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四个理论特色
2020-02-04王宁馨
王宁馨
摘 要: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系统总结并发展了“人民健康”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政治立场的人民性、健康观念的整体性、理论视角的多维性、文化底蕴的深厚性,体现了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
关键词: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人民性;健康理念;理论视角;文化底蕴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5.002
[中图分类号]R197;D6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0)05-0010-07
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形成的。它紧紧围绕“什么是健康”“谁的健康”“为什么要健康”“如何实现健康”等问题,阐发一系列具有理论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系统总结并发展了“人民健康”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创新成果。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领悟这些特色,对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立场的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都是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这一政治立场发扬光大,政治立场的人民性是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第一个鲜明理论特色。
(一)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刻揭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需要的重要意义。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在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中,为人民谋取健康福祉的思想资源很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经济社会发展是复杂的,挑战处处有,风险时时在,利益纠葛经常发生。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出现多重价值冲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忽视甚至损害人民健康利益,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和所谓政绩的做法,绝对不能予以容忍。例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习近平强调“按照绿色发展观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1]。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治理能力是一次大考,需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多重价值交织在一起,其中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矛盾最为突出。在疫情严重地区,我们实行了严格的封城、隔离措施,不意味着生产不重要,而是深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重要。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
二是精准着力实现全民健康。习近平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同我们党“人民健康”传统理念一脉相承。“全民”和“人民”一字之差,“全民健康”把每个人的健康同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更显现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性。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卫生与健康问题千头万绪,哪些是“牛鼻子”?以什么为“抓手”?这是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关键内容。例如“看病难”“看病贵”是影响广大基层群众身体健康的一个普遍现象,为此习近平反复强调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重点“下移”、卫生与健康资源“下沉”,医疗卫生服务要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并将此作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点;对于农村贫困地区来说,疾病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中,患大病的240多万,患长期慢性病的90多万[2]。对此,习近平提出“健康扶贫”,并将此作为“精准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对于大规模流行病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问题,习近平强调要进一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特别是要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搭建起疫情防控的“四梁八柱”。
(二)发挥人民群众守护和创造健康生活的伟大作用
站在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上,不仅要为人民谋取健康福祉,还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挥人民群众在守护和创造健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共建共享”是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一个核心理念。“共建”就是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卫生与健康事业,“共享”是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健康资源、健康生活。“共享”是福祉,“共建”就是主体能动性。把“共建”置于“共享”之前,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共建”包括发挥社会、行业和个人的作用,其中最关键的是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例如发展健康产业,提供更充分更优质的卫生与健康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管理等。习近平指出,“影响健康因素当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占百分之六十”[2]。因此,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健康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健康促进的源头入手,强调健康责任,树立人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观念,筑起人民健康的钢铁长城。
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这是疾病预防和疫情防控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样体现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联防联控”指的是各部门,如检验检疫、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后勤保障等部门为守护人民健康通力协作;“群防群控”指发动千千万万、浩浩荡荡的人民群众,从自己身边做起,把好村社和社区“第一道关口”。习近平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称作一场“人民战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看不见敌人的战争中,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充分显现出来,这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最大底气。能不能动员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治理,是当代世界卫生与健康的重大课题,西方福利国家的医疗体制制度曾经得到很多人的赞誉,但是它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一溃千里,这给我们的反面启示是,卫生与健康不是简单的福利,而是广大人民群众主动积极参与的伟大工程。
