宽松的团队氛围。建立定期的团队内学术交流制度,如定期举办学术例会,鼓励学术思想的碰撞和交融,增强学术氛围,凝聚创新活力。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创造干净干事创业的团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胜,陈晓强,江蛟.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建设影响因素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191-193.
[2]陈洁,方骥贤,蚁秀清,等.推进农业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4):79-81,96.
[3]刘益男,唐远红,顾鹏,等.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高端人才引进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278-279,285.
[4]洪骏.学科中的团队建设—基于江苏省优势学科报告数据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5):26-28.
作者简介:聂新志(1977-),女,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科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