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诚·明”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2020-02-04蔡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思考实践

蔡燕

【内容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诚·明”课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诚·明”课堂构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所谓“诚·明”课堂,指的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用诚恳的情绪、诚实的心态、诚正的意识和诚志行动感染学生,将此作为教学的原则。这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和提升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诚·明”课堂的思考和实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诚·明”课堂  思考  实践

前言

在新课改的不断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如今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道德与法治知识是对初中生而言是实用性很强的知识,提高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的知识面,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教育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诚·明”课堂的构建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感悟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对“诚·明”课堂展开科学的思考,并加大“诚·明”课堂的实践,从而使“诚·明”课堂的构建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诚·明”课堂的思考

1.“诚·明”课堂的涵义

“诚·明”课堂这个概念源自于《礼记·中庸》,在《礼记·中庸》中对“诚·明”的解释:诚意味诚谓之教,诚指的是诚心、诚正,而明指的是明理、明白,“诚·明”课堂构建的含义应该是构建明理、诚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用更真诚的态度、更诚志的心和更诚恳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也用更诚实更谦虚的态度对待学习,只要真诚就会明白事理,也只有明白了事理也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做到真诚。因此可以将诚和明理解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①。“诚·明”课堂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诚恳、明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也要建立在明知、明情、明意、明行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才是实现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措施,才能够促进稳定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2.“诚·明”课堂构建的原则

“诚·明”课堂的构建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只有遵循了科学的原则其良好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一、方向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诚·明”课堂构建中,要首先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方向,要制定教学的明确方向,尤其是政治方向不能动摇,要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党的政治教学方向。二、时代性原则,如今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践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应该与时代发展接轨,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采用最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三、人文性原则,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体现人文精神,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十分容易在社会发展进步中遭到淘汰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精神与人文特征。四、实践性原则,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性很强,为了强化这一特征,就必须要通过提高实践能力来实现,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如果缺乏实践,学生的理解不会深刻②。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诚·明”课堂的实践

1.文化导入,呈现目标

在“诚·明”课堂构建中,教师要注重课堂的文化导入环节,在一堂新课讲解之前,教师要通过导入环节将教学内容中的文化气息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亲情之爱 家的意味》一课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渗透给学生,深化学生对家文化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这对学生不仅会产生重要的启示作用,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理解,在文化渲染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将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2.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只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诚·明”课堂的构建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相互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例如在《友谊的天空》一课教学中,针对“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如今是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是每一个初中生都会接触的事物。但是网络环境比较复杂,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较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思考如何科学应用网络,让学生谈谈对于网上交友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③。互动结束后,还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阐述交流探讨的结果。

3.问题驱动,合作探究

“诚·明”课堂的构建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助推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问题的钻研和探索中理解知识点,同时在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问题,这是问题驱动教学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例如在《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教学中,教师要首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问题,可以问学生对法律是怎样理解的,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走进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如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针对某一核心知识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思考。合作探究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发表见解的空间,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从而实现教育授人以渔的目的。

4.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惑,学生有对知识的困惑或者是不同的见解是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后的成果,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并积极解决另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从而逐渐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理解权利和义务》一课中,初中生对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概念理解上可能会出现偏差或者是混淆,这时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并积极解决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教师可以举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区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区别,并引导学生积极履行义务,并运用法律知识捍卫自身权利。教师要在学生产生质疑的时候积极引导,并做好对学生的思维点拨④。

5.课堂小结,提升素养

在“诚·明”课堂构建中,课堂小结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课堂小结可以理解成是课堂的完美结束,也可以理解成一堂课的精髓。因为课堂小结既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也是对课堂重要问题的归纳,因此课堂小结也要基于学生的学习需展开,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目标,既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还要为下节知识的讲解埋下伏笔,使学生充满期待。

结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诚·明”课堂的构建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诚·明”课堂构建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着很强的适用性,对于学生参透知识、提高感悟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诚·明”课堂的实践中,教师要做好文化导入、将教学目标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相互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借助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在学生的质疑中,做好对学生的点拨提示,另外,还要注重课堂小结,通過核心知识内容的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注释】

① 薛晓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我见[J]. 学周刊,2020(04):66.

② 戴涛. 延伸课堂两端,彰显活动张力——浅谈如何设计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2):157-159.

③ 曹志荣.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 中国农村教育,2019 (35):6.

④ 蒋国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诚·明”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07):28-34.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思考实践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