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典诗歌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2020-02-07程建新

海峡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讲授诗人诗歌

■ 程建新

笔者近三年又带了一轮高中。这轮教学中,除了一部分考卷分析用Word 文档在电脑展示外,绝大多数教案是手写在19cm×13.2cm 的纸张上面,课堂投影展示。几乎每节都要展示,高一学年教案有313 页,高二学年400 页,高三学年495 页,保存完好。因为自己一直研读古典诗歌,也就持续不断讲授古诗词。大致算一下,高二上讲语教版的《唐宋诗词鉴赏》,共约讲授90 首诗词;高三上讲授106 首,高三下讲授30 首,三年下来,课堂讲授和提示的古典诗词当不下300 首。

一、古典诗歌的作用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成就和地位都极高。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很有必要多多学习古典诗歌。《尚书》说“诗言志”,诗歌是抒情言志的。孔子说诗有“兴观群怨”的作用,汉代提出“诗教”,古来非常重视诗歌对人们思想情感的熏陶作用。对高中生而言,读古典诗歌最直接的目的当然是考试,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提高个人语文和文化素养。朱自清先生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1]叶嘉莹先生说:“学习古典诗词,还不仅是学习一种学问知识而已,重要的是使青年人的心灵复活起来,让他们以生动活泼的心灵,来欣赏、体会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些伟大、美好的生命,这才是学习中国古代诗词的最重要的一点意义和价值。”[2]

二、要精选一流而又短小有味的古诗词

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唐诗有五万多首,宋诗更多,仅仅苏轼的诗就近三千首,陆游诗九千多首。讲授诗词,首先一定要选择一流的、短小的、易于引发青少年共鸣而且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作品。要感动他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讲授自己觉得非常精彩而又有体悟的诗歌。汪曾祺小说《徙》中写其初中国文教师高北溟先生选读课外文章的标准是:“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3]一流短小的诗歌往往文质兼美,易于阅读,易于讲授,易于共鸣,还易于学生记诵积累和运用,青少年诵读达到了一定的数量,自能提高语文水平,打下一定的文化基础,并且终身受益。

语文版的《唐宋诗词鉴赏》是较好的选读教材[4],共十二课,每课诗词都是3 篇,扩展阅读4—7 篇,共有诗词89篇,绝大多数是一流作品。但这里并非每课里的前三篇都讲,后面略讲或不讲,授课要自出心裁。比如第一课,笔者重点讲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和王维《汉江临眺》,第三篇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只是简略串讲,而扩展阅读里李白、柳宗元、贾岛、苏轼的五首诗作都短小喜人,就一一讲授。第三课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和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都很精彩,都加以较细致的讲授;扩展阅读里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实际上是古来写王昭君最出色的诗歌,自然要细讲,而许浑的《金陵怀古》还不是一流的诗歌,故略而不讲。第七课前三篇都非常精彩,扩展阅读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今人推崇者似乎更多,但此诗偏长,学生读来不易共鸣,就只略作提示。讲授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不同教师不妨有差异,这样才丰富多彩。

三、愤悱启发,层层深入

笔者上课,一般开头留十到十五分钟让学生自读,先督促学生学习,黑板上写上将要讲授的诗文。如果专门讲授诗歌,品读之后就提问探讨,引导启发,最后自己分析讲解。讲完一首接着第二第三首,尽量使课堂内容充实又起落跌宕,有高潮和发现。如果只是点缀一两首诗歌,课堂最后留五到十分钟阅读提问,然后将原诗和答案都展示出来。

比如《唐宋诗词鉴赏》第九课有牛希济的《生查子》一词:“春山烟欲收,天澹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笔者让学生品读之后串讲全词,赏析最精彩的句子,并在黑板上写上杜威的“读书是心灵的探险”和法郎士的“读书是灵魂的壮游”,要学生放出眼光来读。接下问学生们,好几个学生认为最好的句子是上半阕的一二句和三四句,下半阕意为,话说了很多,深情还未能充分表达,回头又跟所爱的女子说,我记住你的绿罗裙,一路走去,看到萋萋芳草都会想起你。

