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刻语言浅思

2020-02-07曹美好

山东陶瓷 2020年6期
关键词:刀工紫砂陶陶刻

曹美好

图1 陶刻掇只壶

紫砂陶刻是以紫砂作为载体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它跟紫砂器相伴相随,并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石木雕刻、篆刻、绘画等其他艺术门类,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

纵观紫砂陶刻的历史,就会发现,紫砂陶刻自身艺术性的成长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明代,在紫砂壶上刻字刻画还是较为稀少的事情,传世的作品不多,即便有茶壶上的陶刻也都较为简单。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早期的紫砂制作工艺尚不完善,烧制时的成品率并不理想,制作紫砂所用到的工艺步骤越多,就越是会影响到最后的烧制,所以在明代为人所称道的是以“时壶”为代表的紫砂光货,因为光货的造型简单,可以用更少的成本在工艺和美之间获得平衡,而紫砂陶刻又分为生刻和熟刻,所谓的生刻需要在生坯上进行刻画,这就为之后的烧制增加了不确定性;而熟刻是在烧制完之后的坯体上进行创作,但在当时又缺少相应的专业人才,再加上紫砂早期缺乏文人的参与,所以明代的紫砂陶刻并未有太大的艺术发展,也就无法产生足够多的艺术语言。

紫砂陶刻真正产生自身的艺术语言是在清代,“曼生壶”的出现不仅开创了“文人紫砂”的新风尚,也为紫砂陶刻打开了一扇艺术的大门,这一时期紫砂技法工艺的进步相对于明代已经有目共睹,紫砂器的造型也自然而然的向着更加复杂的方向拓展,紫砂陶刻相对于金石篆刻的包容性,立刻就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参与其中,清末时期“玉成窑”的出现,将这一点推向了高峰,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确立了紫砂陶刻艺术基本的创作标准。

1 紫砂陶刻的刻味

以图1 陶刻“掇只壶”为例,其自身是一件经典的紫砂光货,球形堆叠形成的紧凑感、一体感让这件作品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装饰,唯有紫砂陶刻可以例外。在这把壶上,陶刻要配合“掇只壶”本身的形体感,采用纯阴刻的方法,传统的竖版阅读习惯,充分展现了传统书法文字的魅力,这样的刻画跟书写在纸上有些微的差别,那就是每一个字的颜色都是跟紫砂壶完全相同的,之所以能够让人分辨是由于刻刀所形成的沟壑纵横,这种刻画感就是紫砂陶刻的“刻味”,深刻并具有冲击力的同时又不会影响紫砂壶本身的形体气质,可以说完全的融入到壶体之内,整齐精微却不琐碎,给予人一种连贯的视觉感受。

2 紫砂陶刻的刀工

紫砂陶刻的所有表现力都是通过刻刀来进行塑造的,优秀的紫砂陶刻作品,有着流畅细腻的刀工,同样以作品“掇只壶”为例,这把壶上的刀工细腻,一笔一划都清晰整洁,同时字里行间自有规律,显得既不急躁也不温吞,这种刀工甚至能够直接反映出刻画者的心境,正如书法中的“字如其人”。紫砂掇只壶本身带有一种质朴、雅致的氛围,整个壶的壶面圆润而流畅,这样流畅的外表让人不忍破坏,所以文字所要展现的正是传统文艺创作中那种流畅感,刀工不能滞涩,要显得一笔接着一笔,自有一股精神气孕育其中,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其中有力的精气神。

紫砂陶刻的刀工不仅是慢的艺术,有时候也需要一气呵成的快,尤其是在刻画大篇幅的书法刻字的时候,在下刀之前,创作者需要调整好自身的身心状态,并对刻画的内容掌握和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下刀的那一刻胸有成竹,一刀过后,运用转捻的刀法继续下一刀,而不是停顿下来,再思考下一个字应该怎么刻,“以刀代笔”也可以理解成用刀一样书写,一个人在书写的时候,心中有文章,那肯定是不会一字一顿的写,所以陶刻的刀工在作品上就要求连贯。

当然,紫砂陶刻的创作并非一成不变,在某些作品当中需要一气呵成,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可能就不需要如此,具体情况应当具体分析,但仅以刀工本身来看,连贯仍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下刀能够做到行云流水一般,那么陶刻本身自然也就达到了艺术的高度。

3 陶刻的艺术层次

陶刻的艺术语言取决于创作者本身所处的艺术层次,紫砂艺术创作雅俗共赏,人人都能遇到自己喜爱的作品,但紫砂陶刻相对于紫砂形体显然具有更高层次的艺术语言,这取决于刻画内容的选择和刀法对内容衍化的结果,这就决定了陶刻本身的艺术层次,陶刻创作不仅是技艺的选择,更有内容的选择,这考验着创作者自身的文化辨识能力,如何用更契合的刻画方法将内容表现出来,这就能提升作品本身的艺术层次。

4 结语

紫砂陶刻创作的边界早已经敞开,传统文人刻画曾经遗留下来众多宝贵的遗产,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技艺运用方法,以及内容表现形式,更可以获得陶刻创作的思维方式,学习和借鉴这些内容,从中挑选出契合自身的元素,将其纳入自己的创作体系,可以有效的提升眼界和认识,从而创作出独属于自身,全新的紫砂陶刻作品。

猜你喜欢

刀工紫砂陶陶刻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勤加训练 让刀工技术越来越熟练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