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难何以能兴邦?

2020-02-04黄明朗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抗疫防控新冠

黄明朗

古语云:多难兴邦。其实未必。历史经验证明:假若无力化解风险,注定是积贫积弱,每况愈下;反之,创造诸多条件,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灾难,才能化危为机,使国家由衰转盛。今年,虽然灾难频仍,但国家硬是把一副“烂牌”打成好牌。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首当其冲接受“闭卷考试”的中国,面临巨大考验,遭受巨大损失,但却率先实现逆袭,创造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奇迹,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多难兴邦的真谛。

一是制度优越。疫情来袭,考验我们的制度机制和执行力。由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意志统一,令行禁止,成为抵御风险的最有力制度保证。在战“疫”过程中,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都得到了国家的全力护佑,感染者无论是新生婴儿还是百岁老人,国家都不惜一切代价地精心救治,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逾15万元,少数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甚至过百万,全国涉及新冠肺炎的医疗费用18亿元全部由国家承担,各级财政安排的疫情防控资金更是高达1756亿元。这一切,深得民心,有口皆碑,国内产生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向心力。

二是未雨绸缪。“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黨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我党是自觉保持忧患意识和政治清醒的政党,各级党委政府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如履薄冰,枕戈待旦,积极制定健全的防控预案和防控机制,做好充足的物质准备。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地根据实际,迅速实施封闭城市、限制交通、关闭景区、隔离人员、减少流动、推迟学校开学和企业开工等超出《国际卫生条例》要求的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被世卫组织称赞为“设立了应对疫情暴发的新标杆”。

三是顽强拼搏。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面对大疫大难,中国政府和人民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豁得出来、顶得上去。9000万名党员挡在抗疫最前沿,显示出强大战斗力,激发起全民战“疫”的磅礴伟力。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作战袍,仁心写担当,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与死神抢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最大程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尽显英雄本色,付出巨大牺牲。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仅用三四个月时间就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向全世界传递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四是坚强团结。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大疫骤降,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政令畅通。各级各地、各条战线坚持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封城,但隔山、隔水不隔爱,封城、封路不封心,从患者救治到科研攻关,从物资保障到信息沟通,各方大力协作,大型央企、国企和民企高效运作,前线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提供什么,物资供应充足,社会秩序井然。14亿国人全员参与,理性面对,积极有为,但见遍地英雄,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中国肩负大国担当,向多国派出医疗专家组、提供抗疫援助,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五是科学施策。疫情防控,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既是系统工程,也是科学工程。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冠病毒,从中央到地方,秉持科学态度,坚持效果导向,虚心听取医疗专家的建议,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于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做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推动疫情向好的方面转化。正确处理疫情防控与经济振兴之间的平衡关系。当病毒肆虐时,不惜让经济暂时停摆;在有效控制疫情后,审时度势,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取得显著成效。从二季度开始,中国GDP已经转负为正,成为20国集团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

责任编辑:刘怡然

猜你喜欢

抗疫防控新冠
“画”说抗疫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团结抗疫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抗疫作品展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