笔者说,后半阕应该是男主人公与情人话别之后觉得意犹未尽,又折回与她说了一些话而后离开,一路上看到萋萋芳草,就想起所爱之人穿的绿罗裙,内心溢满了深深的爱意。那为何同学们是那样理解呢?因为书本在“回首又重道”一句后面加上冒号,告诉读者后面两句是那男子所说的。数种颇为权威的书籍都是如此标点[5],但笔者觉得如此释读从行文到意思都欠好。然后又告诉学生,最好的句子是最后两句,并引证朱光潜先生的文章:“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又是混在一起,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就是好例。此中主人何以‘记得绿罗裙’呢?因为罗裙和他欢爱者相接近;他何以‘处处怜芳草’呢?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类似。”[6]

高三上诗歌复习材料里有方干的一首诗,笔者又补充方干的《贻钱塘县路明府》诗:“志业不得力,到今犹苦吟。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世路屈声远,寒溪怨气深。前贤多晚达,莫怕鬓霜侵。”[7]提问:1.全诗都读懂了没有?哪一联最好?2.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此诗一题作“感怀”,哪个更好?4.从诗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答得不够好,最后笔者展示自己的答案并稍加解释:1.显然是颔联最精彩,富有概括性,唐代很多诗人投入很多时间精力于诗歌创作,当作终身追求,这也是唐诗辉煌的一个重要原因。2.诗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沉沦底层的无奈和深深的抱屈,感情沉郁呜咽。3.应是诗人的感怀之作,题作“感怀”相应更好,但也可能是直接写给路明府的,故诗题如此。4.唐代不少落第诗人终身蹭蹬不偶,考试决定了一部分人的命运,但人的才华与成就却不是考试就能够很好地衡量和决定的。

四、诗歌需要串讲,尽量句句落实

现今高考是考诗歌理解欣赏,认为理解欣赏属于高级能力。但因为所选的诗歌往往偏僻难懂,题目有的模棱两可,不少学生只好靠猜测套题,有时蒙对了,有时蒙错了,考试的信度并不高。一首诗歌,如果能够句句理解落实,表明真正读懂了,做起题目也就能够相应精准。但要真正读懂很不容易,因为诗歌缺少背景,思路多跳跃不定,句式也常常灵动多变,再加上语言凝练、用典偏多等等,往往难以句句落实。

高三上复习材料里有杨万里的《野菊》一诗:“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此诗雅而有味,就要求学生细读,然后自己细讲。首先,字词典故要出注。骚人:因为屈原作《离骚》,后世泛称诗人。糗(qiǔ)粮:干粮。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政缘:正因为,政即“正”。宠光:犹言光宠、荣宠,谓由特加恩宠而得到的荣耀。全诗大意是:野菊不给诗人作粮食,又怎能跟随流俗过重阳佳节呢?正是因为在山野才有野逸的姿色,岂能因为没有人欣赏而减少了自己的芳香?傍晚笔者在碧绿的半山腰看见野菊花,即使忙碌也要摘取一枝回去。野菊当会冷笑被人工栽种的菊花,它们要向栽种的人们希求荣宠。此诗运用对比手法,赞扬野菊花的芳香野逸,甘于寂寞,不向人们邀宠取媚,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高逸人品的倾慕向往。

