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创业路励精图治航空人
2020-02-04冯昀垄尤建平李慧
冯昀垄 尤建平 李慧
新中国成立之初,历经战争磨难的中国人民无比渴望和平安寧,然而这个朴素的愿望却受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粗暴挑战。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以非凡的气魄和胆略做出抗美援朝的历史性决策。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舍生忘死、不畏艰苦,毅然献身异国他乡,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不懈奋斗,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与此同时,在祖国的另一方,也有着这样一群人,艰苦奋斗、筚路蓝缕,开创了新中国航空工业新纪元。
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随着航空工业洪都的诞生历程,追溯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战火硝烟中应运而生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公然大举侵略朝鲜,妄图以此为跳板进攻中国。同年10月,中国毅然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以及志愿军空军即将参战,创建航空工业迫在眉睫。
1950年12月20日,周恩来在写给毛泽东、刘少奇、陈云关于派何长工等赴苏商谈中国航空工业生产问题的信中提到, “苏联航空工业设计小组已视察了中国四十二个工厂,选中了七个工前线是浴血奋战的战士,后方有艰苦奋斗的航空人,残酷的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斗志,他们以非凡的气魄为国家倾情谱写着报国强罕的光荣史诗。厂为飞机修理装配厂”,其中就有南昌321厂(原洪都公司)。
1951年4月10日,由华东空军所属南京某厂和中南军区南昌航空站受命迁厂、建厂,随即南京某厂副厂长刘松到南昌勘察厂址。同年4月23日,新成立的航空工业管理局正式通知南京某厂迁到南昌原国民党第二飞机制造厂旧址,洪都公司就此诞生。
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前,空军和重工业部的设想是“航空工业直接进入飞机的装配、制造(购买苏联的零部件),修理工作归口空军负责”,但战争的爆发使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周恩来提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是先有空军,而且正在朝鲜打仗,大批作战飞机需要修理”“因此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应当是适应战争的需要,先搞修理,再由修理发展到制造”。于是,在抗美援朝烽火中诞生的321厂迎来了第一项重要任务——千方百计满足作战需要,全力保障作战飞机的修理。
艰苦条件下展开修理
由于抗美援朝战事需要,空军飞机修理任务急剧上升。1951年9月初,航空工业局给工厂下达了1951年第4季度和1952年修理飞机的计划指标。考虑到工作尚处于恢复性修建阶段,1951年工厂先承担雅克-18的修理工作。
1951年9月21日,空军首批送修的8架雅克-18飞机进入工厂。这对刚刚成立不久的321厂来说是个重大考验,因为厂内许多修建工厂尚未竣工,条件十分简陋。建厂之初,移交给工厂的设施仅有旧设备30余台;一座“八角亭”式的厂房、一座器材库房、一座两层的办公楼和部分辅助房屋,合计建筑面积42856平方米;一条1500米长的碎石跑道和一个飞行指挥塔台。移交的建筑大多损坏严重,四周杂草丛生。与紧张激烈的朝鲜战场相比,这里显得异常荒凉,但职工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与前线战士紧紧相连。工厂各级领导在职工中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既讲创建航空工业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紧迫需要,是工厂的光荣使命,又实事求是地说明建厂必然会面临的艰苦生活和工厂发展前景,并要求党员团员带头投身新中国航空工业建设。就这样,百废待兴的321厂顿时活跃了起来,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场景为南昌这座“英雄城”注入了新的坚强力量。
为满足空军需要,工厂党委高度重视,合理安排,一边建厂、一边组织修理飞机。修理第一架飞机时,工厂仅有一名调度员。当时,工厂的机械加工设备集中在“八角亭”式厂房内,而飞机修理、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序都挤在一个主面积为2500平方米的第31号机棚内。由于没有图样和资料,修理全凭经验。有些钣金件和蒙布损伤,无法更换,只能采取挖补的办法。飞机报废所需要更换的新的成附件、零配件,当时主要是从苏联进口,但随着修理数量的增大,进口零配件已很难满足修理要求,于是工厂职工采用“笨”方法自己上手“补缺”,即在修理过程中发现需要配制零件时,由修理工人把零件实样拿到设计科,设计员根据实样画出草图,互相校对签字后编上图号,再交调度员找零件车间加工,采用小手工作坊的方式生产。此时,苏联方面也陆续到达了一些修理资料,加快了工厂修理飞机的步伐。总之,321厂承接的首批修理工作就是在这种没有原设计图样、没有强度设计报告和强度规范的情况下进行的。
1951年建厂当年,工厂共修理飞机52架、交付17架,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前线,巩固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321厂踏上从修理走向制造的道路,这种跨越式发展也为我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套适合国防需要的航空工业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努力摸索中走向制造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持续,敌我双方伤亡较大,工厂的修理任务也相应增多。战场上,我方与对手的兵力差距不仅给志愿军空军带来了重要挑战,更为飞机修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1952年期,雅克-11型中级教练机、拉-9和拉-11型战斗机以及乌拉-9型教练机四种飞机也转到321厂修理。这四种飞机的结构、系统和机载设备比雅克-18要复杂得多,其中,拉-9和拉-11型飞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才大批生产使用,在抗美援朝开始时,也是中、朝两国空军的主力机种。从修理雅克-18进而修理拉式飞机,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都要求工厂必须前进一大步才能适应。从1952年以后,部队送修飞机的损坏程度日趋严重,除了修理飞机型号增多之外,修理的内容范围也随之扩大。原来只作清理、调整的,现在要分解修理;原来可挖补或修配的,现在要更换新件,针对这种情况,航空工业局向321厂提出了“从1952年起应开始研究及准备如何制造配件,以逐步走向全机制造”的要求。
最初制造零部件时,由于缺少成套的设计资料,只有几本修理说明书和极少数不完整的图样,技术人员只能按照实物测绘,制造零部件。待零部件制造多了,总结了一些经验,就按预定计划组织测绘,像练习书法那样,先“描红”后“临帖”,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对于那些与气动外形有关的零部件,工厂起初采用实样作为制造依据,但这样制造的零部件相互协调性不好。1952年3月,工厂按照苏联专家的建议,成立了模线室,开始按实样取样板,然后绘制模线,作为协调的依据,大大提高了试制部件的质量。
到1952年年底,321厂全年完成了90架雅克-18飞机、46架雅克-11型飞机、12架拉型飞机的修理任务,此外还试制成功了38项主要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中有雅克-18飞机的起落架、尾翼、油箱,雅克-11飞机的起落架肩轴、螺旋桨整流罩、发动机架,还有拉-9飞机的起落架肩轴等。工厂边建厂、边生产,开始踏上从修理走向制造的道路,这种跨越式发展也为我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套适合国防需要的航空工业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前线是浴血奋战的战士,后方有艰苦奋斗的航空人,残酷的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斗志,他们以非凡的气魄为国家倾情谱写着报国强军的光荣史诗。1953年7月27日,当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我们终于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终将记得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我们终将记得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我们终将记得励精图治的航空人历经磨难、顽强奋进,把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向干事创业征程中的伟大壮举!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作为天生就具有保家卫国红色基因的航空人、军工人,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国家、为军队交上好用、顶用、管用的装备。面向未来,洪都公司将坚守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把抗美援朝精神写在逐梦蓝天的赓续里,坚持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提供装备保障!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