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探析

2020-02-04高平

公关世界 2020年24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平

摘要: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对于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探析可实现的路径,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总体提升意义重大。

关键词:民族地区 社会治理现代化 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建设和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思路。在我国,社会治理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社会治理的深刻内涵,即多元主体治理,最大限度的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包括以少数民族为主聚居生活的地区等,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北部等边疆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对于祖国稳定团结具有战略性意义。同时由于地理环境、民俗风俗、发展水平的不同,如何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其他地区共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社会治理现状分析

我国社会在历史上经历了各自独立又合而为一的漫长的封建统治,在王朝更迭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治理模式,先后经历了乡规乡约模式、政、教、礼、法互嵌模式、行政治理模式等。我國是以56个民族、155个民族自治地方构成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水平的高低和其他地区一样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至关重要。经济欠发达地区与东部沿海城市及其他发达城市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所以要着重研究此类地区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更要首先明确我国现阶段社会治理的现状和特殊性,有的放矢的推行政策法规的实施,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1.社会治理基础薄弱

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内陆,交通运输虽发展迅速但由于地形地貌所限,相比较而言依然不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社会矛盾较为复杂,宗教影响复杂多样;科技研究发展缓慢,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导致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缺乏发展参照物致使城镇化进展缓慢,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部分群众由于种种限制缺乏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也为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设置了多重考验。以内蒙古为例,内蒙古地区在历史上主要是以游牧为生的多民族聚集地,除蒙古族外还有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在清朝以前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都以部落而治,经历清朝封建统治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混乱局面,直至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才结束了这一局面。复杂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特殊的生产形式经过多年的社会民主改革已逐渐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治理体系,但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在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中,仍会出现部分返贫人口,为下一步的扶贫工作提出挑战;在基层治理中仍然存在权责不明,参与感较弱等薄弱环节。

2.社会治理主体多样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社会治理主体承担着区域自治、社会治理的多重角色,包括地区政府机构、各类的社会团体,包括基金会、社团和行业协会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以地区社会治理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协调治理主体,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的稳步前行也是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已初具成效,初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团体和基层组织相互配合、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治理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面临许多困境。在社会治理分工方面,政府对于社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缺乏足够的信心,在治理过程中依然扮演着主要角色,社会团体与基层自治组织因此易在积极性上受挫。另外法治化落后也使社会治理主体对社会治理参与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护。此外一些地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治理主体文化水平不高,对社会治理缺乏基本的认识。

3.社会治理文化多样

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同的民族有各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民族风俗、生活习惯等,在这些地区推行多元主体的现代化建设要兼顾不同民族间的冲突与交融,让全国各族人民都能在社会治理中发声。社会治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医疗、养老等多个方面,要实现人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就要考虑地区文化多样性。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同时属于边疆地区,境内外敌对势力的骚扰以及不同宗教关系的错综交叉,使地区社会治理的文化环境具有鲜明的特性。如在西藏地区,土生土长的藏族同胞信仰藏传佛教,而生活在那里的回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还有部分汉族人民信仰基督教,宗教信仰的不同也是不同地区推进社会治理的重大考验。

地区社会治理的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上,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氛围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在某些地区的乡村和社区治理中还存在特殊的“人情社会”现象,即社会治理不是依靠体察民情、民意,而是依靠熟人、“托关系”等进行社会治理,这样特殊的氛围也为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设置了障碍。

除此之外,乡村社会治理中还存在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的问题,受教育水平所限,一些农民缺乏对精神文化生活基本的理解和追求,这也为社会矛盾的激发埋下了隐患。

二、社会治理路径探析

1.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取得伟大胜利的思想保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人民观高度强调了人在一切社会事务中的基础性作用,执行社会治理的规章制度,推动社会治理高效发展的的本质是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的标志性特征是实现公平正义,人是一切实践活动的主体,社会治理要以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坚持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思想武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为少数民族治理、社会发展等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是社会的稳定和谐,要在坚持公正至上原则的同时,使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都有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因地制宜进行社会治理

少数民族地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因地制宜。实现公民有序参与,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摒弃旧的、不合时宜的治理方式,另一方面要从不同民族地区特殊的区情出发,对社会治理短板进行精准分析,制定适合不同治理模式的特色治理语言,鼓励和引导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全过程中。如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民意,通过了解群众对于社会治理的看法,培养一些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社会治理提出可行性建议的社会团体,在配合政府治理工作的基础上,一改往日出问题就找政府的局面,实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共同配合,提高治理效率的局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缩减治理费用,提高人民对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够对政府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制衡,推动社会治理良性发展。

3.建立健全法制基础,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

法治化是推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中之重,要加强法治建设,保障“法”的实施,集合不同地区区情对民族地区赋予立法变通权,对不适合该地区社会事务的条款进行适当变通使之可以发挥更小的效用。要加强宣传力度,普及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法律政策,通过社区组织、公益宣传等手段让广大群众懂法、知法、用法,在法律允許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社会治理,将法的内涵深入人心,逐渐内化为价值观的一部分。要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干部的培养力度,提高干部的文化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同时也要深化干部对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坚持依法治理的良好氛围。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新瓶颈要及时调整法律法规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马克思主义指出事物发展是曲折性前进与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要正视法治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修正、补充,使之更好的为社会治理提供法制保障。

4.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社会组织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且成效显著,但在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社会组织早期仍由政府委派,实际上依然在政府推动下参与社会治理,缺乏足够的自主性。“中国社会组织登记设立的高门槛导致大量的社会组织,要么由各级党委机构直接创办,要么从党政机构转变而来,通过这种方式成立的社会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依赖党政机关提供资源,形成了严重依赖政府的倾向和思维习惯,这不可避免的丧失了非政府组织根本上的自治性,志愿性或组织性。”社会组织要在依照法律申请的基础上设立,依法从事相关社会治理活动,培养主动性,尽量避免过多依赖于政府,同时要在必要时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党与社会组织之间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之间要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使社会组织有平等商议的权利。

参考文献:

[1]云治.民族地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举措.现代经济信息,2017,(08).

[2]漆彦忠.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模式变迁与有效治理——从“礼治”到“善治”.广西民族研究,2019(02).

[3]刘秉鑫.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在民族地区的实践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20,41(02).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连片贫困地区高校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研究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