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手脑并用,开展劳动教育

2020-02-06于海俊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劳技劳动儿童

于海俊

劳技学科因其手脑并用的特性成为培养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不少小学科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但是现实的遗憾,抹杀不了劳动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意义。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中,劳技学科所能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均渗透其中。章郭小学多年来一直秉持陶行知先生“手脑并用”思想,坚持劳技育人,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 “手脑并用”的内涵

劳技要求儿童在操作活动中进行技术探究和技术学习,它以儿童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儿童通过人对物的程序性、技能性运作,通过人与人的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实施操作性的学习,进而提高核心素养。但是劳技教育并非只是停留在单纯的操作技能的训练上,还注重操作活动中儿童对于技术原理与方法的反思、对技术学习方法的体悟,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和形成正确观念的有机统一,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素养。

手脑并用的核心是让每个儿童充分体验探究与发现的过程,让儿童的创造潜能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开发,使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协调与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内容和适宜手脑并用的材料;引导儿童观察和发现问题,促使他们亲历发展过程;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交往、合作和表达能力。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在看看、试试、做做和想想的过程中,与儿童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孩子们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也动脑思考,感受成功的体验,并在劳动过程本身充满兴趣和信心。手脑并用的过程还可以有效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会讨论、交流和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等,儿童在此过程中做到尊重事实、有独到见解、能学会接纳同伴观点并善于与他们合作,而这些能够让儿童受益终生。

二、 “手脑并用”的做法

由于劳技教育是儿童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内化知识,培养能力、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劳技教育要着眼全体,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以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教师是劳技实践活动中儿童手脑并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劳技实践活动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进而促进手脑并用,达到知行合一。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儿童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且要求教師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知识结构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我们因地制宜选择内容,脚踏实地开展手脑并用的劳技教育。

1.挖掘资源,用课程引领劳动教育的开展

要建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没有课程支撑是不行的,学校坚持以课程来引领劳动教育的开展。作为一所乡村小学,大多数教师对于常见农作物的种植和烹饪技术是非常熟悉的。因此我们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开设了“种植技术”“烹饪技术”两门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同时集中优势力量组成编写团队,开发出包含小麦、玉米、花生、红薯、芋头等海安地区常见农作物的校本教材《种植技术》,还编写了以淮扬菜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海安特色的《烹饪》。《烹饪》教材曾经被评选为“南通市优秀校本课程”,海安市教育局全市推广使用。为了确保劳技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规定全校学生每周至少上一堂劳技课。同时充分利用社团活动,发挥特长教师的作用,聘请他们担任缝纫、烹饪、种植、编织、剪纸等活动课的指导老师,配备了一支相对稳定,具有扎实专业能力、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为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高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校企合作,让热爱劳动的观念悄悄萌芽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并亲身经历常见农作物的科学种植与管理,体验劳动的艰辛,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而形成爱惜粮食,尊重劳动者的意识,学校确立了大劳动教育观,将学校劳动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让社会即学校变成现实。2013年,学校与宝宏农业产业园联手,从校企合作育人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公益劳动基地——金葵花校外种植基地。以红薯、芋头等为例,从育苗开始,经历栽种、管理、收获等全过程。并且和香格里拉饭店联手,学习把芋头和红薯烹饪成各种美食,在自己品尝劳动成果,感受成功乐趣的同时,还将美食赠送给章郭敬老院的老人们品尝。在提升自己劳动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向社会奉献爱心,培养了劳动情感。在金葵花劳动基地,学生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经历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学习了必要的劳动技能,提高了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观念。收获后,孩子们将亲手种植的劳动成果带回家给父母,和父母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我们还和仙羽制衣公司联手,每学期带领缝纫社团的孩子们去进行实习,进行职业体验,提升缝纫技能,品尝自己技能提升喜悦的同时,也体谅到父母职业的辛劳,从而产生同理之心。

3.家校融合,让孝顺父母的情感慢慢升华

海安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房前屋后不是粮食,就是蔬菜瓜果。开设烹饪课程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适应未来生存的基本技能,更是考虑到我们的学生身处农村,每到农忙季节,特别是稻谷成熟时,正好又是秋蚕要上山的时候。不少家长双休日顾不上及时做饭,甚至于中饭都要忙到两三点才吃。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专门有烹饪教授,编制烹饪教材,注明了烹饪流程,让中高年级的孩子们能够在学校习得技能,到家能够烧点儿简单的饭菜给父母充饥。并且规定中年级孩子要学会做一个素菜一个汤以及用电饭煲烧饭;高年级的孩子,会做一荤一素一汤。周末回家的一个作业就是给忙碌的家人做一顿爱心餐。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少同学在掌握了家常菜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向其他人请教,学会了一些拿手菜。例如四喜丸子、水饺、红烧排骨等。在家校融合学习烹饪技术的过程中,自然伴随着德育渗透,不仅仅有效地培养了儿童的劳动意识,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于父母的理解和关系,学生在家庭中主动承担家务,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让浓浓的亲情不断升华,密切了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情感,受到家长以及家乡父老的广泛好评。

【基金项目:2016年江苏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陶行知手脑并用思想在劳技教育中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TY-C/2016/02。】

猜你喜欢

劳技劳动儿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热爱劳动
论小学劳技剪纸课创新能力的培养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挖掘乡土资源,推进“一校一品”校本开发
劳技实践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