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路径分析

2020-02-04徐新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7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徐新玲

【内容摘要】实验是物理课堂打开的关键,但是现阶段实验力量不足问题却存在于学生学习的各层面。教师对于实验教学方案必须进行调整,着力于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本文探讨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路径,并结合信息技术、建立物理模型、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案为学生带来引导,加强实验教学因子融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验探索、实验学习过程中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发展规律。这会让物理课堂充满活力,最终提高物理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优化路径

实验是物理课堂构建的核心,物理课程教学最终目标也是帮助学生从实验视角去认知自然,了解自然界的各物理规律。教师应在实验课程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养成学生的有效思维,让学生通过实验发展了解新的创新角度。这会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本质,形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价值观与科学认知观念。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形式单调、课堂气氛不活跃这些问题做出改善。结合实验教学方法,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拥有自我学习的地位。某些时候,如果学生出现走神或者没理解状况,他们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①。这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学生会逐渐对物理知识学习丧失兴趣。

它往往将学生置身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很难在物理课堂上获取主动学习地位。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动手过程中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学习规律。学生在学习时也不会因为物理实验时间的缺乏,而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在看到一些新颖有趣的内容时,学生也愿意跟随教师一同去对其做出学习了,他们敢于对物理实验课程进行不断创新。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学习看法会发生改变,这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参与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

相较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学科来讲,物理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完全理解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心思②。

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自然学科知识,所以在学习时其也很容易对物理课程产生一种错误认知。通过开创实验课程教学,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验操作去总结物理课堂上某些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点。这不再局限于学生的自主讨论过程,教师顺势可以利用物理实验去验证课本上的公式、结论。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物理知识记忆框架。学生会结合自己对于物理知识的了解,认识物理学习知识点。他们对于物理课程的认识也不会局限于单调的背诵,大多数学生都对物理课程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这也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3.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导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一大原因,也与教师的某些教学行为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时多是以自我的课堂讲授作为中心,其教学效果是不太良好的。

迫于时间以及教学设备的限制,很少有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将实验过程引入课堂。教师在教学时多是以演示实验作为教学基础,学生在学习时也很难具有一种自我实验机会,它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兴致较差。通过优化目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案,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实验课堂上获取一个自主参与实验操作的机会。学生会通过实验操作过程了解到实验学习的基本结论,这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到实验知识与自身所学习知识的差别。最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让教师的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显得更高。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路径

1.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

兴趣是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基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弥补原始物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它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地选择,教师应结合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程的融合转化关系让物理课堂变得更具活泼性、有效性。使得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关注物理知识形成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表现规律。这对于那些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的学生来讲是非常关键的,这能够有效提高物理课程教学质量③。教师必须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的生动性以及活泼性,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

例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课程时,由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非常复杂,所以学生在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也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教学,教师必须发散学生的类比思维。将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了解的分段函数对应起来,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结果分为三类情况――有实像有虚像、放大缩小、倒立和正立,它和初中数学的分段函数知识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除此之外,凸透镜成像还有着物距和像距的动态变化关系。不同物距和相距的转变过程是不同的1倍焦距、2倍焦距所展示出的物体成像特点也有所差别。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帮助学生对该节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做出了解。之后应用好光路可逆知识点,让学生探寻凸透镜成像知识的学习要点。教师可结合实验教学过程的优化,了解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索过程。针对这一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了解具体实验规律。在第二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帮助学生亲自操练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也可以利用好flash动画课件去对学生做出引导。通过点击鼠标,让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习的凸透镜成像知识点做出了解,他们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某些难懂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够掌握的完整知识。又如在教学《光的折射》这一课程时,若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凭借单一讲解,那么这能够给学生带来的引导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在教学时需结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通过ppt模式对学生进行展示。首先教师可以预先在网上搜集与光折射有关的知识,制作一套完整的ppt。之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光折射入图展示出来。例如对于光的折射來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水中物体的变化情况。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展示,让学生对光折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在多媒体技术支撑模式下,物理实验课堂会变得更具趣味性,它也提高了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2.构建物理实验模型,开展实验教学

教师应始终理解自身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完成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过程的突破。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了解学生学习时的一般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去对学生做出引发。必要时,教师还可以构建一些物理模型④。

对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做出调整,结合物理辅助模型的发展状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物理知识的学习特性。例如在教学“水的状态”这一知识点时,由于水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所以学生在认识时也难免会存在着一种混淆认知。但这又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此类知识点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教师为帮助学生了解水的状态,也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记忆模式。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让学生结合自我推断过程对其进行了解。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水是怎样凝结成冰块的?你们认为水和水蒸气的转化过程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这两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他们也能够真正在生活知识串联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部分学生结合热胀冷缩的生活经验来对其进行解释,了解到在温度较低的时候水分子凝结成一团,这时的水也处于固态。在受热膨胀之后,水蒸气散开来,这时水呈气态。还有学生对该位学生的回答状况做出了补充,他们认为水分子之间应该是具有一种相互吸引力的。在温度较低的时候,这些吸引力较为强烈。但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吸引力却较弱。这些推断过程或许并不是那么的正确,但是它也是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来的一种正确结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肯定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之后抛出某些新的思路,让学生再次审视问题。学生会在问题思考过程中,用水分子模型去模拟水的变化过程。教师顺势可引导学生借助生活道具,通过橡皮泥来模拟水分子,了解到不同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引力。这样一来,原本还有一些复杂的水分子构成知识就变得十分简单了。学生会了解在低温时,水分子之间呈现出吸引力,所以水的状态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伴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在获得一定能量之后分子间的作用力会变得更大。这样的物理模型构建过程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它也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3.联系生活情景,开展实验教学

思维能力发展是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关键,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扩展。结合物理知识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发。了解到某些物理实验结论与生活知识的联系,尽量让物理实验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以及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光的反射和折射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重学生渗透思维的培养。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之后让学生探讨一下光线在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中的夹角关系。教师可先给学生做出演示实验,之后要求学生对其做出直接观察。学生通过实验结论,能够发现在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中光的折射角和反射角是有所不同的。其中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是一致的。但在折射现象中,不同角度的变化关系却有着一定的差別。学生会结合自己对于知识的了解,快速寻找到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认识到光折射、光反射的角度变化关系。这时教师可以顺势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思考一下生活中镜面反射以及水中折射的相应现象。将实验结论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例如对于一些老式的电影放映机,投影仪的光照在屏幕上。因为屏幕的幕布并不是光滑的,所以一些光线在幕布上也发生了反射,这能够让坐在任何位置的人们都能够观赏到电影。对于镜面,将一根激光笔的光束打在镜面上,此时光束所发生的反射就为镜面反射,只有在特定的位置上才能够看到镜面上的光点。这样的生活知识与物理实验串联过程能够真正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物理场景中,学生会结合生活联系对物理实验现象做出探知,它也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必须了解到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知程度,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构建物理模型、利用信息技术等方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对物理课堂做出改革,一改以往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课堂不活跃等教学状况,让学生在物理知识了解过程中完成自我创新。应用好实验教学优势,尽量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注重物理实验课堂的实时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物理问题形成过程。配合实验教学发展方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注释】

① 黄志龙. 苏科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路径分析[J]. 新课程(中学),2019 (07):99.

② 姜国堂. 试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 新课程·中学,2019 (9).

③ 胡晓琴. 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J]. 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175-175.

④ 赖成超. 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改进路径[J]. 新课程(中学版),2019(08):6-7.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克强学校)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