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2020-02-05

关键词:沙丁胺醇体征雾化

杨 雪

青岛和睦家医院儿科,山东 青岛 26603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是由于呼吸道变态反应性所产生的疾病,主要病理表现:噬酸细胞、气道黏膜水肿、内分泌物增加、淋巴细胞浸润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十分复杂,免疫紊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均对其的产生有着重大影响。近年来,虽然人们对此疾病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开始预防其发生,但依旧不能大幅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1]。目前,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治疗手段为药物雾化吸入,其中包括:过敏介质阻释剂、糖皮质激素、β2 受体激动剂、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但单纯地使用此类药物的疗效不仅并不甚明显,尤其是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药物会是患儿药物成瘾甚至还会对患儿的心脏等器官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因此,我们探究了不同剂量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了各项数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9.32±2.12)岁,平均病程(1.12±0.21)年;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9.21±1.92)岁,平均病程(1.01±0.32)年;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10.01±1.27)岁,平均病程(1.12±0.21)年;三组患儿入院时的各项肺功能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2]纳入标准:①年龄1~12岁,不限男女;②患儿需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③患儿父母需了解参加此次研究利弊,并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调查工作;④患儿父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⑤患儿的临床资料均收集完整。排除标准:①患儿应其他原因导致脑损伤;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病历资料不全者;③患儿近期使用过多过敏介质阻释剂、糖皮质激素、β2 受体激动剂、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剂;④合并精神异常、认知功能异常者[3]。

1.3方法 三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支气管哮喘治疗,对于3岁以下的患儿,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 ml/kg),对于3岁以上的患儿,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kg),并在此基础上按分组,给予不同剂量的沙丁胺醇(澳大利亚葛兰素史克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B14200221034,规格:5 mg/2.5 ml)辅助治疗[4]。A组2 ml/kg、B组3 ml/kg、C组4 ml/kg,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治疗。雾化吸入方法:两种药物混合后分别加如生理盐水(2 ml),借助空气压缩泵实施雾化吸入,2次/d,一周为一个疗程,总共3个疗程[5]。

1.4观察指标 3个疗程结束后,由专业人员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FEV1pred%、FEF50%、PEF、FVC,比较三组患儿咳嗽、哮鸣音、呼吸困难的消失时间,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

1.4.1患儿的各项肺功能评分标准 肺功能:选择专业的肺功能检查仪对患儿各项肺功能进行检查:①患儿1秒钟的呼吸容积(respiratory volume in second 1,FEV1);②患儿用力呼出一半肺活量的气流量(exhale 50% pneumospiratoy capacity,FEF50%);③患儿呼气时的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④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评估标准》进行评分[6]。

1.4.2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 ①无效,在治疗完成后,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未出现明显好转、病情向较之前有加重的情况;②有效,在治疗完成后,患儿在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在上有明显所好转;③显效,在治疗完成后,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临床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肺功能指标评分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肺功能指标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完成后,三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评分均明显上升,且C、B组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完成后C、B组间肺功能指标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肺功能指标评分比较(n,分)

注:*表示:与A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与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患儿的临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完成后C组、B组患儿的咳嗽、哮鸣音、呼吸困难的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儿的临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注:*表示:与A组临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与c组临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B组和C在组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注:* 表示:与 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比较 治疗期间B组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见表4。

表4 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比较[n(%)]

注:*表示:与 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成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成逐年增长趋势的原因。该疾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胸闷、呼吸急促等[7]。目前,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吸入药物对临床体征进行缓解,包括噬酸细胞、气道黏膜水肿、内分泌物增加、淋巴细胞浸润等[8]。但单纯用药在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的同时,也会存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新型长效M受体阻滞剂和超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品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着更多可笑的治疗方案。沙丁胺醇是水杨酸类的肾上腺素激动药物的一种,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药物,通常为口服、喷雾、缓释胶囊制剂的方式治疗。但因为口服沙丁胺醇的半衰期为 2.7~5 h,药效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临床多使用喷雾剂和缓释胶囊制剂[9]。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患儿可能会出现哮鸣音、咳嗽、气道痉挛、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窒息从而导致死亡。因此,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时第一时间缓解上述症状是治疗此疾病的关键,在临床上通常应用布地奈德等高效的局部抗炎糖皮质激素,此类药品能够有减轻平滑肌收缩、效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缓解患儿的多种急性症状,但单一药品应用并不能同时达到良好的疗效,并且安全性也存在隐患。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能够快速并且有效地抑制体内过敏物质的产生,防止支气管痉挛。

由于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方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的作用机制,其效率并非随用药量的增长而增长,且由于市面上存在多种硫酸沙丁胺醇,不同的硫酸沙丁胺醇带来的研究结果也有所不同。临床上通常认为小剂量或中等剂量的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呈现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更高[10]。除此之外,临床研究还显示患儿使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于药品的剂量呈平行关系,因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在急性发作时处于缺氧状态,如使用硫酸沙丁胺醇过量极易加重患儿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呼吸困难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本研究显示,中等剂量的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可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率,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减少患儿临床体征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沙丁胺醇体征雾化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福莫特罗与沙丁胺醇治疗儿童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比较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瘦肉精(硫酸沙丁胺醇)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分析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
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沙丁胺醇对老年大鼠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