高三下曾选鱼玄机《赠邻女》一诗:“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出了两题,第1 题仿照高考题为五选二的选择题(今年全国Ⅰ卷改为四选一),这里略去。第2 题是要求找出最佳的一联加以赏析,学生回答有说首联好,有说颈联好,两班有五六位同学说颔联很好,分析也不错。之后,展示笔者的答案:因为害羞,你(邻女)往往用罗袖遮脸。春来惹愁,慵慵懒懒,不想起来梳妆打扮。无价之宝容易得到,多情郎君十分难找。于是你在床上偷偷流泪,在花间冥想断肠。你应该可以暗窥邀约男子,何必怨恨找不到像王昌那样的美男子呢?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里说他东邻女子很美,在墙头暗暗窥视爱慕他三年,他没有答应。古乐府有“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据说王昌“姿仪俊美,为时所共赏”。此诗写出古代少女的美丽娇羞,对爱情的向往和未得到有情郎君的惆怅悲感,写出真爱难得,真情宝贵,诗作优美婉约而真率大胆。[8]

五、注意诗歌的题目、思路和字词典故

高考复习书籍鉴赏古典诗歌,分解诗歌为人物形象、表达技巧、炼字炼句、思想情感等,又分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羁旅怀乡诗、送别怀人诗等,提示要关注意象,杨柳、月亮、杜鹃、松树、菊花等都象征什么什么,让学生根据这些去猜想读诗和套拟。这样一来,大致能够判断是什么诗,但很难较好地理解诗歌,因为每一首诗歌往往都是独特的。

鄙意理解,诗歌更为重要的是注意题目、作者的思路、句子表达、字词典故等,并且不断去品读,这样才有可能相对达到较好的理解,想走捷径用套路其实是行不通的。

如蒋捷的《虞美人》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通过少年、壮年和暮年三个画面勾勒词人一生的大致行踪情状,感慨良深,思路非常明晰。但多数诗歌思维跳跃,思路难以把握,又加上语言意象朦胧不定,往往不易把握其意思和情感。

厦门市2018 年高三质检卷选黄庭坚的《赠黔南贾使君》一诗:“绿发将军领百蛮,横戈得句一开颜。少年圯下传书客,老去崆峒问道山。春入莺花空自笑,秋成梨枣为谁攀。何时定作风光主,待得征西鼓吹还。”试卷注释“贾使君在崆峒山下有林园”,出卷人认为第四句“意在勉励贾使君西征建功立业后再返回崆峒故园”,鄙意这注释和理解都值得商榷。

黄庭坚非常博学,诗中用典很多,首先要注出此诗中的字词典故。使君:一指奉命出使之人,一称刺史。横戈:曹操横槊赋诗。圯(yí):桥,西汉张良在此桥上得书。崆峒:山名,一在河南临汝,一在甘肃平凉,一在江西赣县。鼓吹:汉魏六朝开始盛行的一种重要乐种,朝廷有赐给大臣,表示恩宠。其次是理解全诗,鄙见大意是:贾使君年纪不大就任黔南刺史,设想此去赴任,一路上意气昂扬,马上赋诗,自己也会开颜自得的。你贾使君年轻时就熟读兵书,年长出使黔南,正可抽空一访崆峒山以寻仙问道(若说贾使君在崆峒山有园林,全诗就扞格难通了)。春来了园中只有春华自开莺鸟啼鸣,秋来梨枣成熟了也没有人攀摘。你何时能够回到老家来做自己园林的主人呢?一定是在征西成功之后。出题人注释“贾使君在崆峒山下有林园”本于任渊移录别本注释:“信臣家世有北园,在崆峒山下,气象雄壮,花木茂密。”[9]但这个注释与此诗不吻合,不可取。

再如高三最后一次测试卷选苏轼《秋晚客兴》一诗:“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出题: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尾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在重阳节看到中意的菊花盛开的欣喜之情。②用语通俗易懂,抒情自然流畅。“又喜”“可意”“是处”等词口语化,有助于作者情感直接自然流露。③感情由悲转喜,层次丰富,提升了诗歌格调。前三联抒发悲秋之情,尾联以喜悦之情作结,显示出诗人豁达性格。

