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析

2020-02-04蒋祖国邹超生

职业·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

蒋祖国 邹超生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困境,阐明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作用,探索通过统一课程标准、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实施方法和创新课程评价方式,构建以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技工院校    公共基础课程

课  题:本文是广西技工教育“十三五”期间第二批科研课题“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19JGZ02)的研究成果。

公共基础课程作为技工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职业发展素养和自主发展能力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索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是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

一、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现状与困境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标准实施缺乏监管

2010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印发了《技工院校公共课设置方案》和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四门公共课程标准。2015年4月和2016年1月,人社部办公厅先后印发修订后的技工院校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体育与健康等公共课课程标准。大多数技工院校都能按照有关专业设置标准开设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但有些院校在落实有关课程标准时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存在随意变动、削减公共课程或压缩课时等现象,并且对公共基础课教材、课程的开发力度不足。当前技工院校在落实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方面还缺乏硬性的规定,缺乏对学科课程核心素养的统一要求。

(二)课程内容理论化,教学缺乏实践性

目前,技工院校仍旧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对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使得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被视为“副科”。公共基础课程仍然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内容陈旧,知识点繁杂,趣味性、时代性不强,忽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没有开设具有体验价值的实践课程;学生缺乏实践体验,使得学生缺少知识与生活、知识与经验的连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不强;课程没有很好地体现文化基础教育的育人功能,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作用不够突显。

(三)课程实施方法单调,评价方式不科学

相比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专业教学改革,大多数技工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仍旧滞后,仅在增减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创新教育模式等方面做出一定改变,但是没有实质性的改革。课堂讲授仍然是主流,授课方式以学科理论教学为主,学习形式单一化,忽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没有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作用。没有建立科学的公共基础课程质量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没有深入推进,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有些评价方式形式化、表面化和结果化。

二、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作用

根据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笔者认为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须在具备基本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培育学生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艺精湛、身心健康等适应职业发展、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载体、主战场。公共基础课程作为技工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发挥课程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桥梁纽带作用。

(一)公共基础课程有效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技工院校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文化基础较差、所学专业非自愿和缺乏学习动力等因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较为模糊、迷茫的状态,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影响。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为主要任务的公共基础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实现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二)公共基础课程有效促进学生必备品质的形成

公共基础课程是技工院校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它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为主要任务,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若技工院校学生不重视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仅学习专业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无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无法入心入脑,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身心健康意识形成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程的育人优势,夯实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人文修养、职业能力、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三)公共基础课程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以基础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和职业发展,扎实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主发展、独立思考、社会交往、创业创新、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必备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四)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

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对于专业课程的实施具有促进、提升作用。同时,专业课程不仅对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结构、目标、内容和实施等全方位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更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指明方向。技工院校必须重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作用。

三、构建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思路

(一)强化课程标准的实施落地,优化课程结构

技工院校要结合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10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进一步落实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強化课程标准的实施落地。

当前,大多数技工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主要开设语文、数学、德育、体育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英语等几门必修课程,除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两门课程外,其他课程的实践性不强,无法满足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需求。所以,技工院校要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全面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调整和优化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结构,开足开齐语文、数学、思想政治、英语、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公共基础课程,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职业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协同育人。根据学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一系列可供学生选修的特色课程,如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匠心文化、职业素养、劳动教育等学生职业发展所需的特色课程。同时要结合民族地域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发一批突出学校特色、学生个性需求的校本课程。

为调整和优化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结构,在改变传统教学的课程设置基础上,还要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突出课程间的相互渗透,构建基础性必修课程和特色性选修课程相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式,在强化基础性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职业元素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拓宽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

(二)明确学科核心素养,整合课程内容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知识体系与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以及技工院校学生的学情不相适应,有些课程内容比较陈旧、重复和滞后,无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用人要求。技工院校要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科课程标准,明确各学科课程核心素养,明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重点和着力点。例如思想政治课程,技工院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职业精神、公共参与、健全人格等,不仅体现公民基本核心素养,同时在内涵上凸显职业发展核心素养。

技工院校的现有公共基础课程内容时代感不足、实用性不强,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果不理想和教师的教学热情下降。因此,技工院校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同类性,对公共基础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项目化分类组建任务,分类分层设计课程内容,而不受限于教材编排的先后顺序。通过主题形式,适应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需求,设立职业情境或实施项目任务,从而实现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同时要推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相融合,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利用或设置真实职业情境,有机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内容,增强公共基础课的实用性,并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全过程。比如:学生学习汽车维修专业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学科知识。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融入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学科知识,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才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更能引发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丰富课程教学手段,创新课程评价方式

在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实施中,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专业及学科素养对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二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技工院校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灵活运用案例式、体验式、探究式、情境式、讨论式、项目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三是创新教学模式。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慕课、云班课、学习通、腾讯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和实践体验,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习惯,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四是创新课程评价模式。技工院校还要以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标准为依据,扎根课堂,注重过程,积极推进公共课程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建立公共基础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细化学生思想品德、文化基础、技术技能和身心健康发展等评价指标,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等进行发展性、过程性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差异化、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姣术,朱华.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课程建设路径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1).

[2]苏仁英.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问题与优化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6(12).

(作者单位:廣西工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的“双创”之路
如何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兴趣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探究式教学法在技工院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礼仪课课程建设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朋辈教学法的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探析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