二、健康观念的整体性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2], “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成为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卫生”和“健康”两个概念不尽相同。卫生指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条件符合健康要求,“大卫生”不仅指个人卫生,而且包括集体卫生、环境卫生;不仅包括机体卫生,而且包括心理、精神卫生。卫生是健康的前提条件,健康是卫生的目的。
(一)“大健康观”的形成
健康观的核心是健康范畴。任何健康范疇都建立在一定医学模式基础上,近代生物医学模式理解的健康主要是机体健康,这种医学模式曾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但随着西方社会转型和工业化的发展,以心理或社会因素为主诱发的疾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在对医学临床和社会实践深刻反思的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恩格尔医生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世界卫生组织在1989年进一步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指不生病或者不衰弱,而且包括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完好状态”[3]。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卫生与健康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加剧。虽然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从细胞和分子层次揭示了疾病与健康的奥秘,但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紧张、缺乏锻炼和失眠等所导致的各种慢性病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不仅使传统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疲于应付、难以对付,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拖累经济社会发展。据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2007年的统计,在美国有60%的人口超重,病态肥胖者竟然高达30%,由此导致的糖尿病、冠心病、癌症及忧郁症成为社会重大问题,“强大的经济压力阻止人们控制自己的健康甚至促使人们增肥——这种力量如此强大,除非有一场革命,否则这种力量无可逆转”[4]15—16。
在此背景下,产业界、政界和学术界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国际上达成一些共识,逐步形成了“大健康观”。“大健康观”作为准学术思潮,对于“健康”范畴并无严格统一的定义,但基本上都赞同现代医学模式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在此基础上,从跨越科学、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广阔领域考量健康问题,形成了关于健康的整体视界。“大健康”之“大”,整体之谓也。我国专家闫希军提出,大健康观“强调人、社会及生态和谐,遵循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实现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健康和道德健康在内的整体的、全面的全社会健康,提高生命质量”[5]。这个表述给予人们的启发是,“大健康观”是以“大卫生”观念为前提,以当代健康概念为基础,由一系列实施原则、方法和目的组成的健康理论。
(二)习近平的整体健康范畴
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健康观,它批判吸取了“大健康观”的合理成果,形成了整体视界的健康范畴。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中的“健康”首先是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是健康的底线,身体健康又是其他方面健康的基础。习近平深切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将其看作人民健康的第一道关口。他深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第一线,反复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入社区和基层农村,大力倡导“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全面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大力提倡专业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将此看做实现人民健康和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教育青少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习近平看来,身体健康是每个人成长发展、实现其幸福生活的基础条件,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中,“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因素。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开展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要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2]。社会生活的大量事实说明,心理健康不但是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会反过来影响身体健康,心理问题可能诱导亚健康和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同心理健康密切相联系。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条件。习近平健康范畴还包含“道德健康”的内容,他强调“健康责任”,“每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即健康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调整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之一。总之,习近平健康范畴的内涵逻辑是“生命安全——身体健康——身心健康——整体健康”构成的整体视界。
(三)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系统性
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以整体健康范畴为基础,围绕人民健康的规划、管理、服务、保障、促进等方面展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从人民健康规划看,习近平将人民健康看作全面小康社会乃至民族复兴的重要内涵,看作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守住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底线,发挥人民群众建设健康生活的主体作用,深化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健全完善国家卫生与健康保障体制机制,发展健康产业,是习近平人民健康战略规划的基本脉络。
从人民健康管理来看,习近平提出了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即“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2]。其中每个要点都是对症下药,对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作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坚持把人民健康利益放在首位,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从人民健康服务来看,习近平提出“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2]。其中蕴含着健康属于全体人民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原则。健康服务是全方位的,不仅是治病,而且包括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健康服务也是全周期的,人的生命周期包括幼少青壮老,生老病死,各个阶段时期都必须有健康关怀。健康服务也是全态的,不仅包括疾病,而且也涵盖亚健康、心理精神障碍、社会交往问题等。
