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融合

2020-02-04郑天竹

文教资料 2020年31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郑天竹

摘   要: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够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达到有效学习汉语的目的。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其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对外汉语   教学研究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产生浓厚的兴趣。无论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从未断绝的文明史,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使外国友人迫切想了解这个东方古国,想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神秘所在。因此,只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会理解今天中国崛起的必然性,才会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情怀,才会激发学习汉语的强大动力。

当前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已是业界专家们的共识,然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教学方式偏程式化等问题。因此,先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对其教学价值进行概述,最后对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融入进行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浅析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通过观察天象,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治理天下。其中“文”的本义为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化”的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引申义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社会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狭义的“文化”,只包括人类的精神創造及成果,是意识、观念和习俗的总和。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主要指狭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只是指一种“文化”,而是指中国文化中的传统部分,更强调文化的传统性。中国文化是世代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劳动人民及祖先所创造的,经过不断演化、融合,最后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色和风貌,并为中华民族继承发展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文化。由此可见,中国文化本身就有很强的传统性。如果简单地拿时间界定的话,那么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清朝晚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综上,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概括为,中国民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经过世代传承和不断融合,形成的具有独特民族特征和整体稳定结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的一系列宏大的文化体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从未间断过。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在某些动荡的历史时期内有过短暂的中断,在朝代更替时或多或少有所改变,但是总体脉络从来没有中断过。二是独有的民族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三是数千年的历史。从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开始一直到清朝晚期,大概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四是三教为主又并存。儒、佛、道三家鼎足而立又互融互补、共存共荣,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无所不包,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儒家、道家和佛教等三家思想哲学,建筑、水利、天文等自然科学,历史、文物、书法等社会科学,仁义礼智信等行为规范,中医、养生、武术等,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世界上每个民族的语言都凝聚着该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蕴含着该民族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正是因为这些独特性,初学外语者摸不着头脑,学习与交流上产生障碍,甚至闹出不少笑话。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消除文化隔阂、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文化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对外汉语时,特别是针对那些汉语言基础较好的留学生时,要精心编排合适的内容、备足功课,有针对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穿插到教学中,延伸和拓宽文化知识结构,使他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2.有助于消除留学生学习文化的隔阂

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所处地域不同,造成中华民族文化与自己国家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和隔阂。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文明礼仪、风俗民情、生活习惯,逐渐消除文化隔阂,从而更好地投入汉语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助于提升留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让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儒家思想、体会中国各地的风土民情等,久而久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更完整、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全面了解中国文化、中华文明。

4.有助于提升留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是有生命力的,无论是口语的表达方式,还是书写的表达方式,都是可以相互交换沟通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日常用语中就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需要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够灵活表达运用。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留学生更好地与国人沟通交流,从而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汉语教学融合的应用策略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课上进行文化融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面临材料选择与使用的困难。如果不能把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很好地融合,那么既不能发挥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又会影响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效果。笔者在语言教学与文化融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对外汉语教学经验,认为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传统课堂教学融入、专题活动营造氛围、创设情境现场教学等方式多管齐下,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传统课堂教学随机融入

目前,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主战场。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个主战场对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和研究,有广泛的空间让我们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自身文化积累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敏锐地判断课堂的教学情境,随时随地导入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比如,在留学生初级班教学时,老师在讲授如何与中国人打招呼的常用语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学会读“你好”,然后让同学们相互练习。熟练以后,穿插着导入一些传统文化内容,告诉他们与不同的对象打招呼是有差别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尊老爱幼,年轻人见到老年人或长辈要先打招呼。当然这些都是限于不太熟悉的人之间的礼貌用语。比较熟悉的人之间打招呼就随意多了,熟人之间见面更习惯问对方“吃了吗”,这一点与欧美一些国家是不同的。在欧美国家问对方吃没吃饭,一般是要请对方吃饭。然而在中国,这句问话只是一个问候语,并不是真的要请对方吃饭。让留学生弄清楚这个问题,会让他们觉得很有意思,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借此机会,还可以简单地给学生们讲讲中国人为什么这么问候,一是熟人之间比较亲切,关心对方的生活。二是透露出汉语表达一般不太直接,而是比较委婉等。这样下来,一节简单的问候语学习,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学习也比较轻松。

2.通过组织专题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的某个方面灵活组织开展专题活动,引导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下面仅以一堂书法课为例,介绍如何组织开展书法课专题的传统文化教學。对于那些对书法比较感兴趣的留学生,在教授他们书法的同时,先从书写工具说起,比如什么是“文房四宝”,然后逐一介绍笔、墨、纸、砚的用途和特点,其中可以特别指明,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全世界是最早的,而且纸的分类很多。然后介绍书法主要包括篆、隶、楷、行、草书等字体,这几种字体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利出现的,还可以简单讲讲各种字体对应的朝代,使他们对书法发展及中国历史有简单的了解。然后现场让学生观察对比,告诉他们每种字体的代表人物是谁,还可以穿插一些书法家的故事,比如书法家王羲之学习书法的故事,“墨池”的来历、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等,通过这些故事典故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最后教授他们怎么写毛笔字,比如可以先从简单的“人”字入手,教授书写笔法的时候,可以穿插介绍“人”字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告诉学生,“人”字虽然只有简单的两笔,写好却不容易,前“撇”讲的是做人要懂得进取,后“捺”讲的是做人要懂得忍让和退步,要把人生的一撇一捺都写好。

3.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对留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时如果仅仅通过课堂上的说教,只能让学生停留在记忆里,还需要通过亲临实际语言环境进行实践演练,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充分把中国传统节日引入课堂,每次创设传统节日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进行交际,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首先,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观看专题片。详细了解节日的由来及背后的故事传说,展示有关节日的习俗及习俗背后的丰富含义,如春节贴对联、吃饺子,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要赏月、吃月饼等,每种习俗都有很好的寓意,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以传统习俗为手段开展情境教学。可以是一堂手工课,比如剪窗花,向学生讲授剪窗花的由来及各种不同的剪纸方法等,然后让学生亲自上手体验,获得真实的体验。也可以是一堂包饺子课,组织大家包饺子,先从和面开始,切菜、调馅,最后包饺子,期间给学生讲饺子的名字由来,寓意着团圆,迎接最尊贵的客人饺子是不能少的,最后大家煮饺子一起吃,边吃边聊。第三,教师要监控情境教学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活动的每个步骤环节及学生的表现都要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并提出具体要求,还要注意个别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结合,避免一盘散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发挥优点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调节学习气氛,密切与学生的合作。学生在情境中尝试用已有的汉语知识解决问题,根据教师的反馈调整汉语表达,提高汉语水平,符合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从而发挥情境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巨大优势。

参考文献:

[1]闫灵芝.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81-83.

[2]杜瑾,穆瑞锋.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英语探析[J].才智,2019(24):110.

[3]于成宝.对外汉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五个维度[J].海外华文教育,2018(05):88-92.

[4]李宗桂.试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35-39.

[5]刘璐.“体验式”汉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4):153-154.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