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高血压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2020-02-04曹鑫
曹鑫
许多人甚至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防治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王浩,就大家经常“中招”的高血压防治9大误区,一一进行解读。
●误区一:血压高没症状,不吃药
仅凭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并不可行。生活中,五成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血压有时高达三级以上(收缩压≥180mmHg)却无任何不适,第一次出现症状,可直接导致失明、昏迷或瘫痪,因此,高血压又被形容为“沉默的杀手”。
王浩表示,科学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
1.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2.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天~7天,平均血压≥135/85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建议就诊。
●误区二:血压高时吃药,血压正常时停药
血压不是一个恒定的数字,它随着不同的生活状态、场景波动,如气候、活动、心情等。不能仅凭一次血压正常便停药,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和规律服用降压药,是否需要减药或停药应遵医嘱,不能自行决定。
●误区三:一旦吃降压药会产生依赖性
降压药不会产生依赖性,早治疗早获益。临床上,有不少因延误治疗导致脏器出现不可逆损伤的患者。
●误区四:降压之初不能用“好药”
所谓的“好药”是指价格昂贵的药。实际上,判断药物的“好坏”,一看是否为治疗高血压相关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二看药物是否适合本人病情。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一开始要用长效的、经治疗高血压相关指南推荐的降壓药,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再结合非药物治疗,对药物减量或停药有益。
●误区五:降压药伤肝肾
实际上,选对降压药对肝肾的保护比不吃药好得多,不吃药反而会导致脏器、血管等多重损害。
●误区六:跟风服药效果好
许多高血压患者有盲目跟风吃降压药的习惯,当其他人服用一些疗效好的治疗高血压药物时,就会跟风吃药。其实,这样并不可取。每个人基因遗传特点不同,身体状况也有差异,在药物的选择方面一定要因人而异。
●误区七:服药不看效果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应长期监测和规范治疗。只重视用药,忽视日常监测是不正确的。血压一定要达标,自测血压<135/85mmHg。
●误区八: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评价药物的疗效常常需要4周时间,药物起效并非越快越好。降压过快会让人觉得不适应,易出现头晕、乏力、无精神等。正确的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为:
1.单纯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可耐受者建议降至130/80mmHg以下。
2.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3.80岁以上患者降压目标在上述目标值基础上可适当放宽。
●误区九:靠保健品、保健仪器降压
业内专家已形成共识,目前没有任何保健品、保健仪器有明确降压效果。不仅达不到治疗目标,还易导致患者延误规范治疗时间,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