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实践教学的建设与展望
2020-02-06冶进海
冶进海
[摘 要]新闻传播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随着高校校媒矩阵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特别是随着高校实训平台的不断完善、学生自主创办的新媒体数量的增多以及部分院系融媒体实验室、AR/VR实验室等的建立,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从理论教学为主不断转向理论前沿的实践性教学,以便多层面满足社会对实践性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本研究以北方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为案例,提出了轮岗式、全媒体式、项目式、对接式等实践性培养方式,指出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相关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智能传播体系;高校;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1-0122-04
学习过程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而知识一方面来自书本,一方面来自实践。书本理论与实践能力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本科教育近年来不断加大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提供了诸多的实践方式,以便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实践性教学在高校培养人才和改革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不断在强调实践性教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时代智能化传播体系的到来,社会需要大量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复合型、交叉型、外向型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新型新闻传播学人才,这些人才能在多媒介、多渠道、多智能手段的传播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脱颖而出。应该说,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担负着新形势下培养这样的新型人才的重任,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加强实践性能力的培养,从专业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学生学业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较大改革,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平台、校媒矩阵建设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促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实际的锻炼,这样才能解决新闻传播学本科实践教育中存在的嘴上能说理论、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以便满足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工作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就笔者任教的北方民族大学而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立足学校媒体矩阵的建设,在遵循新闻传播学科发展规律的教学原则下,制订了完整的实践性教学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采取了轮岗式、项目式、创新式、全媒体式、反复教学等方法,使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手段,构建了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竭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以此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教育不是像造机器和盖房子那样立竿见影,而是通过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其具备未来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1]。本科阶段的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需要双翼齐飞,共同发展。针对新闻传播学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北方民族大学高度重视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先后于2005年投入资金建设摄影实验室,2006年投入资金建设平面广告与数字影视制作实验室,投入大量经费启动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室建设。2013年,学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在原有2个实验室基础上,扩建了4个相对专业和先进的实验室,即全媒体报刊新闻采编实验室、校园电视台后期编辑实验室、广播音频与制作实验室、电视演播厅,能满足学生采编播方面的实践性学习。2014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了全媒体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并依托建成学校相关实验室,兴建了五大校内新闻传播实训平台:民大青年报社、北民大校园电视台、民大之声广播电台、塞上青梅手机新媒体、少数民族新闻编辑部。在此基础上,全媒体新闻传播实验中心于2014年6月积极申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中的“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近期通过宁夏教育厅结题并获得优秀与后期项目资助,如图1所示。
目前来看,不管从教学理念还是发展态势,大多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办学理念较为传统,受各种条件限制,对本科生实践性教育认知有余而落实不足;就教师资源而言,当下高校教师中大多属于研究型学术型教师,有学历学位而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自身在实践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教学中难以从实践方面进行指导,没有实践性的案例可供教学,或多选择一些实践性的案例照猫画虎完成教学任务,重视或偏向理论方面的教学;就教学设备而言,大多高校实践性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加上受师资力量、经费等资源限制,在新闻传播学实验室建设方面相对滞后,无法在纸媒编辑排版、视频媒体拍摄剪辑、网络媒体网页制作发布等方面给每位学生提供能够实践的专业设备或技术指导,其实践性教学当然也无从开展,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也就是说,新闻传播学本科实践性教育需要从学校层面加大经费投入,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才能得以实现。当下推进的部校共建有利于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开展。