从人民健康保障来看,习近平提出用法制、监管机制等手段保障人民健康。他指出,药品安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完善我国疫苗管理体制”“医疗保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要下大力气抓好,生产廉价、高效、优质、群众需要的药品,杜绝假冒伪劣,切实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权益”[6]。食品安全涉及到13亿多中国人“舌尖上的安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是一个重大的责任问题,要“严字当头、严谨标准、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6]。在习近平看来,生态文明建设绝对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要用最严厉的手段和措施,坚决查处危害人民健康的环境问题。
在健康促进方面,习近平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是健康思想的重大转变。预防就要动员整个社会,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人人都强化卫生与健康责任、履行卫生健康义务,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开展工作,特别要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7]。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促进健康的根本措施。
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整体论,它把普遍联系的观点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民生实际,其中蕴含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观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深刻考量。
三、理论视角的多维性
健康是生命的根本条件,它对人具有存在论意义,习近平健康观念的整体性,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系统性,决定了它的理论视角多维性。把握这种多维性,是完整理解这一重要论述的重要方面。
(一)哲学维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对世界的把握,不但具有满足需要的内在尺度,还有客观规律的外在尺度,人们要获得实践的成功,就要把握好两个尺度的统一。健康对于个人、社会、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一种基本的价值追求,这是一种内在尺度。这种主体尺度,在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中得到了高度弘扬,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2]。我们党为什么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也坚持把人民健康当做奋斗目标,为什么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也把人民健康摆在重要位置,为什么在当前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什么疫情面前为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归根结底来源于对人民健康主体价值的深刻认识。
从个人的疾病预防、保健养生,到一个国家疫情防控,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不是随心所欲的,无不受着客观规律制约,因此还有外在尺度。尊重科学同尊重客观规律是一致的。习近平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生命安全、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 [8]。他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16字疫情防控工作总要求,同样体现了把握世界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他掣画的国家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健康的“四梁八柱”既有强烈感人的人文关怀,也有深邃理性的科学精神。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也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其中蕴含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相一致的宏伟愿景。
(二)伦理学维度
伦理学研究“何为善”,如何把握和达到“善”。“大健康”包含着道德健康,健康也是“行于至善”。这说明健康观和道德学说有重叠的部分,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伦理之维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
敬畏和关爱生命,是首善也是至善。习近平在领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9]。这不仅是价值命题,而且是道德命题。生命安全是健康的底线,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号召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每一个患者,这是生命伦理学最高善行的具体体现。
幸福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是任何伦理学派别或分支都绕不过的话题。在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中,健康和幸福两个范畴在很多情况下是并用的,意境相通。比如他曾说,“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0],人民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11]。从幸福范畴出发,可以看出习近平健康觀是“行为善”和“目的善”的统一,“外在善”和“内在善”的统一。健康中国在行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普及,是“行为善”,以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是“目的善”。建立健全卫生健康服务保障体系是“外在善”,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是“内在善”。
习近平健康观还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统一、权利与责任的统一。人人享有健康资源,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原则。但是公平不是平均主义,由于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差别,习近平强调的重点人群,老人、儿童、妇幼、残疾人、流动人口、贫困地区人口,可能在卫生健康资源分配中处于弱势。这部分人健康资源分配的连续可及性,是国家的一种义务补偿,体现着社会正义。健康是公民一项基本人权,同时也是文明社会中人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因此人人都有健康责任。健康中国是一项庄重的承诺,涉及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需要每个公民具有担当意识,这是责任伦理的鲜明体现。
(三)经济社会发展维度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他还曾指出,“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丰富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12]。这些论述,揭示了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一个国家有了健康人民,才有“健康”经济。人民群众的疾病治疗费用过高,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羁绊。据统计,2005年我国疾病总经济负担23 968亿元,占当年GDP的13.1%[13]。由此而论,国家对于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看似不能立竿见影,实际上却有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意义。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卫生投资会带来 6 倍的回报[14]。
从生产的角度看,健康本身就是生产力,是人力资本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劳动力健康生命的延长,意味着可以生产、再生产出更多的财富,同时也意味着等量的劳动力商品投资获得更多回报。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单凭物质技术条件,只能产生常规效率,而具有信念信仰或道德力量的劳动者却可以产生超常效率。
