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讲究“精”
2020-02-04余映潮
余映潮
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之一,知名中小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专家、教师培训专家,全国近20个“余映潮工作室”的主持人,創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被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已发表各类文章1800余篇,出版《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致语文教师》《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余映潮谈写作艺术》《余映潮谈阅读教学设计》等20本专著。
笔者的工作经历主要是担任中学语文教研员,在“教研”二字上,进行了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即使已经退休13年,笔者仍然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教学也好,教研也好,面对的往往都是研读课文、细心备课、讲好优质课这样的内容。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追求精深、厚重,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能力。一位乐于在教学之中进行思考与研究的教师,面对教学中的“小事”,需要的是“专项研究”的理念与“乐此不疲”的精神。
一、精确提炼教育教学主张
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追求教学创意,常常能够做到一课多案。笔者的教学涉及中小学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复习备考、课外阅读指导等全方位的课堂实践。每个学期,笔者都要推出一定数量的新课,到2019年年底,笔者讲的课例超过300个,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了提炼和总结。
一是课文文本高效利用。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四个层次的功能:①读懂课文,②积累语言,③训练能力,④审美熏陶。
二是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思路的清晰不仅仅只是表现在教学步骤的层层深入之上,更多的还表现于教学内容的整合。
三是主问引领,活动充分。“提问”需要变为学生实践活动中的话题、任务、要求和建议;防止课堂上的碎问碎答。
四是凸显语言,品析学用。语言教学是课文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天然地存在于每一篇课文之中。
五是技能训练,手法细腻。利用课文的重要落脚点之一就是训练学生终身受用的读写能力。
六是朗读活动角度精致。朗读手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有训练能力、活跃气氛、欣赏文本、培养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教学作用。
七是知识教育时时渗透。知识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精深内核,教师的语言质量要高,不可忘记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使用文学术语。
八是集体训练,同步提升。唯有集体训练才能让学生整体上同步提升,才能表现教师的高层教学理念与职业良心。
在无比艰苦的跋涉之后,笔者体会到,优秀学科教师的“闪亮”,既要“不离实践”,也须“不离学术”,这可能是最简明扼要的名师之道。
二、精心开展教学案例评析
笔者曾经说过,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中还有无数个空白无人问津或者涉之不深,任何时候进入这种研究都不能称之为“迟”。从1993年年初到1999年年底,笔者在杂志上连载了100篇教学案例评析的文章,后来结集为《中学语文教研品评100篇》,由武汉出版社出版。这对于笔者而言是一种受益终身的奠基式的专项研究。
换个角度看,即使是《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的文章标题,也能够表现思想与理念的高度。大量的文章标题,显示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前沿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创意以及层次比较高的教学艺术,一直到现在它们都还能够身处前沿。
“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板块碰撞”“一线以串珠”“分类式课堂笔记”“课中活动充分”“诵读、品析、积累”“在课型设计上进行技术创新”“思路明晰单纯”“只取一瓢饮”“开发学习潜能”“穿插几次练习”“引进一点参读材料”“教读”“美读”“把‘球抛给学生”“一次多篇”“讲求教学生动的艺术”“设计精妙的朗读练习”“无提问式教学设计”“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厚度”“上出文学作品的文学味”“根据课后练习安排自读课文教学”“多角度利用课文”“酝酿教学高潮”“高效背诵”“提倡课堂智能练习”“让学生过一把‘问的瘾”“细细地讲个片段”“给课文提点意见”“生动活泼地导读”“提问之美”“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合理利用课文的价值”“教学设计要有‘制高点”“层层推进 美读美析”“积累语言”“走出课文”“用精美的提问来结构课堂教学”“课堂活动的深层含义”“妙在这一‘问”“以读带讲,感染熏陶”“课堂教学的组合美”“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整体赏析”“别开生面的活动课”“讲究创意”“在释词见义中品评鉴赏”“全面感受 重点研讨”“在学生的创造中完成对课文的赏析”“传授方法更重要”“比同求异,品评鉴赏”“巧问”“指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来分析课文”“从一例探求一理”“自读 改编 品评”“一词以经纬”“巧变角度”“创设审美氛围”……
这七年之久的教学案例评析写作,实际上就是专心于教学艺术的探究之中,就是置身于教学实践之中,以丰富的内容展现了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视野。最有意义的是,笔者提炼了“板块式”教学思路与“主问题”教学手法,为笔者后续的教学研究设置了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