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健康心理控制源现状相关性研究
2020-02-06王欣怡张延红耿晓静
杨 兰 王欣怡 张延红 耿晓静 崔 会
随着医疗进步及预防脑卒中知识的宣传,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在逐渐降低,但致残率及复发率仍在提高[1],临床常仅关注治疗疾病本身,忽视患者心理治疗。研究显示,卒中后残疾障碍的患者,约75%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严重降低患者治疗参与度,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治疗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2]。“健康心理控制源”指个体在面对应激时是采取内控性还是外控性心理应对策略,采取策略不同,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结果不同[3]。研究显示,健康心理控制源影响自我管理能力[4],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出院准备度[5]。出院准备度是指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健康状况,来判断患者是否具备离开医院、回归家庭和社会进行康复的能力[6]。出院准备较好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好、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较高、复发率及病死率较低[7]。目前国内已有关于出院准备度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和健康心理控制源与自我管理的研究,但是健康心理控制源与出院准备度的研究很少见。本研究通过分析心理控制源与出院准备度之间的关系,为出院指导提供新思路,改变患者心理健康的认知,提高出院准备度。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入住承德市某三甲医院的2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问卷调查类研究样本含量的估算,Tabchnick和Fidell[8]提出样本量选取应为量表条目数的5~20倍,本研究中量表条目数最多的是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共18个条目,本次调查选取量表条目的10倍,样本量为180例,同时考虑到15%的无效问卷,最终确定研究对象210例。纳入标准:①首次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②住院时间≥3天;③意识清楚,表达准确,沟通无障碍;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入院及当天出院的患者;②认知障碍及听力障碍患者;③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本研究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并经神经内科专家审核后编制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情况、医疗支付方式、住院时间、家族史等。
1.2.1.2 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RHDS)采用台湾学者Lin等[10]2014年翻译并修改的中文版本,共12个条目,3个维度,包括个人状态、适应能力、预期性支持。各条目均釆用0~10分计分法,量表总分共12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越好。此量表重测Cronbach’s α系数为0.890。
1.2.1.3 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Mltidimentional Health Locus of ControlScale,MHLC)于1978年由Wallston等[11]人根据Rotter的心理控制源理论编制而成,此量表分为3个维度,健康内部控制源、健康权威人士控制源及健康机遇控制源。每个维度的条目为6个,每个条目均按1~6分计分法,得分在6~36分之间。若某维度分值高,说明患者较倾向该健康心理控制源。此量表已被应用到各行为相关性疾病领域,重测Cronbach’s α系数为0.800,信效度较好。
1.2.2 研究方法:采用统一指导语介绍本研究目的意义及填写要求,在患者知情同意下,MHLC量表在入院之后填写,RHDS量表在出院当天填空;对有阅读障碍及疑问者,由调查者逐条解读,患者独立做出选择;视力障碍者,可由家属代写。问卷当场收回,如发现有漏项,及时向患者核实。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收集整理后,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双人核对录入并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α=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描述性分析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相关性分析时,符合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否则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2.结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情况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77.51±7.45)分,条目均分为(6.46±0.62)分。各维度均分从高至低依次为预期性支持(6.51±0.93)分、个人状态(6.49±0.94)分、适应能力(6.41±1.47)分,详见表1。
表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情况
2.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健康心理控制源评估情况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总分为(63.76±5.26)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健康权威人士(医护人员及他人)控制源得分(22.98±2.86)分、健康内部控制源得分(21.67±4.02)分、健康机遇控制源得分(19.11±3.00)分,详见表2。
表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得分
2.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健康心理控制源相关性分析 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出院准备度与健康心理控制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准备度总分与健康内部控制源、健康权威人士控制源呈正相关(r=0.152,0.241;P<0.05);与健康机遇控制源呈负相关(r=-0.281,P<0.05),个人状态与健康权威人士控制源呈正相关(r=0.121,P<0.05);健康机遇控制源呈负相关(r=-0.214,P<0.05),适应能力与健康权威人士控制源呈正相关(r=0.124,P<0.05);与健康机遇控制源呈负相关(r=-0.197,P<0.05),预期性支持与健康内部控制源、健康权威人士控制源呈正相关(r=0.204,0.251;P<0.05);与健康机遇控制源呈负相关(r=-0.174,P<0.05),详见表3。
表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健康心理控制源相关分析(r)
3.讨论
3.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现况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77.51±7.45)分,条目均分为(6.46±0.62)分,处于中等水平,与患者的心理健康有关。因患者为首次发病,对突发的状况难以接受,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无法集中治疗,对治疗产生懈怠感,严重影响患者出院准备。出院准备度中预期性支持维度得分最高。与以往的结果研究一致[12]。原因:①3/4卒中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自理能力下降,且对疾病的预后处于未知,所以患者渴望家人们的关注及关心,期望值较高。②因医疗改革住院时间缩短,急性期过后,康复锻炼需要出院治疗,希望出院后医疗资源利用充足,能满足自我需求。研究显示,出院后获得的支持越多,患者战胜疾病的能力越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提高生活的适应能力[13]。因此,建议医务人员做好患者出院准备度的评估,满足患者需求,并给予针对性的出院指导,使患者积极面对出院后的治疗及护理,尽早恢复健康。同时建议家属能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中,帮助患者重新拾起对抗疾病的信心,避免再入院的风险。
3.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健康心理控制源现况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总分(63.76±5.26)分,均分为(3.54±0.29)分,整体水平处于中等。与患者倾向于健康权威人士(医生)控制源有关,与刘莹[14]研究结果一致。健康权威人士控制源指患者向其他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与支持,依从性好,但自我管理能力差[15]。分析其原因:①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被挽救生命后,对医务人员信任度较高。②缺血性脑卒中是慢性需终身治疗的疾病,复发率较高,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多,长期的药物治疗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使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医务人员应充分利用患者的信赖度,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提高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并同时与患者多沟通,促进友好的医患关系。
3.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准备度与健康心理控制源具有相关性;出院准备度与健康内部控制源呈正相关,与健康权威人士控制源呈正相关,与健康机遇控制源呈负相关,提示为患者制定详细出院的干预方案之前,应首先对患者的心理控制源进行评估,研究显示,患者治疗阶段不同,心理因素也会不同,若患者无法适应及应对事件,严重影响患者出院准备[16]。本研究中个人状态、适应能力、预期性支持维度与健康机遇控制源呈负相关。此类型患者认为健康是由命运及运气等外在不可控制的因素决定的,对康复缺乏信心,不相信他人,在预防及治疗疾病过程中往往被动、消极,恢复较慢,故精神状态差、无法适应生活及社会从而导致出院准备度得分低,建议医务人员应将干预的注意力放在转变健康观念之上。适应能力与健康权威人士控制源呈正相关,此类型患者依从性较高,容易接受合理建议,能理智地面对疾病的威胁,适应能力较强,出院准备度较好。若患者为此类型,建议医护人员应加大宣教力度,给予患者充足的医学康复知识,为患者践行康复行为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预期性支持与健康内部控制源呈正相关。健康内控型患者会主动寻找健康相关知识及帮助以处理应急事件,研究显示此种心理类型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较低,幸福感较强,人际交往能力较强[17],因此预期性支持维度得分较高,出院准备度得分较高。若健康由此类型决定,应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作为干预重心,使患者在正能量支持下循序渐进地适应患病后的生活。
4.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需要进一步改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健康心理控制源具有密切的联系。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长期治疗的疾病,心理因素影响治疗过程,建议医护人员可结合患者不同的健康心理控制源进行针对性心理指导,改善患者的出院准备情况,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