二、多元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北方民族大学目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性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轮岗式人才的培养。根据学科人才的培养方案,北方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会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发展方向、个人特长以及学生数量等,从大一开始,安排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报、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校微信公众号等各大校媒轮岗实践,实践成绩计入学生学分。学院根据学生数量,安排相应的教师去指导,并给予一定的课时量。学生会在大一、大二、大三几个学年中,分批次和时间段,参与到学校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电台、塞上青梅微信公众号、校园记者团、校园微电影协会等学生社团机构实践,并制作相应的新闻产品,取得一定的学分。这样就“从主体上做到从面向少数学生向面向多数学生转变,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由点到面的转折” [2]。根据实践性教学目标,专业教师利用理论课程和实践指导,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逐步培养,完成学生对爱好兴趣的拓展和思想方面的积极认同,从而为进一步的实践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全媒体式人才的培养。根据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北方民族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要求不同校媒实践的学生向全媒体性人才发展,也就是说,要会写,会拍,会编,会剪辑制作,会编辑发布。举例来讲,北方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子有自己创办的塞上青梅微信公众号,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稿源,负责公众号运营的学生们要么四处转载稿件,要么组建自己的采访、创作、编辑团队,但运营起来人手依然不足,相对乏力。为此,新闻传播系根据各校媒的特点,要求在纸媒《民大青年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电台里实践的学生,每创作一篇新闻稿件,特别是新闻采访组到了学校的活动现场之后,第一时间拍摄图片,抓紧写好新闻照片说明,以简明扼要的内容首发到塞上青梅微信公众号,以便在时效性上有所突破。然后再創作两篇不同风格的新闻稿件,一篇适合在新媒体也就是公众号上再次刊发,要求从标题、内容、结构等方面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同时在这样的文稿中使用许多图片或剪辑出一些短小的视频;另一篇稿件适合传统媒体如《民大青年报》或校园电视台刊播,这要考虑到传统媒体的版面、时长等,在内容上精炼简洁,只能出现一定的文字、图片或剪辑好的视频。通过学生在第一现场报道、多媒体多渠道发布、多种方式制作等“一次采集、多元生成”的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全媒体记者的工作流程,同时掌握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特长并加以放大,以便下一步向更深更高方面发展。
项目式人才的培养。根据学校的规定和教学安排,新闻传播系的每位老师提供一定数量的项目题目,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后进行申报,通过学校层面的评估后获得一定的实践项目经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根据申报通过的项目有的放矢地展开实践。这些项目可以是一部纪录片的拍摄,也可以是一部微电影的创作,或者是某个理论命题的探讨,或是某一方面的新闻专题拍摄。在这些项目式实践中,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有兴趣爱好、专项特长、探索精神的学生就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并能创作出一些精品。像北方民族大学近期开展的校友宣传片的拍摄工作,如果交由外面传媒公司制作,一方面要给付较高的拍摄制作费,另一方面闲置了本校这方面的人才、设备资源。后来根据学校领导提议,由校友办和新闻传播学专业师生联合拍摄制作,这样不仅节省了许多费用,同时还能让不少教师和学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对学生而言,可学习专业团队拍摄、录音、布光、采访等技能,同时在后期的剪辑、包装、调色工作中,经过教师或专业人士的指导,学生可进行专业技能操作,他们开拓了眼界,接触到在社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工作的扎实进取的校友。这样的项目一多,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起新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也能促进教学相长。另外,这种项目式人才的培养模式,最终促使学生能够从项目策划、项目创意到项目拍摄、项目制作加工、成品呈现一站式完成任务。
创新式人才的培养。在每个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是层次不齐、爱好不一、发展方向不同的。因此,新闻传播专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组建专门的小组,立足于发展创作爱好,在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让创新型人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大卓越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分层次、分阶段地落实教学改革的理念,提供平台与机会让精英人才脱颖而出。这也是奔着“培养最具有开创性和个性的人,包括对其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能力的培养”[3]而去。这是时代发展的呼唤,也是人才需求倒逼学校培养机制的革新。特别是当下移动化、互动化、智能化的传播体系的建立,媒体内容爆炸式增长,媒介渠道越来越多,新闻传播学专业出去的学生,如何在媒体林立的世界中让自己的文稿或视频作品脱颖而出?如何打造自己的分众化传播渠道?如何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传播目标?这就需要学生对这一领域有一个较深的思考,并在这个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尝试,就像当年的范长江、成舍我等新闻前辈一样,在读书的同时投入新闻实践之中,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认知,较早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其实,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是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提供一定的设备资源,构建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团队,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媒体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兴趣爱好基础上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通过自身的实践,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给有梦想的学生插上翅膀,在兴趣、爱好、专长的基础上把这一梦想有效地促成或推进。如北方民族大学利用实训平台,让有爱好的学生进行创意建设,承担校媒中某一栏目或板块,有的放矢地进行尝试。总体来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本科时期就展现出独特的一面,能够产生一些有分量或有思考的作品,当他们走向社会时,能给社会媒体机构融入一定的新鲜血液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独当一面。
