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位一体”心理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有效路径

2020-02-04浦昆华安丹丹

公关世界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有效路径心理素质

浦昆华 安丹丹

摘要: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是高校创建“五位一体”心理育人新格局的主要目的之一。新时代大学生存在“触屏一代”的网络成瘾、原生家庭的父母压力、知识经济下追求功利等问题。高校通过建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提供有效路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性、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五位一体”心理育人 心理素质 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人是首要问题,坚持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为高校育人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将“心理育人”纳入高校十大育人体系,提出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在201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再次强调建构高校心理服务体系是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举措。心理素质是指以生理条件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衍生性的心理品质,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WHO公布2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心理素质不高是总体态势。心理素质提升成为高校心理育人主要目的之一,高校要创新路径,借助“体验”的力量,激发心理能量,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一、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应有之义

(一)心理素质是心理育人的内源性因素

当代大学生在信息泛滥中寻找核心内容,在思维爆炸中追求出类拔萃,诸如此类的问题给其身心带来了压力和困扰,加之大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期,比较关注自我,对他人的评价较为敏感。情绪长期压抑得不到倾诉和疏导,使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容易出现厌学、焦虑、易激惹等问题。《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指出以提高心理素质为重点,加快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升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是成长、成才、成功的坚实基础,是提高心理育人质量的内源性因素,也是创建心理育人新格局的重要保障。

(二)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畴

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坚持正确思想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系统创新包含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学生个性逐步多元化,传统教育方法无法适应发展需求。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探索心理育人新路径,可使思政教育更具亲和力、思想性及人文性,警惕“曲高和寡”的情境。将心理育人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可增强大学生情感体验,体现人文关怀,实现心理品质与思想政治品质的协调发展。

(三)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心理素质是张大均及团队为响应素质教育创新提出的中国本土化概念,是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中强调:“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林崇德也认同提高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心理素质对内制约着主体心理健康,对外与其他素质共同影响主体行为表现。它有认知品質和个性品质两个内容要素,认知品质决定行为操作,个性品质体现个体差异性,对行为有调节推动作用,协同衍生出适应性品质,使个体与环境交互,形成学习、防御、控制、调试等行为倾向。心理素质提升为深化素质教育中的心理健康、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触屏一代”的“网瘾综合症”

新时代大学生是接触新潮的电子产品进行“拇指交流”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但又受经济、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心理发展出现了“断乳期”,不易得到他人的认同。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给其带来痛苦和失落,容易丧失探索欲,出现狂怒、狂喜、自卑、厌恶等极端情绪。“触屏一代”愿意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宣泄情绪,逃避现实的挫折。长此以往,“网瘾综合症”伴随而生,痴迷于网络,回避人际交往,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社会功能受损。

(二)原生家庭的心理压力映射

家庭是心理发展的第一场所,健康的人格塑造离不开和谐的家庭环境。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自信、乐观、坚强,用温暖支撑自己。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畏惧、怯弱、依赖,用冷漠隔离世界。原生家庭的严苛或关爱缺失延续到成年,会让大学生在潜意识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亲社会行为、适应性、学校归属感、主观幸福感等密切相关,与个人成功和心理素质高度契合。幸福童年的缺失让大学生更看重感情,在与朋友、亲人相处中小心翼翼,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追求效益更注重“利益”

当代大学生成长几乎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时期相吻合,典型特征是性情跳脱,对某件事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承诺比较难。他们清楚生活重点,头脑灵活,对科技产品使用能力娴熟,一心多用是拿手好戏,听着iPad缓慢来上学,却想如何能手握金钱,会公开喊出“我付出,你付钱”的口号。他们会直接告诉老师学习课程表一定要提前确定,不能随意拖堂,要注重效益。不安分、自我为中心和高消费是他们的追求,更关心学习可以带来多少金钱。这一代的大学生是更追求“利益”的一代,也是晚熟的一代。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教育教学:更新理念,发展大数据新思维

舍恩伯格强调网络时代数据最宝贵,“大数据思维”成为兼具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和传播热度的高频新潮词。手机管控消失,冲浪、追剧等使大学生成为大数据主体。习总书记指出,大学生已经“堆砌”着数据宝库,要推进数字中国,必须以理念引领行动。大数据思维核心不是数据多而是实用性。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抓取等开展线上教学,摆脱地点限制,优化课程服务,契合大学生发展特点。心理育人强调挖掘“数字宝库”,增强数据敏感性,及时抓住心理问题的苗头,针对性的及时教育和反馈,为信息时代装上引擎,提升教学的高效性、趣味性和智能性。

(二)实践活动:创新条件,素质拓展激发能量

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实现心理健康的内源性因素。目前心理育人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构建“五位一体”的心理育人体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需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5.25心理健康节、心理素质拓展营、心理健康工作坊等实践活动,同时聘请国家级心理教育培训师,依托高空、水上、路地等大型室外素质拓展基地进行多渠道的体验式教育,充分磨砺大学生的意志,激发心理能量,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疗愈化”的心理育人体系。

(三)预防干预:未病先防,精准评估及时施策

大学生处于心理迅速发展且尚不稳定期,心理半成熟半幼稚。为疏导心理压力,防患未然,高校可制定出心理问题的评估标准,对大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实时筛查,通过“心理晴雨表”、“心理加油吧”、“心理测查站”等进行测查和分析,及时抓住苗头并进行专业干预。对心理危机开展等级评定,进行先行预防管理,转变事后危机处理的被动局面。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精准评估和积极干预,从根本上预防学生心理问题。

(四)咨询服务:见微知著,心理育人助力成长

避而不诊是心理问题急剧恶化的主因,这主要源于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识。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心理适应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为求询者提供援助的过程,而不是对心理疾病的治疗。让大学生真心接纳心理咨询是咨询服务的重要目标。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要做到日常化,缓解抗拒性;隐形化,维护心理自尊;母语化,增强亲切性;朋辈化,引发心理共鸣。运用朋辈式的母语与学生咨询,日常化与隐形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内心接纳,让心理咨询真正助人成长。

(五)平台保障:构建载体,优化环境滋养心灵

心理育人需要坚实的平台保障。高校可以通过建设按摩放松室、心理咨詢室、情绪宣泄室、行为塑造室等充满关怀和发展的育人平台,让学生找到归属感。“触屏一代”是离不开新媒体的一代,新媒体容量大、传播及时、形式多样、互动性良好等突出优势有助于高校开展心理服务。高校可以多途径建立新媒体教育平台,如:校园网、数字电视、校车电视、咨询邮箱、求助热线等,优化网络环境,使新媒体成为引领学生思想、服务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做到虚拟“言传”和现实“身教”,滋养学生心灵。

“五位一体”心理育人视域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是高校需要重点突破的理论和实践难题,也是重要攻坚行动和努力方向。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育人工作格局,才能培养大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有家国情怀、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基于服务需求的研究”(项目编号:HX201912033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爱文.基于“双创导向”的“六元渗透式”育人模式研究[J].中国论,2016(34):184-185.

[2]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N].光明日报,2019-2-14(01).

[3]王鑫强,苏志强.大学生心理素质之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视角[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6):110-114+191.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有效路径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