这个答案总体蛮好。但大多数学生都是说尾联采用了乐境写哀情,越显得诗人作客的孤独寂寞等等。这里,一是不注意题目,二是不理解全诗,三是单一的思路和长期模板套题的练习使得很多学生思维严重定势,有的学生感觉此联是表达欣喜之情,但在答题中也不敢写出来,如此凭借模板答题反而丢分更多。笔者告诉学生,读古诗首先要注意题目,古诗人拟题往往很严谨,然后要把握诗歌的思路、诗作大意和诗人的思想情感。一看题目,就知道是写诗人兴奋之情的,比如杜甫诗有《遣兴五首》《绝句漫兴九首》《秋兴八首》等,都是表达诗人勃勃兴致的,但这要多加阅读,有较为开阔的视野。还有,出题人的参考答案也有可商榷之处。査慎行的注释说:“此诗不似先生手笔,施氏原本不载。”[10]此诗是否东坡的诗作尚有疑问,而出题人和学生看到苏轼的诗歌往往马上就套以表达诗人豁达性格云云。

五、要不断引导学生去品读诗歌

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诗歌教育需要持之以恒,见缝插针。若是专题教诗歌,自然要倾其全力;若教散文小说,因为有所关联,顺便讲一两首诗歌,可以拓展印证;有时因为课堂沉闷,点缀一下诗歌,课堂会轻松愉快一些;而碰到传统佳节,自然不要错过讲授相关的古诗词,这样即是诗歌教育,更是文化熏陶,一举两得。

高二上讲授第五册课本,中秋节前夕笔者就顺便讲司空图的《中秋》和苏轼的《中秋》诗,提示中秋节来临了。接下校园内丹桂盛开,顺带将王维的《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一诗抄出共赏。而每到传统佳节,大致都要讲一两首诗歌。如元宵节讲过朱淑真的《生查子》和李清照的《永遇乐》,寒食清明讲过韩翃和王禹偁的《寒食》、魏野的《清明》,端午节讲授过朱淑真的《端午》、戴复古的《扬州端午呈赵帅》,重阳节讲过李白《九日龙山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等等。

黄庭坚

高二下上选读课本《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连带古诗词也较多。吴伯箫的《菜园小记》写了不少菜蔬花木,就顺便讲讲《郑风·有女同车》,告诉学生诗经时代就写到木槿,古人种木槿作篱笆,花供食用,觉得木槿化美而易落,如今木槿是韩国的国花。丰子恺的《渐》一文,书上还印有丰氏手书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就将此诗抄出讲解,因为此诗醇美有味。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顺带讲了古乐府《江南》、温庭筠的《梦江南》和皇甫松的《采莲子》。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是他的名篇,厚重有味,也很能看出作者的性格气质,自然要稍稍介绍郁达夫,并且抄了郁氏三首诗让同学们赏读。一是《赠名》:“赠君名号报君知,两字兰荃出楚辞。别有伤心深意在,离人芳草最相思。”其妻子孙荃的名字是郁达夫起的。《寄映霞两首》:“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笔者,为君先买五湖舟。(其一)笼鹅家世旧门庭,鸦凤追随愧秽形。欲撰西泠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其二)”[11]郁达夫与后任妻子王映霞女士原本郎才女貌,十分相得,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仳离,令人扼腕叹息。这三首七绝都写得极为流利,风致宛然,不让古人。

苏轼

清人蘅塘退士所选《唐诗三百首》风靡至今,其序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强调多读之后不仅读懂古诗,甚至还会作诗了。笔者一直觉得,教古典诗歌没有什么秘诀,没有多少套路,重在多加阅读品赏,最后才能读懂弄通。自己浸淫古诗之中其乐融融,教学生读古诗词也是大乐事,故而长期引导诱掖。但因为应试教育的挤压,学生投入语文方面的时间精力十分有限,自己教法相应粗犷单一,学生能够读进去的未必多。但也有一些学生受到启发,感到兴趣,有所收获,甚至他们的心中已经种下诗歌的种子,以后如果有适当的环境,或许能够生长怒放,青葱馥郁。

猜你喜欢

讲授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人与花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诗歌过年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