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大健康产业将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保罗·皮尔泽将“保健革命”看作继土地革命、工业革命、商业革命、电脑信息网络革命之后的“财富第五波”,甚至断言“保健产业将孕育新世纪的惊人财富,甚至连20世纪90年代末那些互联网亿万富豪们也将相形失色”[4]26。大健康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有学者提出“健康生产力”概念,开始在社会发展根源高度思考健康产业的地位。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能够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复杂形势,习近平提出经济界“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发展健康产业和扩大内需看作“新机”“新局”的重要因素。“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还会带动相关部门,如休闲旅游业、文化产业、互联网、体育事业等方面的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也为金融业的发展开拓空间。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潜力巨大。总之,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体现在经济生活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环节之中,内涵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体现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中,从而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都产生重大指导作用。
四、文化底蕴的深厚性
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不但同马克思主义健康观一脉相承,而且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传承和创新中医药学,推进健康中国和世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近年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科学瑰宝,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习近平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
中医药与“大健康”具有契合性。习近平提出,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15]。中医强调“上医治未病”,这与“以预防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念是一致的,中医秉承的整体视野、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西医学的偏颇。在习近平看来,中医养生之道与一个国家乃至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之道在逻辑上是相通的。
中医学所包含的养生智慧,对于普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启迪。例如,“天人合一”要求尊重自然规律,适时作息生息;“形神合一”,要求关注身心相互作用,达到躯体和心理的适调平衡;“动以养形” “静以养神”为我们提供锻炼身体、怡养精神的重要指导,“阴阳和谐”的健康观成为国人养生的哲学遵循;“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伦理观成为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千年古训。在罕见病、疑难杂症的治理上,中医药有其独到之处。千年中医实践总结出的各种功法,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洗髓经、太极拳等,简便易学,为国人强身健体开辟路径。
习近平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增益人类福祉方面身体力行。早在2013年,他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长陈冯富珍时就表示,加强双方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2016年在会见捷克总统泽曼时表示,双方同意进一步支持中国传统医学在捷克共和国和东欧地区传播、推广和应用,支持中捷中医中心的不断建设和发展。
(二)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
早在2013年,习近平基于环境生态、人口、资源、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一系列全球问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世界各国超越种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携手应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从经济、科技、国际交往等诸多视角来解读,其中最根本的是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危害世界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球抗疫实践表明,各国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在此背景下,2020年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视频会议,习近平在会上提出了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建议,受到各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评价。
“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理念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在民族价值追求上奉行“天下为公”,在生命伦理上倡导“民胞物与”,在瘟疫灾害应对上注重“同舟共济”,等等。这一切,都是“人类卫生与健康命运共同体”的丰厚文化底蕴。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作为。毛泽东早就提出,中国有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要对世界文明作出较大贡献。习近平上述两个“共同体”理念,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而且把中华民族的世界价值理想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有机联系起来,在新时代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理论视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理论内容和风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2.
[2]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人民日报,2016-08-21(01).
[3]张亮,胡志.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76.
[4][美]保罗·皮尔泽.财富第五波[M].路卫军,庄乐坤,译.北京:中国社會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5]阎希军.大健康观[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9.
[6]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EB/OL].(2018-08-18)[2019-12-08].http://www.xinhuanet.com/2018-08/18/c_1123290549.htm.
[7]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N]. 人民日报,2020-03-03(01).
[8]本报评论员.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N]. 人民日报,2020-03-04(01).
[9]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N]. 人民日报,2020-05-23(01).
[10]杜一菲.习近平会见国际篮联主席穆拉托[N].人民日报,2019-08-31(01).
[11]李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3-09-01(01).
[12]杨迪,崔元苑.“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习近平为健康中国建设再发令[EB/OL].(2018-04-17)[2020-06-15].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8/0417/c385474-29932491.html.
[13]李唐宁.“大健康”产业将成经济发展新引擎[N]. 经济参考报,2015-11-13(02).
[14]傅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促进健康经济发展[J].中国卫生,2017(11).
[15]习近平. 习近平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N]. 人民日报,2015-12-23(01).
责任编辑:陈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