对接式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为此,北方民族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聘请了大量的业界人士参与到实践教学之中,其中有《光明日报》驻站高级记者、《宁夏日报》高级记者、宁夏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银川电视台主任编辑、知名电视剧导演等,通过富有实践经验的业界人士的实际指导,切实提高了学生實践能力。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到媒体单位、机构去参观、学习、实习,直接跟媒体单位对接,实行对接式、联合式的培养,在校园内尝试建立媒体单位所需要的栏目,让学生组建主要的制作团队并承担相关的拍摄制作任务等,以便让学生深入实地去看、去想、去实践,能够充分了解当下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媒体工作的流程以及媒体工作者所需技能等,最终为未来走向相应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人才培养方式让学生毕业后能有机地融入当地媒体机构的工作之中。
三、教学实践理念的革新与完善
当然,每个大学的师资力量、教学能力不尽相同,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建立起高水平资源优化、内外融通、运行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和体系。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不少高校存在着理念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另外,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能力、风格等对学生影响非常大,所以提高教师的本身的专业技能和媒体素养非常重要,不能只做纸上谈兵的教师。专业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堂实践课,要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需要有信息化资源的开发运用能力,在网上能够找到与自己教学相关的资源,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把全部热情投入讲课之中,不管娓娓道来,还是激情澎湃,抑或带领学员神驰四方,都要做到因学而教,而不是夸夸其谈。教师本身要有一定的动手创作能力。可以这样说,教学是一门技术活,不仅要求提升教师的理论,同时要求教学相长,在实践方面要求教师勤加练习。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大多教师经过了博士阶段的训练,有较深的专业知识,不过,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要提倡就算博士毕业也要不断地培养新闻传播创作中的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师讲起课来才能有底气、有案例、有见地、有方法、有心得,才能将多年乃至毕生的心得、经验无偿地教给学生,才能解决学生很多时候解决不了的难题。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应该有他独特的一面、富有个性的一面、充满魅力的一面、拥有思想和放飞思想的一面,但同时要记住,就新闻传播专业而言,实践教学过程也是点燃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的过程,不是为了理论讲得多或者讲得好,而是应让学生接受教师本人的能力,或者喜欢教师这个人,这样学生才会加倍努力投身于实践性学习之中,这和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有异曲同工之处,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机器最擅长重复的工作,人擅长解决灵活性的、迁移性的问题,传道授业解惑,这里不仅仅要求教师有理论能力,同时也提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不能水平有限,或者自己掌握了很多,却闷在自己的肚子里,到了课堂上,吭吭哧哧说不出来,更不能让自己的一桶水是漏的,还没倒到学生碗里,就已经洒掉了。
传播学大家沃尔特·翁曾拜于传播学先驱麦克卢汉门下,他曾说:“出色的老师能够使思考成为压倒一切的活动,虽然它使人不安,使人筋疲力尽,但是它给人无穷的乐趣。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麦克卢汉始终是一位最好的老师。他可以激发人动脑筋,就连那些被他搞得困惑而恼怒的人,也会发现自己被老师改变了。” [4]事实上,不管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性教学,教师就应把学生引导到活水之源、水草茂盛的地方去发展,让他拥有生存的能力,而不是讲了多少,灌输了多少。美国学者斯塔克认为,高校教育分为八类,依次为掌握该领域的概念与知识、使个人或社会得到发展、发展智力、发展技能、促进价值观的形成、学习伟大的思想、为将来做准备、道德的养成。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本科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写新闻、写策划或拍摄、制作视频的技能,而是在不断的实践性训练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打量世界和看待事件的角度、方法,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这种参与不仅应该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业和人格发展的要求,更应该是他们将来面对事业上挑战的最好的预演”[5]。这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内容是一致的。通过教学与实践、技术、社会等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这正符合新闻传播学本科实践教育的目的。作为教师,面对教学中各种各样的学生,要懂得寬容怪才,尊重创新,推崇思想,这样的教学才富有活力。展望未来,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其实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革教学方式与评价体系的过程,是一个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与提高学生思想的过程,是一个在媒介急剧变革的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
[ 参 考 文 献 ]
[1] 卢宝臣.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140-141.
[2] 姜嘉乐. 走向前沿的模式创新:30年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案例集萃[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32.
[3] 王贤芳,孟克.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8-120.
[4] 马歇尔·麦克卢汉,昆廷·菲奥里,杰罗姆·阿吉尔.媒介与文明[M]. 何道宽,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13.
[5] 程 星. 细读美国大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90.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