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实际效果*
2020-02-05代银洪
卢 波 樊 强 代银洪
四川现代医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0045
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VCF)是骨科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也越来越多[1]。传统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镇痛药物、外固定等,但长期服药及卧床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且治疗效果不理想[2]。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其基础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通过在椎弓根往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从而达到治疗效果[3]。本研究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取PKP治疗,并分析其实际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L2~4椎骨密度检测显示骨密度<0.72g/cm2,T值<-2.5SD,确诊为骨质疏松;③经胸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确诊为胸腰椎压缩骨折;④有明确外伤史,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障碍等。本次研究所有参与者均已签署相关协议,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许可。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肺等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②合并急性感染患者;③椎体骨髓炎、椎体结核患者;④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⑤PKP手术禁忌患者;⑥病理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⑦;依从性较差、中途退出研究患者等。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1.24±3.75)岁;病变部位:L114例,L214例,T12 13例;体重44~76 kg,平均(62.74±2.36)kg。对照组41例,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1.35±3.88)岁;病变部位:L115例,L216例,T12 11例;体重45~77kg,平均(62.76±2.49)kg。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具体方法:在病变部位下放置矫形复位枕垫,逐步升高枕垫直到患者最大耐受度,同时给予止痛镇静药物配合治疗。入院3 d后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对疼痛轻微患者,可改卧硬板床,并指导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例如五点支撑拱腰法等,反复训练50次,但应避免过度疲劳。疼痛明显患者可使用静脉镇痛泵,嘱卧床5~7周,并坚持功能锻炼。嘱患者定期复查,确定恢复良好后,使用腰围或胸腰骶段支具,指导患者下床活动。观察组采取PKP治疗,具体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在C臂机透视、椎弓根体表投影等辅助下,标记穿刺点,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经椎弓根穿刺,并通过正、侧位透视引导针尖方向,随时调整进针角度,确保其针尖刺入伤椎中前1/3区域。在建立通道时,应询问患者下肢感受,避免损伤神经。拔出针芯后,插入扩张球囊并注入造影剂,缓慢撑开压缩椎体,观察伤椎复位情况,控制注射器压力≤200 bps,发现椎板破裂应立即停止操作。在C臂透视下将术前调制好的骨水泥注入通道,直到达到预先球囊扩张容量,一般情况下,腰椎注射量为4~6 ml,胸椎注入量为3~4 ml,观察其弥散情况。注意是否发生及骨水泥渗漏,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注入。在骨水泥凝固前拔出穿刺针,处理切口,加压包扎,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炎药物。术后6~8 h无异常症状,可指导患者下床活动锻炼。
1.3评价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率[4],优:骨折愈合,压缩椎体恢复正常,无压痛、肿痛及活动障碍;良:压缩椎体恢复超过3/5,上述症状减轻;差:未达到上述标准患者。②对比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等指标。VAS评分为10分制,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无法忍受[5]。ODI指数共10个条目,每条目6项,0~5分制,总分50分,分数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6]。③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压疮等并发症。
2 结 果
2.1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12%,对照组为75.61%,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n(%)]
2.2相关指标对比 出院时及出院1年,观察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且Cobb角、VAS评分、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对比:aP<0.05,bP<0.05;
2.3并发症对比 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邻近椎体骨折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对照组出现压疮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无明显差异(χ2=0.35,P>0.05)。
3 讨 论
近年来,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发生率明显上升,据调查显示[7],我国每年有400万以上老年(>60岁)人口因骨质疏松发生压缩性脊柱骨折。骨质疏松的主要特征为骨小梁和微结构退化,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在遭受外伤时容易发生骨折。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骨折类型,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保守治疗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可能加速骨丢失,加剧骨质疏松,并引起肌肉萎缩、压疮等多种并发症。以往手术治疗主要以椎弓根螺钉技术为主,但由于患者存在骨质疏松,无法维持椎体抗压强度以及椎弓根握持力,影响骨与螺钉界面质量,常出现内固定失效等问题[8]。
随着PKP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使用球囊扩张,能够撑开椎体,促进椎体高度恢复,缩小甚至闭合骨折裂隙。同时,由于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使用球囊扩张后能够挤压周围骨组织,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腔,为骨水泥充填创造空间,并在低压力状态下注入骨水泥,固化支撑椎体[9]。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院时及出院1年,观察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且Cobb角、VAS评分、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无显著差异,充分显示了PKP治疗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应注意的是,为确保手术安全及手术效果,应认真进行术前评估,确定责任椎体。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避免造成脊髓神经损伤。术后应对高龄患者做好心电监护,术后1h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充填骨水泥椎体受力移动[10]。治疗期间,应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避免相邻椎体骨折。
综上所述,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取PKP治疗有利于患者胸腰椎功能恢复,减轻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实际效果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