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胜策略
2020-02-04任典跃
任典跃
摘 要:笔者结合自身近几年指导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经验,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备赛过程做了总结。本文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装配钳工技术赛项为例,分别从训练思想、团队意识、工作态度、训练模式、工匠精神方面提出备赛的五大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 全国技能大赛 制胜策略
在职业教育被国家和社会空前重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竭尽全力地加入各类、各级技能大赛中。如何在技能大赛中制胜,成了技工教育的新课题。笔者结合自身近几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全国技能大赛)的指导经验,认为要想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取胜,需要运用以下五大策略。
一、坚持“用兵一时,必养兵千日”的思想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时间上看,备赛必定是一场持久战,而且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全国技能大赛从2012年开设,每两年举行一次。对于全国技能大赛中职组装配钳工技术赛项的训练,宁波市象山县技工学校装配钳工技术项目团队从2011年至今从未间断过,即使是装配钳工技术在项目停办的年份,选手们的训练要求、强度也丝毫未减;而且,针对装配钳工技术项目的选手训练计划已经安排到了2022年。正是由于团队成员们始终坚持 “用兵一时,必养兵千日”的兵家思想,才使得装配钳工技术项目连续在2016年、2017年全国技能大赛上夺得冠军,象山县技工学校成了宁波市唯一一所在该赛项上卫冕金牌的职业院校。
二、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意识
常言道:“孤军奋战,其力有限,众志成城,坚不可摧。”要想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个团队至少包括优秀的参训团队、得力的指导团队、强大的领导团队。而且团队成员之间也要沟通协调、 密切合作;团队和团队之间要上下同心、步调一致、配合默契。现以装配钳工技术项目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全国技能大赛的团队建设工作经验。
(一)组建梯度明确的参训团队
技能大赛的参赛对象是学生,在选择、确定对象的时候团队既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考虑到训练梯队的组建。多年的大赛备赛经验证明,高一第二学期的学生是比较合适的目标群体。他们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能满足“高一参训—高二参赛—高三指导”的训练梯队建设的需要。
团队还应该根据项目参赛实际,分别在身体标准、知识要求、心理素质、反应能力等诸多方面提出要求。比如象山县技工学校装配钳工技术项目在选择选手的时候提出了如下标准:身材匀称,有一定的力量,又不失灵巧,协调性好;专业理论课基础扎实,好学并且有上进心;心理素质良好,有一定的临场反应能力,且符合机械工人的岗位气质。
(二)成立各有所长的指导团队
不管是从指导一个赛项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成就一个选手的角度来论,团队的指导教师都绝不能是单打独斗的。由于每个人术业有专攻,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称得上“师傅”,因此要成立一支各有所长的指导团队。比如,象山县技工学校装配钳工技术项目的指导团队由各有所长、分工明确的4个小分队组成,分别是专业知识过硬的理论教师分队、技能实训经验丰富的实训教师分队、关爱有加的心理教师分队及技术顾问团队。只有成立了分工明确、细致的强大团队,才能做到博采众长,才能保证参训学生安心、积极、全面、系统地投入到比赛中来。
(三)“筹建”保障有力的领导团队
全国技能大赛的备赛、参赛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当然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因此筹建强大的领导团队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保障。作为普通一线教师,如何去筹建领导团队呢?首先,要在领导面前多提出项目设想,让领导对我们的项目充满信心,肯花钱,愿投入。其次,要及时向领导反映项目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的帮助和困难等。比如,象山县技工学校装配钳工技术项目由校长挂帅,教务处及时调整指导教师课务,德育处配备心理指导教师,总务处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有了这样强有力的保障队伍,有效地解决了团队的后顾之忧,才能确保项目成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指导过程中去。
三、秉承“春江水暖我先知”的工作态度
全国技能大赛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信息赛、资源赛。要想取得好成绩,团队必须要及时、全面地收集各方面的有效信息,必须要合理、高效地整合好各方面的有效资源。团队成员们要主动行动,秉承“春江水暖我先知”的工作态度,绝对不能单纯地等待。
现结合装配钳工技术项目,就如何做好“春江水暖我先知”提出笔者的看法:首先,要第一时间研读比赛文本,深入有效地了解比赛。比赛文件一出,团队成员们就要认真研读比赛文本,逐字逐句分析解读,充分领会文件精神,不断揣摩出题人意图。其次,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参训学生们的训练不能只是简单地按照技术文本闭门造车,要积极主动地走访兄弟院校、及时请教相关专家,去感受别人的大赛气息。
四、执行“三练三转变”的训练模式
(一)长期练——由“不会”向“会”转变
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赛项,长期训练是制胜的核心法宝。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基础的训练过程,只有经历这个环节,才可以完成由“不会”到“会”的训练任务,才有后面的速度、技巧可言,同时也为后阶段的强化练、刻意练做好技能铺垫。这个过程可中以利用训练梯队的优势,让经历过比赛的高三选手直接参与指导。
(二)强化练——由“生疏”向“熟练”转变
任何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应该在进行必要的强化训练后才能熟练。要让任何一个动作都形成习惯,参赛选手们需要进行必要的强化训练。
团队在该环节采用了程序分解演练法。将某一岗位技能分解成很多个标准动作,然后让学生依照标准进行强化演练,直至形成一种习惯。比如装配钳工技术项目,一个简单的拧螺钉动作,团队每天都会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专门让选手训练。练到后面,拧螺钉的六角扳手就好像变成了选手的另一只手,迅速又自然。
(三)刻意练——由“常规”向“技巧”转变
心理学家Ericsson研究发现:决定高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的程度。
比如足球爱好者只不过是享受踢球的过程,普通的足球运动员只不过是习惯性地训练和参加比赛,而顶尖的足球运动员却会不断地发现自身现有能力的不足,并且不断以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挑战并练习高难度的动作。参赛选手的技能训练又何尝不是呢?这就是优秀选手和普通选手最大的区别。因此,当比赛选手训练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团队指导教师不能只是习惯性地做做任务,要想方设法让选手找高标准、寻好方法,让他们离开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五、发扬 “宁愿白练千万点,也不漏练一个点”的工匠精神
对于全国技能大赛的备赛,还需要发扬“宁愿白练千万点,也不漏练一个点”的工匠精神。装配钳工技术项目的比赛设备是确定的,但具体要拆装哪些模块,要对哪些模块进行调试却不清楚。比赛时,选手根据具体任务要求,按照比赛任务书进行操作,整个比赛通过过程打分。由于设备确定,从理论上来分析,所有的比赛任务都可以猜到、训练到,只是工作量的问题。因此,团队在备赛过程中要有这样一个观念,即“寧愿白练千万点,也不漏练一个点”,只要是能够想到的,都应该要求选手去练。
六、小结
总之,只要装配钳工技术团队运用好这五大策略,一定能助力竞赛选手破茧成蝶,站上国赛领奖台。
参考文献:
[1]严丽萍. 进一步提高技能大赛选手集训工作有效性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4(18).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技工学校)