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博瑞”套组的紫砂艺术与青铜文化
2020-02-07马永强
马永强
图1 吉金博瑞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中优美的文辞即便历经千年,依旧让人心驰神往,江河的涛声不止,中国的文韵不绝,几千年前作为祭礼必不可少的各种“吉金”虽然近乎绝迹,只能在博物馆中感受过往的辉煌,但中国的文化却始终坚强的屹立在这片土地上。紫砂艺术作为传统艺术文化的分支,以自身包容的特性不断地汲取传统文化元素,图1“吉金博瑞”套组便是依据过去祭祀之礼所用的各类青铜礼器创作而成的。
“吉金”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专有名词,在汉代以前,“金”多指青铜,所以“吉金”就是一种精纯而美好的青铜。在中国古代,祭祀是一种相当重要的社会活动,当时用于祭祀的礼器就是青铜制作而成,也就是“吉金”。甚至一度有人认为,祭祀时的场面越盛大,所使用的“吉金”越庞大,这个国家的国力也就越强盛,所以从流传下来的不少青铜礼器上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恢弘,其中蕴含的蓬勃的气质,是之后任何时代都无法媲美的,后世对于祭祀的感受以及目的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转变,“吉金”也就逐渐被其它礼器所取代。“吉金博瑞”套组所要表达的,就是源自于那股最初的恢弘壮美,用紫砂的语言来加以转变,从而转变为色彩秀丽,历史文化气息充沛的紫砂造型及装饰。
“吉金博瑞”套组是一整套的形体设计,其核心的创意是以战国时期青铜壶作为基础造型,在圆形的身筒之上加上层次分明的圈线装饰。圈线之间采用青铜器上提炼简化的纹样,与紫砂造型相得益彰。使用独特的色泥粉浆及嵌银丝工艺来表达图案,从而形成一整套形体气质统一、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形体流畅古朴的全新茶具形态。
“吉金博瑞”套组无论是茶壶、茶杯、公道杯,都采用相同的身筒轮廓。其制作方法也大同小异,基本都是由壶身形态变化而来。在制作身筒的时候采用先口后底的方式,需要用竹拍子拍打出壶面的曲线。且采用无肩设计,壶口直接连通着壶面,腹鼓的曲线因此与壶口连贯,并在壶底略微回收。身筒上的装饰主要集中在壶腹曲线之上,壶腹的双圈线平行环绕身筒一周,这之间的距离就是出水口的直径。直壶流斜插,壶流上同样采用了一围圈线来进行装饰,简单的线条叠加使得壶流与壶身的风格趋于统一;壶把上虽然没有圈线,但却将如意卷曲的飞把线条勾勒出层次,如同相互嵌套一般环环相扣,也呼应壶流和壶身。在接近壶口的部位,再一次使用双圈线进行装饰,以线饰面,可以彰显“吉金”这一主题本身所具有的厚重感。
青铜礼器都有庄严沉重的气质,并且在这些礼器身上还布满了细密的纹样,这些纹样所代表的含义穿越古今,每一个观赏者都可以感受到其中漫长历史所产生的深刻内涵。“吉金博瑞”套组上的装饰纹样并不能涵盖整个中国各类祭祀礼器上的纹路,但却可以作为一道桥梁,一个引子。借用抽象简化后的“螭龙纹”来作为壶体的中心装饰,绿、黄、红三色沉稳协调。杯身采用了简单的回纹,来与其简约较小的器型相适应。壶盖面一圈用红色粉饰,再用银丝嵌入作为连续图案轮廓,有所对比,设计感强烈,突出了高古气息。这样的装饰将春秋战国时代的元素融入其中,将本就久远的形体气质进一步地拉长,任谁一看到这样的形体和画面,都能感受到其中历史的悠久和情感的源长。
“吉金博瑞”套组的壶盖和壶钮部分的制作中,壶钮采用暗接尖圆钮,造型同样来源于传世青铜器“盉”。这样的塑造是为了强调“吉金”作为青铜的本质,调整体量大小使之适应于整体造型。圆形的壶盖上圈线分明,凹凸有致,利用这种线条之间的高低层次,嵌入银丝纹理,用由浅入深的形式与身筒相互呼应,让人感受到其中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广博。
综上所述,紫砂壶的设计和创作可以跳出时代的局限,很多经典的传世作品凝聚了前辈们的心血与智慧,融合了个人思维和社会文化,以高超的技艺水平制作,从而尽显时代之风。“吉金博瑞”套组融合现代紫砂茶具设计思维,简化提炼传统青铜器的艺术语言,试图对传统紫砂造型装饰设计进行突破。整体设计感强烈,博大庄严,邃远高古,具有强烈的东方传统美学气息,继承传统,设计创新,是紫砂艺术在当下时代汲古求新的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